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4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8篇
  57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1 毫秒
21.
曹蕾  陈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668-3669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理论,对福建省耕地所受压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01年福建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耕地承受的压力明显增加。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主要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不断提高,说明耕地生产力是影响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主导因素,耕地生产力和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耕地压力指数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丰富水稻Oryza sativa L.突变体库,快速创造稳定遗传的新种质,为重离子辐照诱变机理研究和水稻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碳离子束辐照水稻品种‘IR-55’、‘IR-60’、‘三粒寸’和‘云南陆稻’原种进行诱变,并对诱变后代的多个农艺性状进行多代跟踪调查。【结果】4个水稻品种突变株系株高、剑叶长、穗长和粒长宽比等性状呈现出较大变异幅度,且具有明显的正向或负向性,结实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低为2%。利用随机选取的SSR分子标记引物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发现,突变株系与原种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重离子辐照诱变引起DNA序列较大片段的改变,而不是微小的点突变。【结论】碳离子束辐照对水稻株高、剑叶长和粒型等多个农艺性状产生正向或负向的诱变效应,在诱变后代中可以筛选出一批农艺性状变异的水稻新种质。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组成抗稻瘟病基因Pik-h介导的抗病反应途径。【方法】以含抗稻瘟病基因Pik-h的近等基因系IRBL8为材料,取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GD0193接种12和24 h后的水稻叶片,等量混合后提取总RNA,按照2个紧密连锁且功能独立的Pikh-1Pikh-2蛋白为诱饵,在水稻叶片中筛选与之互作的蛋白,以便深入研究抗病基因Pik-h的酵母双杂交试剂盒(Make Your Own “Mate&Plate” Library System)的要求构建水稻叶片靶标cDNA文库。利用快速重组克隆的方法构建pGBKT7-Pikh1和pGBKT7-Pikh2诱饵载体,并分别将它们转化至酵母菌株Y2H Gold,提取细胞总蛋白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ikh1和Pikh2的表达情况,并对这2个诱饵载体自激活和毒性分析后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提取SD/-Ade/-Leu/-Trp/ -His/X-α-Gal筛选平板培养基上呈蓝色的酵母单克隆的质粒,将其分别与对应的诱饵载体共转化酵母菌株Y2H Gold,涂布于筛选平板培养基上进行互作的重复验证,将通过重复验证的质粒测序分析所得的序列比对水稻基因组数据库以确定目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以确定其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及细胞组成。【结果】靶标cDNA文库的库容量约为2.2×106,插入片段长度均大于400 bp,表明水稻cDNA文库质量高。诱饵载体pGBKT7-Pikh1和pGBKT7-Pikh2均能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出对应的Pikh1及Pikh2蛋白,无自激活活性而且对酵母无毒性作用,符合文库筛选的要求。利用含有诱饵载体的酵母菌株Y2H Gold与靶标文库菌株Y187结合(Mating)的方式筛选,获得13个与Pikh-1相互作用的蛋白、5个与Pikh-2相互作用的蛋白,其中有2个与Pikh-1及Pikh-2同时存在相互作用。这些蛋白包括4个在逆境响应或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辅)转录因子、3个信号蛋白、4个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蛋白、1个含有U-BOX结构域的蛋白及4个未知功能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适宜于研究抗病基因(R基因)介导反应途径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出Pik-h的互作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ik-h或其他抗稻瘟病基因介导的抗病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根据粳型水稻Wx基因全序列设计引物,扩增2个空间诱变低直链淀粉突变体XLA-1和XLA-2的Wx等位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XLA-1、XLA-2与原种籼小占在Wx基因DNA序列上存在较多碱基差异,这种差异以碱基改变为主;XLA-1、XLA-2在第10外显子(+1 208 bp)处存在一个单核苷酸突变(籼小占为碱基T,突变体为碱基C),编码子由TCT突变为CCT,导致丝氨酸突变成脯氨酸,氨基酸的改变可能改变了Wx蛋白的空间结构,致使它不能充分结合在淀粉颗粒上,进而导致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本研究初步证明在2个籼稻突变体中存在Wx的复等位基因影响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从不同诱变世代比较空间诱变和重离子诱变对水稻生物学效应及后代变异频率的差异,为水稻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方法 对水稻纯系品种‘华航31号’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和不同剂量重离子诱变处理,以未诱变处理的种子为对照,对诱变一代进行表型及细胞学诱变效应的分析;对诱变二代直链淀粉含量及粒型性状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定向筛选,比较2种诱变处理的性状变异频率。结果 空间诱变一代的种子活力指数比对照下降了14.62%;重离子诱变一代的种子活力指数随辐射剂量增加呈现马鞍型效应曲线,其中10 Gy重离子辐射剂量下种子活力指数比对照下降了14.92%,与空间诱变的诱变效应相近。空间诱变二代粒型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14%和1.61%,80 Gy重离子辐射诱变二代粒型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88%和1.55%。利用HRM技术扫描了水稻直链淀粉含量Wx基因的4个位点共673 bp序列,在空间诱变的4 736份样本中发现3个SNP变异,突变密度为1/1063.83 kb;在重离子诱变4 848份样本中发现4个SNP变异,突变密度为1/815.68 kb。结论 2种诱变处理均可诱发水稻产生性状变异。空间诱变的生理损伤类似于低剂量重离子辐射,而诱发变异的频率与高剂量重离子辐射相近。  相似文献   
26.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从亚麻籽饼粕中提取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Secoisolariciresinol Diglucoside,SDG),确定了微波辅助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固液比为1∶8(g/mL),预浸搅拌30 min,辐照时间5 min,微波功率700 W。并建立了直接定性分析亚麻籽饼粕中SDG的TLC方法。经HPLC检测,亚麻籽饼粕中SDG含量为1.64%,微波辅助提取SDG粗提物产率为6.89%,纯化后SDG含量可达20.23%。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制备SDG的方法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得率高、工艺操作简单且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27.
陈志强  谷霞英 《河南农业》2022,(21):43-44+4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深入分析贫困类型的转变、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等因素,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从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入学、就业创业帮扶服务,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全面开展系统化培训,加强乡村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打造农村就业创业平台等多维度切入,探讨铸魂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职教助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8.
<正>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属于干旱山区,平均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下。仁用杏耐旱、耐瘠薄、经济效益高,在张家口市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全市仁用杏栽植面积13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仁用杏栽植区。通过多年的科学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仁用杏旱地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9.
近日,丰宁县林业局与日本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达成造林绿化协议,由该公司投资28万元的造林绿化项目正式落户丰宁,此项目将成为丰宁引进的第六个日援造林绿化项目。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公英翘芦散对亚临床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选取78头发病牛,其中38头牛为散发,用公英翘芦散治疗;40头牛集中对比治疗,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头,分别用公英翘芦散和公英散进行治疗。用加州乳房炎检验(California mastitis trial,CMT)法检测公英翘芦散治疗后乳区患病状态并判定其治疗效果;用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法检测公英翘芦散和公英散治疗后牛奶体细胞数并判定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公英翘芦散给药7 d后,患病乳区由75个减少到28个,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治愈率达到62.67%,有效率达到90.67%。与治疗前相比,公英翘芦散和公英散用药1 d后体细胞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公英翘芦散组SCC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公英散组。公英翘芦散组在给药2 d后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公英散组(P<0.05),给药3 d之后均极显著低于公英散组(P<0.01)。用药7 d后,公英翘芦散组治愈率可达68.29%,而公英散组治愈率只达到20.00%,差异极显著(P<0.01);公英翘芦散组有效率可达97.56%,而公英散组有效率为67.50%,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公英翘芦散的治疗效果极显著优于公英散(P<0.01)。以上结果说明,公英翘芦散可以作为治疗亚临床奶牛乳房炎的有效药物,为奶牛乳房炎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