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3篇
  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初步探讨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生态学问题,为做好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本文阐述分子标记技术在野生稻资源上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认为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定位、分离、克隆和基因连锁关系确定上,具有很大作用.今后应加大分子标记技术应用研究,定位、分离、克隆出更多的优异基因及培育新品种与新组合.  相似文献   
23.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中日韩三国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77份薏苡材料在广西南宁集中种植,依照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PGR I)提供的农艺性状鉴定方法来进行田间观察鉴定和数据采集,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国薏苡种质在株高、叶面积、有效分蘖数、主茎直径等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上有着明显差异;日本和韩国的薏苡生长情况较差,明显不适应在我国南方生长,在生产上直接应用意义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薏苡的起源进化、遗传育种以及野生薏苡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普通野生稻辐射后代习性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合群体的普通生稻不同生态类型繁殖因种子,经^60Co半致死剂量处理后,单株种植观察农艺性状变异情况,。葡匐型倾斜型野生稻在M4代产生稳定直立型品系,以及早造始穗、晚造翻秋种植能始穗与终年不孕穗的完全无性生殖的品系。  相似文献   
27.
野生稻为水稻的野生近缘种,由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未受到人为选择,其中蕴含着大量栽培稻已丢失的优异基因,是重要的基因宝库。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不断努力挖掘野生稻的优异种质,探索其优异性状的内在遗传规律,用于水稻育种改良。从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回顾了近几年野生稻的不育性、抗病虫性以及抗逆性等优异性状的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的现状,指出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存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带起步晚、优质稻品种单一、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强农业、科研和粮食部门的合作,提高各部门对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性;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化多元模式并存;研发优质专用稻米品种,实现优质品种多元化发展;提高稻米品质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稻米及副产品复合增值;以科技创新推进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把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不断推向新高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29.
凤山县在喀斯特石山区实施地头水柜、沼气池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引进新品种 ,开发石山区特有的动植物种质资源 ,开创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0.
特异稻种桂D1号的高光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