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为就近解决网箱育种所需鲤鱼夏花的培育问题,在自然条件下网箱池塘并用,采用网箱培育亲鱼、网箱人工催产、池塘自然孵化、池塘水花培育至夏花、网箱培育鱼种的技术路线,在不增加产孵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了野鲤、松浦镜鲤人工催产、池塘育苗、网箱育种试验。试验采用规格为4m×1m×1.5m三个试验箱进行催产和孵化;两个面积同为1 300m2的池塘进行夏花培育;6个规格为6m×6m×2.5m的网箱进行网箱育种。结果表明,试验思路正确,技术路线可行。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采用此技术进行人工繁育鲤鱼苗种,可达到网箱养鲤的苗种自给,显著提高苗种入箱成活率,降低苗种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2.
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1.2万hm2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Motschulsky)的危害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每年有3次以上的高峰期分别为4~5、7~8月和10月、12月至翌年3月为发生、危害的最低期;东部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最重,其次是西部及中南部;海拔高度和气候与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危害关系密切,海拔越高,危害率、危害指数越低,雨热同季、高温高湿比较有利于种群繁殖与发生危害。防治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参试的3种杀虫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5%的马拉硫磷(跳丙)乳油1 000倍较好,在抽蕾初期防治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后期则效果降低或无效。  相似文献   
123.
利用香蕉不完全施肥试验所得参数和土壤中能够供给香蕉生长的营养元素确定的施肥量与传统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节约肥料、增加产量、增加收入,克服靠经验施肥的盲目性,提高科学的施肥技术水平,为香蕉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4.
在云南省河口县沙坝,将高产、优质的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与当地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威廉斯8818’、‘巴西蕉’及福建省近年来推广的优质品种‘漳蕉1号’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3年的平均果实质量性状(指净重量,净重量=实际的毛重量×0.9)表现为:‘红蕉一号’(23.52kg)>‘巴西蕉’(23.06kg)>‘威廉斯8818’(22.99 kg)>‘漳蕉1号’(22.79 kg),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试验还对其它主要性状进行了检测。综合来看,改良、选育出的矮杆、速生、丰产、优质的新品种‘红研一号’,在河口地区表现最佳,特别是茎干比较粗,山地栽培比较容易作业,抗风(倒伏)能力较强。建议,加大该品种在河口地区的栽培面积,同时,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有台风及冬季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也可加快引种并进行适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5.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到粮食供给、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河南省2006—2015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从时空角度进行了分析评价,为指导区域耕地合理、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运用PSR模型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准确度较高的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了评价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1)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化肥负荷、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耕地垦殖率、城镇化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2)研究期间,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从0.893 7增加至0.941 9,呈现出“快速上升—缓慢下降—波动上升”的阶段性发展态势;(3)根据耕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的变化规律,将18个评价单元从时间维上分为快速上升区、慢速上升区和基本稳定区3种类型,在空间维上分为安全级别、良好级别、敏感级别、风险级别、危险级别5种划分类型;(4)2006—2015年,除了郑州,其他17个省辖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均呈上升态势,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是影响郑州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6.
基于约束性CA模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问题,该文研究了基于约束性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以辅助规划方案的编制。将CA模型与城市发展适宜性、规划指标约束、发展空间约束等相结合,在Arc GIS系统平台上,利用Python语言实现了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系统工具。基于河南省巩义市中心城区2005和2010年2期数据,模拟了2015年的城市边界,并与2015年真实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城市发展总规模和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均不超设定的规模指标2 865.92和282.80 hm~2;新增用地在空间上避让了基本农田等限制区,达到了空间限制性要求;以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为转换规则,体现了规划的"上下结合"原则;城市用地模拟精度总体达到93.09%,Kappa系数90.41%。该方法可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人类活动程度情况,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选取1992、2001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网格尺度下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作物生育期降水量等方面来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呈现出"西草东耕、中部交错"的基本格局,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沙地有所增加,草地、水域、盐碱地减少。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9%~29%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部,此地区受人类浩动干扰影响较大。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由41.7%增加到45%,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草地、耕地、林地、沙地间的相互转化是主要的变化类型,当地仍处于土地利用的发展期。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在391~432 mm 的地区耕地增幅达44.7%,降水量为293~340 mm的地区增幅为10.5%,新增耕地优先选择降水较多的地区。对于该地区今后发展来讲,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限制耕地的开垦,另一方面退耕也要因水而宜,西部可优先考虑退耕,东部可作为种植业的优先发展区。  相似文献   
128.
源库关系调控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理摘除木薯叶片和薯块的方式调控其源库关系,研究不同源库条件下木薯的株高、茎粗、茎重、薯重、薯块数、淀粉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摘叶后木薯产量与摘叶数量呈显著负相关;摘叶后株高与摘叶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木薯定植90 d及以前摘叶处理块根数显著减少,而120 d及以后无显著影响;木薯定植150 d及以后摘薯,木薯产量与摘薯数量呈正相关,木薯定植120 d及以前处理无显著影响;木薯定植120 d及以前摘薯处理薯块数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准,木薯定植150 d及以后摘薯处理与块根数无显著关系;木薯薯重、薯块数、收获指数与茎重、薯块数、茎粗、薯块数、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9.
进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莴笋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总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生物有机肥绿施优或地欣的处理比对照不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增产达20%。  相似文献   
130.
简述云南滇东南热区经济落后的区域特点,根据自然资源、主要热带作物产业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三农"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滇东南热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组建热区主要经济作物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协会;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整合热区农民的产业资源,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