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Pb胁迫对柳树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娟  陈光才  楼崇  张建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51-8953,8989
[目的]评价柳树对重金属Pb的忍耐能力及应用于植物修复的潜力。[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Pb胁迫对苏柳172和垂柳2种柳树的根系形态、根系活力以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Pb处理显著抑制2种柳树的根系伸长,垂柳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先增后降,苏柳172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均受到Pb的显著抑制。2种柳树的根系活力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均先增加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在一定程度内均降低,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结论]为柳树应用于重金属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杞柳品种"一支笔"为试材,以Cu~(2+)和CuO微米颗粒为对照,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柳树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揭示CuO纳米颗粒对植物毒性效应的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00mg·L~(-1) CuO纳米颗粒和微米颗粒处理下,柳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58.9%和27.4%,Cu~(2+)则没有显著影响。100mg·L~(-1) CuO纳米颗粒处理下,柳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值分别减少41.2%、34.5%和51.6%,100mg·L~(-1)CuO微米颗粒处理下只减少9.9%、17.2%和45.8%,而Cu~(2+)处理下分别减少14.3%、14.1%和37.4%。Cu~(2+)处理下PSII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II)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100mg·L~(-1) CuO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处理下ФPSII值明显降低,分别减少21.1%和23.4%。Cu~(2+)、100mg·L~(-1)CuO微米颗粒以及纳米颗粒处理下柳树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27.7%、28.3%和11.2%;在Cu~(2+)处理下柳树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2.2%和24.1%;100mg·L~(-1) CuO微米颗粒和纳米颗粒处理下CAT活性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100mg·L~(-1) CuO微米颗粒处理下CAT活性和POD活性分别减少42.6%和23.0%;100mg·L~(-1) CuO纳米颗粒处理下分别减少1.84%和28.0%。该结果表明,同等离子浓度处理下,100mg·L~(-1) CuO纳米颗粒对柳树叶片光合速率、PSII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毒性大于1.5mg·L~(-1) Cu~(2+);但CuO微米颗粒和CuO纳米颗粒同等颗粒浓度(100mg·L~(-1))不同粒径颗粒处理对柳树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等的影响关系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安吉赋石水库板栗林地地表径流污染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安吉县赋石水库库尾选择有代表性的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地设置径流小区,对自然降水条件下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流失特征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3-10月共观测到10次产生地表径流的降雨事件,降雨量从28.2 mm到303 mm不等;径流水中TN、NH4+-N和COD浓度与降雨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TP浓度与降雨量则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而NO3--N与降雨量之间没有表现显著相关性;污染物浓度COD(6.12~11.14 mg/L)>TN(2.163~5.371 mg/L)>NH4+-N(0.733~4.220 mg/L)>TP(0.276~1.742 mg/L)>NO3--N(0.035~0.433 mg/L).这些结果表明,单一经营的板栗林地表径流污染物中N、P浓度均超过引起水体富营化的阀值,对水库面源污染和水质变化形成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实地取样测定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的工业区、商业交通区和休闲娱乐区3个功能区9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的滞尘量、叶片重金属含量和叶面尘重金属含量,了解长江以南地区城镇常用绿化树种滞尘及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重量差值法测定叶片滞尘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叶面尘和叶片重金属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叶面尘的重金属来源,分析叶片重金属含量与叶面尘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1)不同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夹竹桃、海桐和紫薇滞尘能力较强;(2)同一绿化树种在不同功能区的叶片滞尘量和叶片重金属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和叶片重金属含量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叶面尘重金属在各功能区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大气降尘和交通排放是主要贡献因子。[结论]9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以夹竹桃、海桐和紫薇较强;叶片重金属元素积累能力以紫薇、金边黄杨和红花檵木较强,而夹竹桃、小蜡树和红叶石楠较弱。根据城镇功能区特点,选用滞尘能力和重金属积累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合理配置乔灌木树种,能够有效改善城镇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太湖湖滨防护林建设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在江苏宜兴市进行了环太湖防护林营建试验,分析了防护林建设前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及有效钾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通过防护林建设能有效降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农田土壤相比,防护林土壤的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降低率分别为29.06%和26.33%,全氮、全磷和有效磷的降低率均超过30%。同时,防护林能够实现减源增汇的效果,通过减源和增汇合计,2009年10月—2011年5月,生态恢复区土壤的纯氮和纯磷负荷减少分别约46.30~69.54 g/m2和3.78~7.30 g/m2。可见,在太湖湖滨营建防护林能够起到治理面源污染、改善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板栗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种之一,广泛分布于辽宁以南各个省区.在浙江安吉县,板栗林多为人工纯林,林分结构单一,林下植被覆盖率低.为了探讨林分改造对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在安吉县杭垓镇选择16年生板栗林地,于2011进行间植香榧、红叶石楠、红茴香等植物,以同一地区板栗林为对照.林分改造3年后,设立样地,调查林分改造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林物种多样性变化主要来自更新层,改造后板栗林乔灌层物种丰富度为17.13 (±2.64),Shannon-Wiener指数为2.45(±0.29),Simpson指数为0.87(±0.06),均分别高于未改造林地的对应值(13.5±1.93、2.23±0.16和0.86±0.03).统计分析表明,改造林地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未改造林地均无显著差异,但林分改造后群落结构更趋于稳定,生态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7.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因为受到其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投入加大,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转基因育种发展迅速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遗传基础、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述,并提出加强竹子种质资源保护,重视种质资源保存新技术的研究,加强竹子开花机理和开花人工诱导的研究,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建立稳定的技术平台,以推动竹子遗传育种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Zn2 活度对不同耐低Zn水稻基因型生长及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Zn2 活度较低时水稻生长发育受抑,其株高、叶片数、干物质积累量均随Zn2 活度的降低而下降,而根冠比、地上部和地下部Zn浓度之比则升高,且低Zn条件下耐低Zn水稻基因型“IR8192”的Zn转运能力、维持根系生长能力均高于Zn敏感水稻基因型“IR26”。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产濒危保护竹种及标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竹种的生态幅、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开发利用价值和特有种等5个指标,将我国保护竹种划分为濒危、稀有和渐危3个等级,列出濒危竹种10种,稀有竹种24种,渐危竹种22种,合计56种(含1种变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大气沉降盐基离子在北亚热带典型森林群落中分配特征及其时空差异性,评价典型森林群落对大气降水的净化能力。[方法]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杭州富阳庙山坞林区毛竹、杉木和青冈林分样地采集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茎流、枯透水和地表径流,对比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森林群落不同层次各水文分量中Na~+、K~+、Ca~(2+)、Mg~(2+)的浓度和通量变化。[结果]研究表明,大气降水中Na~+、K~+、Ca~(2+)、Mg~(2+)的年均浓度分别为0.27、0.36、0.89和0.17 mg·L~(-1),且K~+和Ca~(2+)在生长季浓度高于非生长季;3种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枯落物层对K~+、Ca~(2+)和Mg~(2+)均表现出强烈的淋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升降水pH值。林冠层对K~+、Ca~(2+)和Mg~(2+)的淋溶率在生长季偏低,而地表层对4种盐基离子的截留率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间无显著差异;对比地表径流(输出)与大气降水(输入)通量,3种森林群落对4种盐基离子均表现为截留作用,青冈阔叶林对其截留能力最强,截留率超过94.70%。[结论]3种北亚热带典型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枯落物层是林内盐基离子的重要释放源,并缓冲非生长季酸性降水的pH;地表层则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都能有效截留径流水中盐基离子的流失,维持群落内养分循环,并保证森林集水区出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