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篇
  26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皆伐迹地人工更新的21、32、41、56年生红松人工林表层(0~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Sui等修正后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对土壤样品进行连续浸提,研究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土壤各形态磷素质量分数的差异及变化规律,分析人工更新对土壤磷有效性和时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磷(H_2OPi)、碳酸氢钠无机磷(NaHCO_3-Pi)、碳酸氢钠有机磷(NaHCO_3-Po)、氢氧化钠无机磷(NaOH-Pi)、氢氧化钠有机磷(NaOH-Po)与全磷质量分数的相关性较高,是影响红松人工林土壤磷库储量的重要磷源;H_2O-Pi对红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磷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104,而NaHCO_3-Pi、NaOH-Po通过H_2O-Pi对土壤有效磷的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27、1.065。各组分质量分数随恢复年限延长而显著增加是导致土壤磷库储量增大的主要原因;红松人工更新56 a时,林地土壤有效磷供应能力基本接近阔叶红松原始林的水平,主要通过对H_2O-Pi、NaHCO_3-Pi、NaOH-Po的改变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林火对大兴安岭偃松—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是我国林火高发区,林火对森林土壤的化学性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探明林火与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关系,本文以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火烧时间、不同火烧强度对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时间相同,土壤pH值随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火烧强度相同,火烧后时间越长,土壤pH值越小,但火烧迹地的土壤pH值大于未火烧的对照组;在相同火烧强度条件下,不同火烧时间(1996、2010年和未火烧)偃松-兴安落叶松林迹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不同,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火烧时间相同,不同火烧强度条件下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存在差异(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条件下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中度、重度火烧与未火烧之间差异显著(P0.05);未火烧、轻度火烧的土壤全N含量分别与中度、重度火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火烧时间和火烧强度下土壤pH值、全磷、全钾含量和C/N值差异不显著(P0.05)。火烧后5年(2010年火干扰)、19年(1996年火干扰)后,偃松-兴安落叶松林并未恢复至火烧前生长水平。本研究旨在找到不同火烧时间和火烧强度下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火烧后大兴安岭偃松-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快速有效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硅对青蒜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大蒜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蔬菜,由于品种退化、 土传病害严重等问题,导致大蒜植株矮小、 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硅作为一种公认的有益元素,在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产品品质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硅对大蒜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至今还没有相关报道,因此本试验研究了硅在青蒜苗生长和品质方面的作用,以期能为大蒜无土栽培优质高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深液流水培方式,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设置了5个硅水平(0、 0.75、 1.5、 2.25、 3.0 mmol/L)探讨了不同水平硅对青蒜苗生长、 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在0~1.5 mmol/L范围内,青蒜苗植株鲜重、 株高、 假茎长、 假茎粗以及色素含量均随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硅浓度高于1.5 mmol/L时,相关指标随其升高而降低,在硅浓度1.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 同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气孔导度(Gs)也随营养液中硅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硅浓度1.5 mmol/L时最高,比不施硅处理分别增加了32.41%和44.62%,而蒸腾速率(Tr)则恰好相反,随硅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Si1.5处理中最低,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2.00%; 此外,叶片和假茎中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维生素C含量也随硅素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硅浓度1.5 mmol/L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5.37%~41.96%和21.28%~40.82%,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在Si2.25处理最高,但是Si2.25处理与Si1.5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 硅浓度1.5 mmol/L时显著降低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能提高其在假茎中的含量,与不施硅处理相比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15.76%~21.62%,假茎中则增加了32.85%~53.73%。【结论】营养液中加硅后,青蒜苗植株鲜重、 株高、 假茎长和假茎粗均有明显增加,且其促进作用在其生育后期比生育前期更显著。加硅还可增加大蒜叶片内色素含量,增强光合速率,显著增加青蒜苗内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其营养品质。因此,在大蒜施肥中,适当增加硅肥,有可能克服大蒜品种退化、土传病害对大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模拟冻融循环对黑土黏化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以及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孔隙数目、平均面积、成圆率3个指标的量化与分析,研究了冻融循环对黏化层土壤孔隙特征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探明该区土壤侵蚀机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原状土和填充土的孔隙数目和面积,均在循环3次时达到最低值,冻融循环对≥5 mm孔隙影响较为明显。相对原状土而言,前期含水量对黏化层填充土柱孔隙特征的影响较小。黏化层结构对模拟冻融循环的响应特征印证了季节性冻融循环对黑土区黏化层可蚀性的影响,进而诱发土壤侵蚀、促进沟蚀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以河北省小五台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对林木生长因子和草本多样性指数的调查、计算和分析,对华北落叶松林木生长、草本植物多样性以及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坡度与树高、胸径、第一活枝高(枝下高)和冠幅呈显著负相关性,而海拔、坡位和坡形与林木生长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2)从相关系数和相关性强度综合分析,林木生长因子对草本多样性影响程度为:郁闭度枝下高胸径树高冠幅;(3)在海拔1 400~2 000 m范围,随海拔高度增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较为平稳的变化趋势,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则表现出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4)海拔、坡形、坡度对华北落叶松林下草本多样性变化影响程度较小,而坡位与草本植物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达到显著负相关水平,表明坡位对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主要研究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管胞长度随温度增加而增长,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管胞径向直径与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管胞径与弦向壁厚和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胞壁率与温度呈正相关;纤丝角与日照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得出气象因子对木材解剖特征有显著影响的结论。这为红松林的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渗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环法,研究不同地形条件(坡度、坡位、坡向)、降雨等因子对土壤渗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渗透速率具有明显的坡面垂直变异规律,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的渗透速率减小,达到稳渗的时间延长,但是坡度大于20°以后,稳渗速率反而升高;阳坡土壤的初渗速率大于阴坡,而阴坡土壤的稳渗速率大于阳坡;不同坡位条件下的试验表现出从坡上部到坡下部,土壤渗透速率随坡位下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降雨前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大于降雨后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降雨前土壤达到稳渗所需时间比降雨后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光质对韭菜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新型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创造不同的光质环境对韭菜进行培养,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四个处理.结果表明,韭菜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都以红光处理最高,蓝光处理最低;Vc含量以蓝光处理最高,红光处理最低;两个韭菜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光质反应表现出品种间差异,“791”以红/蓝(3∶1)处理最高,紫根韭菜以红/蓝(7∶1)为最高;类黄酮含量以红蓝混合光处理显著高于单色光处理.综合评价,红/蓝(7∶1)处理下韭菜的营养品质最好,蓝光最差.  相似文献   
19.
lntroductionThepIantingofFraxiusm8ndShurfoabeganatShangzhi,Kedong,YianandFujincountiesofHei-longjiangProvincein196o'.Ash(hainusmand-shurica)andlarch(LarisgmehnI),AshandKoreanpine(PinuskoraiensiS)mixedstandwereremainednow,whichwereartificial,orformedbyplantingAshatterpIantingpureconiferousforest,orinducedbyestablishingeffectareainnaturalashforest.TherearemanyreferencesonthegrowthofashmixedstandinChina.Butinthepast,the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creasinggrowthofmixedstandwithdiffe…  相似文献   
20.
采用Biolog-ECO 微平板检测法,以典型黑土区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 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林表层土壤(0 ~10 cm)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培养144 h 时,4 种 林地土壤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为0.11 ~ 0.62,且表现为美青杨林最高,依次分别为水曲柳林 和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最低;2)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ner 指数、Simpson 指数和 McIntosh 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 ~22、1.37 ~3.00、0.62 ~0.94 和1.46 ~5.21,同样表现为美青杨林最高、其他依 次分别为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的规律;3)4 种林地土壤微生物均以多聚物类为主要利用碳源,除此之外, 阔叶林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还包括氨基酸类和羧酸类;4)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指标与土壤理 化性质相关性极为密切。可以认为,阔叶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作用优于针叶林,研究结果可为 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