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24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陈志杰 《草业科学》2006,23(2):21-21
据广州市林业局负责人透露,广州陆生野生植物物种多样化调查组已记录到药用植物500多种,材用、绿化、观赏等用途的植物近500种。目前已经发现的国家保护植物2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花榈木、黑桫椤、土沉香、苏铁蕨等27种。在蕨类植物物  相似文献   
22.
黄土高原日光温室黄瓜合理施肥用量及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氮(N)、磷(P)和有机肥三因素五水平最优设计,在陕北黄土高原进行了日光温室黄瓜N、P和有机肥用量及其肥效反应模式田间试验,求得日光温室黄瓜N、P和有机肥的肥效反应模式,并分析了N、P和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影响最大,N肥和P肥的影响相当;随着有机肥施肥量增加,黄瓜产量还在不断增加,N、P化肥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有增产效果,用量继续增大时导致黄瓜产量降低。根据黄瓜N、P和有机肥的肥效反应模式,提出在黄瓜目标产量83000~88000kg/hm2之间的N、P和有机肥优化施肥方案:N肥用量809.2~1313.1kg/hm2,P肥用量(P2O5)583.1~978.6kg/hm2,有机肥用量64.0~151.3t/hm2;N∶P2O5为1∶0.72。  相似文献   
23.
嫁接砧木对关中东部越冬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鹏11’为接穗,选用10个番茄砧木品种分别嫁接,在关中东部日光温室越冬栽培,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分析砧木品种对嫁接番茄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嫁接成活率、定植成活率、商品果率、果实产量和品质等13项单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采用"综合满意度"法对嫁接砧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砧1号’‘金砧4号’和‘鲁砧2号’3种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砧木品种,其中以‘金砧1号’最高,达90.67%。嫁接苗定植成活率除‘浙砧1号’和‘番砧1号’较低外,其余砧木均达95%以上。嫁接番茄的生长势和产量因砧木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隶属函数值评价显示,除‘浙砧1号’和‘番砧1号’外,其余砧木嫁接促进番茄生长,增产效果较好,其中‘金砧1号’和‘金砧2号’的嫁接番茄植株生长最为健壮,壮苗指数分别为13.94和15.51,单株产量也较高,分别为2.67 kg和2.43 kg,增产率达到47.51%和34.25%。嫁接砧木对番茄果型指数影响不显著。‘金砧2号’的商品果率最高,达87.28%。不同砧木对果实各营养指标的作用方向不尽一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质量分数及糖酸比与对照相比互有高低。在对嫁接番茄单株性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满意度综合评价认为,‘金砧1号’和‘金砧2号’砧木嫁接番茄不仅成活率高,植株生长健壮,而且显著提高产量及果实品质,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可作为关中东部越冬番茄嫁接砧木选择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24.
遥感技术是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的一种快速、经济和准确的新技术。论文研究了适宜于湖北省油菜种植面积的遥感监测的最佳时相、最佳数据源、影像解译方法等。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面积遥感监测的最佳识别时相位于3月中旬—4月中旬,即油菜的开花期。对于湖北省省域范围油菜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为了既能兼顾经济上的可行性和技术上的精度,建议对于油菜非成片分布的低山丘陵地区,采用10m-ALOS影像自动分类,对于油菜连片分布的平原地区,采用至少有1景成像于油菜开花期的双时TM影像,同时采用"时序差值+自动分类"方法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5.
【目的】设施蔬菜生产中过量施肥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针对设施番茄磷肥过量施用问题,定位研究减施磷肥对番茄产量、干物质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土壤速效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设施栽培磷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习惯施肥为对照 (CK),2015年设磷肥减量50% (P1)、磷肥减量70% (P2) 2个减磷处理,2016年增设不施磷 (P0) 处理,共3个减磷处理。2016年在膨果期、盛果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根、茎、叶、果干重,及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在定植前、盛果期和拉秧期采集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在基础速效磷含量较高 (约220 mg/kg) 的土壤,连续两年减磷70%或一年不施磷肥不影响番茄产量,2015年和2016年番茄产量分别为53.9~55.1 t/hm2和50.2~52.7 t/hm2。各减磷施肥处理与CK相比,均显著提高盛果期果实干物质量和N、P、K养分分配率,降低叶片干物质量、干物质分配率和N、P、K养分分配率。膨果期番茄植株62.8%~65.7%干物质分配于叶片,植株氮、磷、钾携出量分别为83.2~89.9 kg/hm2、10.3~11.1 kg/hm2、75.0~85.9 kg/hm2,此时番茄叶片和茎杆是养分的主要累积部位,茎叶氮、磷、钾分配率之和分别为84.4%~86.4%、79.4%~83.4%、76.9%~82.3%,番茄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12∶0.84~0.96。盛果期43.0%~44.6%和37.0%~44.6%的干物质分配于果实和叶片,此时番茄果实和叶片为养分主要累积部位,果实和叶片氮、磷、钾分配率之和分别为84.6%~86.7%、78.5%~82.7%、81.4%~83.9%,植株氮、磷、钾携出量分别为197~226 kg/hm2、33~37 kg/hm2、200~247 kg/hm2。CK处理番茄叶片、果实全钾含量及钾吸收量显著高于减磷处理,可见减施磷肥可降低番茄对钾素的奢侈吸收。经过两年的减磷处理,表层土壤速效磷累积量显著降低,但各处理土壤剖面出现磷素向下迁移,膨果期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种植前减少27.0~60.9 mg/kg,20—60 cm土壤速效磷增量在11.8~50.1 mg/kg,减磷处理显著降低20—6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量。【结论】在基础磷素含量较高的土壤上,较农民习惯施磷连续两年减少70%的磷肥用量没有影响番茄产量,降低番茄对钾素的奢侈吸收,减缓土壤速效磷累积。两年连续减施磷肥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可见该研究区域设施蔬菜生产减磷潜力仍较大。  相似文献   
26.
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不同电导率灌溉水对大棚番茄植株生长和土壤盐分影响的试验。试验共设3种灌溉处理:电导率3.3 mS·cm~(-1)井水(E1)、电导率1.9 mS·cm~(-1)井水(E2),雨水电导率0.3 mS·cm~(-1)(E3)。结果表明:随灌溉水电导率增加,番茄株高和茎粗呈降低趋势。与E1处理相比,E2和E3处理均显著增加番茄茎粗(P≤0.05),增幅为29.5%~70.7%。番茄茎叶和根鲜重随灌溉水电导率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随灌溉水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在本研究地区,电导率高的灌溉水会影响番茄生长,灌溉水是造成设施土壤盐分累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陕西玉米病毒病及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MDMV-B)、玉米粗缩病毒(MRDV)和大麦黄矮病毒(BYDV)。用血清鉴定225份病株样品中,MDMV-B、MRDV和BYDV侵染分别占40%、23%、4.5%。MDMV-B和MRDV复合侵染占23.5%。在田间自然条件下,MDMV-B主要通过玉米蚜和禾谷缢管蚜以非持久性传播,MRDV则由灰飞虱以持久传播。MDMV-B、MRDV和BYDV的粒子大小分别为735~755 nm×17 nm、70~75 nm和23~30 nm。随着玉米生育成熟,侵染逐渐降低,为害亦趋减轻。研究认为,玉米品种、播种期、播量、田间传毒介体数量及发生早晚和地膜覆盖等是影响玉米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技术推广”是农业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下达的项目,南阳市畜牧兽医工作站为项目承担单位。本项目通过引进国际上优秀的肉牛品种一皮埃蒙特牛的胚胎,采用胚胎移植技术,用南阳母牛作受体进行胚胎移植,繁育出纯种皮埃蒙特牛,然后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皮埃蒙特牛冻精改良南阳牛,提高南阳牛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9.
为了明确关中地区越冬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和流行规律,通过分析该病发生与番茄品种、定植期及传播介体烟粉虱之间的关系,并采用PCR技术对田间病原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8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开始侵染,翌年3月中下旬发生再侵染,秋季病情减轻;烟粉虱种群数量与病害发生程度呈线性正相关;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抗性差异显著,其中大番茄品种布鲁尼1288和DRW7728,小番茄品种千禧和美红对该病表现为免疫;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个样品中均扩增出543 bp的特异片段,与NCBI数据库Gen Bank的TYLCV序列(登录号为GU084381、KC138544.1、KC138543.1和JX456642.1)的相似性达99%。研究表明,关中地区番茄病毒病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品种、定植期及烟粉虱发生动态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发生危害情况以及病原种类,提出根结线虫病安全高效的药剂防治技术,实现陕西西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目标。于2022年5月在西安市鄠邑区主要设施西瓜种植基地,对根结线虫病害发生率、病情指数等进行调查研究,并采集根部样品进行根结线虫分离,运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不同产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的种类,并对不同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鄠邑区西瓜主产区平均病田率达92.9%,病株率88.7%,病情指数73.1。2龄幼虫、雌成虫形态特征及形态测量指标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均表明该地区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药剂试验表明,98%棉隆微粒剂防治效果显著,每公顷土壤施用150 kg为适宜的使用剂量,30 d的防效100%,70 d的防效92.1%;同时在西瓜移栽前用2250 mL/hm2的41.7%氟吡菌酰胺进行土壤处理即可有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70 d后相对防效75.7%,效果优于药剂灌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