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杂草生长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秸秆覆盖栽培秋马铃薯能减少土壤泥沙流失57.1%~71.4%,有效降低地面秋冬季节极端温度,提高土壤渗蓄保墒能力,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数量,特别是蚯蚓的数量明显增加,比对照高2倍以上,稻草和玉米秸秆杂草量仅为对照的9%~57%,马铃薯产量增幅为33%~77%,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坡耕地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有利于保蓄水土,改良土壤性状,稳定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22.
郭凤  陈松柏  罗小敏 《南方农业》2013,(Z1):126-129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1)‘渝马铃薯1号’、‘中薯3号’、‘南中552’、‘川芋4号’等品种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优选品种。(2)秋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为稻草,稻草全覆盖最佳用量为1000~1300kg/667m2。(3)稻草全覆盖栽培秋马铃薯,采用密度9000~11000窝/667m2、尿素10~15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的栽培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4)稻茬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以净作产量最高,667m2平均产量可达1236.9kg;不同间套作模式马铃薯产量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油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榨菜"。(5)稻茬秋马铃薯纯收益间套作高于净作,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榨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油菜">马铃薯净作,表明稻茬秋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十分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3.
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土壤性状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杂草生长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秸秆覆盖栽培秋马铃薯能减少土壤泥沙流失57.1%~71.4%,有效降低地面秋冬季节极端温度,提高土壤渗蓄保墒能力,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数量,特别是蚯蚓的数量明显增加,比对照高2倍以上,稻草和玉米秸秆杂草量仅为对照的9%~57%,马铃薯产量增幅为33%~77%,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坡耕地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有利于保蓄水土,改良土壤性状,稳定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24.
300g/L丙草胺EC对水稻抛秧田杂草防效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300g/L丙草胺EC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杂草养分、水稻产量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用量丙草胺防除抛秧田杂草的试验,以期为该农药推广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300 g/L丙草胺EC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防效高达92%以上,且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显著,比未施药的对照增产20.38%~30.62%.300g/L丙草胺的施用,既节省了劳力,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是一种防除水稻抛秧田一年生杂草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25.
应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丘陵区水田土壤有效铁、有效锰进行空间变异研究。研究区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含量均表现为中等空间变异性。各向同性下,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的空间变异均存在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块金系数介于25%~50%,说明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均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向异性结构明显,有效铁在西北-东南、有效锰在南-北空间变异最弱,空间自相关性最强。水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大于20mg/kg的面积有50501.9hm2,约占所有水田面积的85.2%,有效锰主要分布在15~30mg/kg,约占所有水田面积的84.0%。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活塞环全数控加工CAD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以弹性力学和数学方法为基础,能根据活塞环参数与计算模型自动生成活塞环全数控机床数控加工所需的精确的接口数据,并能显示活塞环的外形曲线、压力分布图、数控机床伺服电机性能图及其它工艺文件,系统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应用面宽。  相似文献   
27.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STS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a共分离的RFLP探针BCD1231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含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的小麦近等基因系VPM/7百农3217、抗病亲本VPM和轮回亲本百农3217为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在抗病池与VPM中扩增出一条约为410bp大小的特异带STS410,而在百农3217中无此特异PCR扩增带。进一步对144株VPM/7^*百农3217的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估算出该PCR标记STS410与抗病基因Pm4b的遗传距离为3.0cM。用设计这对STS-PCR引物对8个感病品种和17个含Pm基因的抗病亲本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410只出现在含有Pm4基因的材料中。因此,PCR标记STS410可方便地用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28.
陈松柏 《农机化研究》2007,(12):151-153,156
信号点自动识别是基因芯片信息自动提取的关键.为此,根据信号点、噪声和背景特征的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自动识别方法:使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实现图像的滤波增强;通过对功率谱的分析实现图像的信号点中心的网格定位;利用信号点边缘亮度特征实现信号点中心和半径的校正.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能力和弱信号辨识能力,能快速、准确地实现信号的点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29.
应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紫色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下麦秆还田量、施氮量(N)、施磷量(P2O5)、施钾量(K2O)和氮肥施用次数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下水稻最高单产8722.5kg/hm2,偏离平均单产1101kg/hm2,最低单产7222.5kg/hm2,偏离平均单产1344kg/hm2,试验田水稻施肥技术代表了本区域水稻生产实际情况,能提炼出符合本区域大田生产的高产、高效科学施肥方法。根据回归模型得出3125种配方施肥方案,从中优化筛选出5套方案,而最优化方案为:2hm2麦田的小麦秸秆还田于1hm2稻田中,每公顷施纯氮270kg、磷90kg、钾45kg,施氮量按底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粒肥5次各60%、10%、10%、10%、10%施用,钾肥底肥、穗肥各50%,可获得单产约9450kg/hm2,每公顷收益可达12600元左右,收益比为6.42。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是非常切合时宜的,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优化农田生产小环境,保证耕地可持续生产的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现有粮仓粮食监测系统的实地考察和分析,设计出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立柱式粮仓监控系统结构.系统将无线通信技术与立柱式通风系统相结合,通过对粮仓内部各个小区域的温度与湿度等多个参数的实时采集,使用Labview搭建可视化监控管理软件,实时显示各参数情况和对超标参数报警,从而实现了对仓内粮情的实时监测,进一步实现对智能化、高效的通风系统的远程控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