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4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杂交水稻协优7954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协优7954系浙江省科院选育的籼型杂光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型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茎秆粗装,穗大粒重,结实率高,米质较好,耐肥抗倒,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特点,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或连作晚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2.
钱江2号A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的野败籼型中早熟不育系。该不育系农艺性状好,株型理想;柱头外露率47.1%,其中双柱头外露率22.4%;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率达100.00%,其中碘败率98.37%;异交结实率好,繁种田不育系结实率为49.1%;米质较优,整精米率(63.7%)、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81 mm)、蛋白质含量(12.2%)等5项指标达部颁食用籼稻品种品质一级标准;抗性较好,中抗稻瘟病;配合力较好,可恢复力强;繁制种产量高。于2006年10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63.
高产水稻新品种协优315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优315(协优M15)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核所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主要表现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株型理想、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后期转色好、米质较优、抗性较好等特点.2007年通过浙江省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4.
科糯986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糯玉米组合。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产量高、早熟、食味佳、耐旱耐涝、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浙江及相似生态区种植。其栽培要点为严格隔离,适期播种,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65.
协优M15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用协青早A×浙恢M15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参加浙江省区试,200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区试,是替代协优7954较理想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6.
春优2号是用滇I型粳稻不育系春江12A与粳稻恢复系CH89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耐肥抗倒、适应性广、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7.
琬美59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于2004年育成的西瓜新品种。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好,抗逆型好。2009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全省做设施早熟西瓜种植。总结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68.
中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该病害的发现时间较短,目前对该病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病原介体、发病特点、流行原因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为今后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杂交晚粳稻浙优12号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优12号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核所选育的优质杂交晚粳稻新组合,本文介绍了该组合双亲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0.
优质稻生产、加工及贮藏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在水稻育种及生产上重产量而轻品质,致使水稻稻米品质不佳品种比例较高。我国优质稻发展处于高产导向转向优质导向新阶段,相对于日本、韩国、泰国成熟的优质稻生产体系,整体稻米市场竞争乏力,已无法满足国内民众对优质米的需求。积极发展优质稻是顺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稻谷品种的遗传特性是决定稻谷品质的首要因素,除此之外,土壤和气象生态、栽培技术、加工技术、贮藏条件等对稻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优质稻的品种培育、栽培技术、贮藏条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提升优质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