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24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采用系统调查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陕西温室黄瓜害虫种群消长动态、危害特点和不同措施的防治效果,提出日光温室害虫可持续控制措施,为绿色食品黄瓜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陕西日光温室黄瓜害虫有26种,以美洲斑潜蝇、烟粉虱、茶黄螨为优势种。美洲斑潜蝇在温室发生14~15代,高峰期3~5月份,一般导致黄瓜产量降低5%~10%,严重者达20%以上。烟粉虱在温室发生10~12代,高峰期3~6月份,一般造成的损失15%~50%,严重时毁棚绝收。茶黄螨在温室发生10~13代,4~6月份为黄瓜全生育期发生高峰。一般产量损失10~15%,严重者达30%以上。美洲斑潜蝇和烟粉虱在陕西的陕北及关中地区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设置防虫网、定植前棚室消毒、黄斑诱杀等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32.
移土法防治根结线虫效果及对土壤养分和黄瓜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有效防治根结线虫,采用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移土法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效果以及对温室土壤养分和黄瓜生长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移土处理后第2年2月、3月、4月的防效分别为100%、80.5%和69.6%;危害高峰期和清园时间较对照区推迟30~40d,全生育期累计产量增加24.9%。0~20cm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降低,其中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20.8%、61.9%、50.3%、63.4%。因此,在其他措施难以实施的地区,移土法不失为防治根结线虫的一项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3.
陕西设施蔬菜主栽品种对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自然接种方式,开展陕西设施蔬菜主要栽培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yne incognita)的抗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瓜、南瓜和茄子主要栽培品种根结率均大于85%,表现为高度感病;辣椒、番茄、圣女果主要栽培品种中的日本朝天椒、早美、千禧、奥妮娜、春桃和尼瑞萨-1420表现为免疫,22号尖椒、鑫禧表现为抗病,津研19号、津椒5号、明泽3号、圣玛丽203、明泽81、圣玛丽新四号和金千禧表现为比较感病;其他品种表现为感病。抗性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和圣女果抗病和免疫的品种,无性繁殖体抗病性表现稳定,芽扦插3个茬次,发病率、根结率和发病程度均没有变化,而有性繁殖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发病率、根结率和发病程度均依次提高。辣椒抗病和免疫品种有性繁殖体抗病性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34.
为明确枣树食芽象甲种群动态及田间分布特点,为田间准确测报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定点调查了食芽象甲的数量变化和田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关中地区食芽象甲羽化初期比榆林地区早10 d左右,其中在阎良区北冯村,食芽象甲羽化初期为4月5日,佳县小会坪村和清涧县李家崖村为4月15日。从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来看,食芽象甲幼虫在0~19 cm均有分布,3月份以前各龄期幼虫集中分布于8~15 cm土壤中,3月份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其分布向0~3 cm土表上层迁移并化蛹;从水平分布来看,随着树龄的增加,分布在枣树主干周围的食芽象甲幼虫数量显著在增加,主要集中在距离主干0~100 cm内,占到总虫口量的77.78%;从食芽象甲田间羽化与枣芽萌发率之间的关系来看,枣树平均萌芽率达到50%时,枣食芽象甲成虫开始上树为害;不同地形食芽象甲虫口密度以山地显著高于滩地,阳坡高于阴坡,树冠阳面高于阴面。  相似文献   
135.
为了解持续氮沉降和降水减少条件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变化及其时间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器法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对长期氮添加和降水控制实验平台3种不同处理样地(对照、施氮和减水施氮)内的凋落物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红松叶、蒙古栎叶、其他树种叶、花果皮屑、枝5部分。本研究将凋落系数作为衡量林分生产凋落物能力的大小,比较各处理间凋落物的“净”差异。结果显示:各处理样地生长季内叶凋落量所占比重较大,可达到79%~81%,而枝和花果皮屑所占比重为19%~21%;凋落节律呈单峰型,凋落量峰值主要集中在9—10月份,降水减少会使其他树种凋落物的凋落期提前;不同组分凋落物对氮水控制响应不同,氮添加显著降低红松叶凋落物产量,降雨减少显著提高了总叶凋落物产量,减水施氮显著提高了其他树种叶凋落产量,而氮水控制对蒙古栎、枝和花果皮凋落物产量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会抑制针叶树种的凋落物量,促进阔叶树种的凋落量,降水减少会促进各组分凋落物量。   相似文献   
136.
减量施肥对越夏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减量施肥对大棚越夏番茄栽培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常规施肥(CK)和3个减量施肥处理(T1、T2和T3)对番茄产量、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3个减肥处理分别为:降低CK磷肥用量50%的处理T1、降低T1处理肥料用量20%和50%的处理T2和T3。结果表明,减肥处理番茄单果质量、产量和养分携出量与CK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减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番茄根冠比、2mm根数、番茄果实还原性糖质量分数和糖酸比,增幅分别为23.8%~27.0%、35.7%~103.6%、9.3%~16.5%和16.4%~25.8%。减肥处理尤其T3处理显著降低收获后表层土壤NO-3-N、速效磷、0~40cm土层土壤速效钾累积量及表层土壤电导率的增幅。因此,在当前农民常规氮磷钾肥施用量下,减少氮磷钾用量不会导致番茄减产,反而具有改善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过量累积的效果。其中在本试验条件下N-P_2O_5-K_2O用量为424.8-222.8-607.3kg/hm~2时,番茄品质和土壤养分累积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137.
周至县猕猴桃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形态学鉴定方法及PCR鉴定方法对周至县猕猴桃根部采集的根结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感染周至县猕猴桃的病原线虫种类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相似文献   
138.
喷施不同叶面肥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沾化冬枣",在陕西省科学院大荔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叶面喷施SOD,富硒肥和噻苯隆对冬枣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钼蓝比色法、氢氧化钠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测定不同处理之下果实品质指标。[结果](1)叶面喷SOD肥可显著提高冬枣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Vc和有机酸含量,降低采摘后15和30d的果实密度;显著提高了采摘期和采后24d的果实红色度,提早果实转色,促使冬枣提前上市,降低烂果率。(2)喷富硒叶面肥可显著提高果实中硒含量,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Vc和有机酸含量。(3)叶面喷施噻苯隆混合叶面肥,可提高冬枣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机酸含量,降低采摘后15d的果实密度,但采摘后30d果实密度大于对照;推迟果实转色,促使冬枣延后上市,延长了冬枣市场供应期,降低烂果率,提高经济效益。[结论]叶面喷施SOD,富硒肥和噻苯隆对冬枣品质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实品质,其中喷施富硒肥可以提高果实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喷施SOD和噻苯隆则分别利于果实的提前和延后上市,延长冬枣货架期,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南阳市“皮埃蒙特肉牛扩繁”项目工作情况,总结了皮埃蒙特肉牛扩繁的工作经验,指出:通过引进皮埃蒙特牛胚胎进行扩繁可加快了皮牛改良步伐,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引种经费。  相似文献   
140.
河南南阳用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的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调查了河南南阳利用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利用皮埃蒙特牛杂交改良南阳牛的具体措施,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下一部的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