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0篇
  38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豆酱、酱油中褐色色素的生理功能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大量的引证资料和实验数据,详细地分析和说明了大豆发酵制品中生成的褐色色素的特征特性、功能作用及生理生化反应,涉及了制取方法和食用注意事项,旨在大力开发和应用褐色色素,并对有关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豆豆酱、酱油中褐色色素的生理功能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大量的引证资料和实验数据,详细地分析和说明了大豆发酵制品中生成的褐色色素的特征特性、功能作用及生理生化反应,涉及了制取方法和食用注意事项,旨在大力开发和应用褐色色素,并对有关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县基层畜牧兽医站改革工作 ,在省、市畜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 ,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 ,认真贯彻中组部、人事部《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意见》。结合我县实际 ,对全县 2 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 (下设 19个分站 )和 2个动物检疫站 ,进行全面改革。历时两年半 ,改制职工 4 32人 ,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分流职工 371人到动物诊疗和经营性工作 ,有 6 1人通过竞争择优聘用到从事生产发展 ,动物检疫执法工作。改革后职工素质明显提高 ,全年节约工资性支出5 5万元 ,达到了减员增效的预期目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促进了畜牧生产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图象处理技术对蔬菜苗的生长阶段进行分析与判断,为蔬菜栽培中的移栽、间苗等作业提供必要的信息。结果表明,采用图象处理技术可以方便地计算出蔬菜苗茎叶面积的大小和叶子的数量等特征参数,能够对其生长阶段作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物理新技术处理种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新技术处理种子,旨在改善作物种子特性,实现增产。综合国内外已采用光、电、磁、声、微波等单因素处理种子的实例,均表明有一定增产效果。实践亦表明,采用合理的光加磁、微波加γ射线等多因素组合处理种子效果将优于单因素处理。通过物理技术处理种子的电磁、压力波、热、光效应等机理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新型、有发展前途的仿生频谱处理种子技术。  相似文献   
16.
小麦茎秆木质素代谢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抗倒性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观测了茎秆基部第二节间的木质素含量及苯丙氨酸转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4-香豆酸: CoA连接酶(4CL)活性以及不同时期茎秆抗折力和倒伏指数的变化,探讨木质素含量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不同小麦品种的茎秆木质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茎秆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的品种(济麦20和济麦22),其茎秆木质素含量高,PAL、TAL、CAD和4CL活性强。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木质素含量与实际倒伏率呈显著负相关(r = -0.83, P<0.05);与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r = 0.86, P<0.05);PAL、TAL和CAD活性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78, 0.77, 0.85, P<0.05),4CL活性与木质素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r =0.39, P>0.05)。研究表明,较高的PAL和CAD活性是木质素含量高的酶学基础,茎秆木质素含量可作为小麦品种抗倒伏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外源ABA和GA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喷施外源脱落酸(ABA)或赤霉素(GA)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灌浆进程的影响,为激素调控提高籽粒的粒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两个品种,籽粒灌浆初期喷施ABA或GA 两种外源激素于穗部,定期取籽粒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用三次多项方程式对籽粒灌浆进程进行模拟并分析相关参数。【结果】喷施外源ABA或GA均能显著增加两个品种的粒重。外源ABA或GA对粒重的调控存在粒位效应。喷施ABA显著增加强势粒粒重,喷施GA使强势粒和弱势粒粒重均显著增加。喷施外源ABA显著提高籽粒ABA含量,喷施外源GA显著提高籽粒GA含量,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均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籽粒IAA和CTK的含量,尤其是喷施外源GA效果更为明显。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均能延长籽粒的灌浆持续期,喷施ABA显著提高灌浆初期强势粒的灌浆速率,而喷施GA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结论】喷施外源ABA或外源GA通过改变籽粒内源激素水平,调节灌浆起始时间和籽粒灌浆持续期,进而调控籽粒粒重的形成。喷施ABA是通过提高强势粒粒重来增加粒重的,喷施GA是通过提高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粒重来增加粒重的。  相似文献   
18.
氮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氮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重要因素,合理施氮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主要途径。研究施氮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形成、营养品质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对于明确江苏徐淮地区甘薯种植的适宜施氮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选用淀粉型甘薯品种徐薯22和兼用型甘薯品种徐薯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60、120、180、240 kg/hm2。调查了甘薯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要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块根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利用Tech-master型RVA快速测定淀粉谱粘滞特性,分析明确施氮量对块根主要品质指标和淀粉糊化特征值的影响。【结果】施氮N 60 kg/hm2增加了各生育期甘薯的叶面积,提高了甘薯的光合势,显著增加了块根产量(徐薯28增产16.38%,徐薯22增产9.31%),过量施氮(N 240 kg/hm2)则产量降低。施氮并未显著降低块根中的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但明显增加了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施氮显著提高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消减值。相关分析显示,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值和崩解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71*);直链淀粉含量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结论】综合考虑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在本实验条件下甘薯较为适宜的氮肥用量约为60 kg/hm2。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宁夏自治区第三次至第七次森林资源普查数据及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分析研究了宁夏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固碳能力和潜力。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实施期间,宁夏自治区森林主要面积、蓄积量、森林总生物量和碳贮量等均呈增加趋势。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增加森林面积、天然林林分面积和人工林林分面积分别为18.30万hm2、0.88万hm2、5.76万hm2;增加活立木蓄积量、林分蓄积量分别为300.29万m3、267.48万m3,其中人工林林分蓄积量增加为207.24万m3。"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宁夏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共增加森林碳贮量124.99万t,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经济林工程合计增加森林碳贮量91.45万t。预计到2020年,宁夏森林总碳贮量将达到430.52万t。  相似文献   
20.
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中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5为材料,在2个氮肥水平(180 kg hm-2和240 kg hm-2)和2个密度(150×104 hm-2和225×104 hm-2)下,研究了抗倒性能相关的形态学特征、茎基部节间化学组分、抗倒指数(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和籽粒产量的变化特点,以及抗倒指数与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当施氮水平由180 kg hm-2增至240 kg hm-2或种植密度由150×104 hm-2增加到225×104 hm-2时,茎秆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显著提高,基部节间直径、厚度、充实度、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显著降低,同时茎秆基部节间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显著减少,含氮量显著升高,碳氮比(C/N比)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氮肥水平对小麦抗倒性的影响大于种植密度。本试验条件下,氮肥水平180 kg hm-2和种植密度为150×104 hm-2的处理穗数较低,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而籽粒产量最高。建议在降低氮肥用量至180 kg hm-2的同时降低种植密度至150×104 hm-2,可在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同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