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a共分离的RFLP探针BCD1231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含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的小麦近等基因系VPM/7*百农3217、抗病亲本VPM和轮回亲本百农3217为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在抗病池与VPM中扩增出一条约为410bp大小的特异带STS410,而在百农3217中无此特异PCR扩增带.进一步对144株VPM/7*百农3217的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估算出该PCR标记STS410与抗病基因Pm4b的遗传距离为3.0cM.用设计的这对STS-PCR引物对8个感病品种和17个含Pm基因的抗病亲本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410只出现在含有Pm4基因的材料中.因此,PCR标记STS410可方便地用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2.
高校改革中的学生心态及行为取向陈松柏(西南农业大学重庆630716)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置身于这一改革氛围中的莘莘学子已强烈感受到传统教育体制被打破之后的冲击,表现出了多种心态,正确分析把握当今学生新的特点,采取积极...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重庆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稳定重庆市粮食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重庆水稻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重庆水稻发展目标上渝西应主攻高产和超高产,渝东渝南重点发展优质稻;经营方式要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方向转变;耕作栽培技术由传统精耕细作向轻简栽培和机械化方向发展。提出了“加强稻田保护,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建立技术集成基地,集成配套轻简栽培技术;选择主推技术模式和主导品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浏阳市农家乐旅游的现状、特色、规划以及保护措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浏阳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模式,可以为大中型城市农家乐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我国山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日本农林水产省发布的农业经营主体统计数据,归纳总结日本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日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经验,探讨其对我国推进山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不同油菜种植区域土壤类型和地力水平差异较大,这对油菜养分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不同种植区域和施肥水平对油菜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为区域油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重庆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利用2008-2016年间重庆31个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的数据,通过计算肥料和土壤养分对油菜产量的贡献率及肥料的利用效率和增产率,分析不同土壤区域和施肥水平下油菜产量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重庆油菜无肥区平均产量为 1 283 kg/hm2,紫色土区、石灰土区和黄壤区油菜无肥区产量依次降低。高土壤地力区域油菜产量均高于低地力土壤区域,配方施肥平均产量为2 516 kg/hm2,比习惯施肥高297 kg/hm2,其中石灰土区产量增幅最大(475 kg/hm2),说明通过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配方施肥通过减少氮磷用量,有效地提高了氮磷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率。因此高地力土壤会影响油菜氮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增加施肥量会降低油菜肥料利用率,但是通过改进施肥方式可以使油菜在增加施肥量后,肥料利用率不降低。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乡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粮食加工转化能力的提高,资源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加剧,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将长期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本文分析提高耕地产出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调动粮食生产主体和基层政府抓粮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大粮田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支付政策等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杂草生长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秸秆覆盖栽培秋马铃薯能减少土壤泥沙流失57.1%~71.4%,有效降低地面秋冬季节极端温度,提高土壤渗蓄保墒能力,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数量,特别是蚯蚓的数量明显增加,比对照高2倍以上,稻草和玉米秸秆杂草量仅为对照的9%~57%,马铃薯产量增幅为33%~77%,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坡耕地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有利于保蓄水土,改良土壤性状,稳定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高产优质杂交稻N优2号进行密肥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的稻田条件下,N优2号适宜的栽植密度为16.5 cm×28.4 cm,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6 kg/667 m2;其再生能力强,适宜留桩高度为40 cm。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乡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粮食加工转化能力的提高,资源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加剧,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将长期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本文分析提高耕地产出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调动粮食生产主体和基层政府抓粮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大粮田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支付政策等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