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麦抗叶锈基因Lr19来源于长穗偃麦草,表现优良的抗叶锈性,国内外发现对Lr19有毒性的小麦叶锈菌菌株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TcLr19和Thatcher亲本以及TcLr19×Thatcher F2代单株构建的分离群体为材料,建立了与Lr19共分离的稳定的SCAR分子标记,命名为Y19SCAR982。对49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其重复性好且为Lr19特异的分子标记。对120个小麦品种检测的结果表明,该标记可有效应用于小麦抗叶锈分子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索小麦叶锈菌寄主体外萌发的适宜载体及温度,并为小麦叶锈菌的孢子萌发阶段RNA转录组分析提供优良的试验材料。采用高湿度黑暗培养法,以新鲜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FHJT的夏孢子为供试材料,测试不同载体对小麦叶锈菌夏孢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在所测最适温度20℃下,以6种不同材料为培养载体,小麦叶锈菌夏孢子的芽管生长率和芽管生长长度均有显著差异,在无纺布上的夏孢子的芽管长度最长达到465.85μm,微孔滤膜上的夏孢子芽管伸长速度最快,而在这6种材料上夏孢子12 h的萌发率基本相同。微孔滤膜更利于萌发孢子的收集,因此,微孔滤膜是最适宜的萌发载体。  相似文献   
13.
23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SRAP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的遗传多样性,探讨SRAP技术在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标记及基因克隆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对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Thatcher进行分析。【结果】从128对引物中筛选得到41对具有多态性引物,每个引物组合产生6~41个多态性条带,共产生53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率达49.5%,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3.1个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13个特异性条带,共产生115个特异性条带,特异性条带率为10.6%,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8个特异性条带。聚类分析将23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Thatcher在相似系数0.72处分为A、B两大类,其中96%的个体归入B类。B类又分为Ⅰ、Ⅱ两个亚类,95%的个体聚在第Ⅱ亚类。第Ⅱ亚类在相似系数为0.785附近分为4小类。【结论】23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间存在一定的差异。SRAP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子标记系统,可在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的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9的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叶锈病的主要措施。研究不同抗叶锈病基因与小麦叶锈菌互作后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对于探明小麦抗叶锈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抗病基因的克隆及优秀抗病小麦品种的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c的SSR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抗叶锈病基因位于2D染色体上的TcLr2c等7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近等基因系、感病亲本Thatcher及215株TcLr2c与Thatcher杂交F2代为材料,研究抗叶锈病基因Lr2c SSR分子标记。从筛选的29对位于小麦2D染色体的SSR引物中获得4对能够揭示Lr2c多态性的分子标记,通过215株TcLr2c × Thatcher F2群体验证,结果表明Xgwm261和Xgwm296与Lr2c紧密连锁,其距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9和3.6 cM,可用于小麦抗叶锈病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6.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的一个新标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8特异的PCR标记。【方法】以Thatcher为对照,以TcLr38和TcLr38×Thatcher F2代单株构建的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TcLr38远缘亲本中间偃麦草特异的SCAR标记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单一条带,并以50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对该标记特异性进行检测,Mapmaker 3.0软件计算该标记与Lr38的遗传连锁距离。【结果】中间偃麦草特异的SCAR标记引物在TcLr38中获得单一扩增片段大小为982 bp,50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检测表明为TcLr38的特有条带,F2代分离群体验证表明为与Lr38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命名为Y38SCAR982。【结论】Y38SCAR982可以作为Lr38的分子标记,并证实该基因由中间偃麦草向普通小麦转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叶锈基因Lr45的SCAR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麦抗叶锈基因Lr45 SCAR(sequenced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序列特征扩增区域)标记。【方法】以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材料TcLr45和感病材料Thatcher为亲本,利用黑麦基因组特异的RAPD标记引物OPH20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与预期大小相同的1.5kb的特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根据该序列设计一对特异PCR引物LRYR和LRYF,对TcLr45×Thatcher F2代单株构建的分离群体进行扩增,验证该标记与Lr45的连锁关系,Mapmaker 3.0软件绘制遗传连锁图。【结果】该标记在TcLr45中扩增出单一条带,片段大小为1 272 bp(命名为Ypsc20H1272),而在感病亲本中则无扩增条带。F2代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遗传距离为8.2 cM,该标记为与Lr45连锁的SCAR标记。【结论】将Lr45的RAPD标记转化成SCAR标记。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SRAP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hatcher和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及TcLr19与Thatcher杂交的F2植株为材料,首次应用SRAP技术开展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SRAP分子标记研究,获得一个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命名为M73,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距离为2.6 cM,为分子辅助育种、构建密集的遗传图谱和最终实现Lr19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贡湖环湖带陆域污染源类型·负荷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卉  朱雪诞  李巍  左倬  闫红飞  吴巍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49-14752
通过实地调研、资料解析等多种方式获取数据,对贡湖环湖带陆域源类型、负荷及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贡湖环湖带主要污染物来源为工业污水、居民生活污染、农业径流、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排水、大气干湿沉降六大类型;贡湖环湖带每年产生并进入河网的污染负荷为:COD 2 568.79 t/a,NH3-N 219.05 t/a,TN 438.65 t/a,TP 30.11 t/a;污染负荷较重的区域有无锡市的华庄镇、南泉镇及苏州的镇湖街道。绝大部分污染物最终进入周边的河网,并经过主干河道汇入贡湖湾。  相似文献   
20.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AFLP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Thatcher和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及TcLr19与Thatcher杂交F2代植株为材料,利用AFLP技术开展了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分子标记研究。共获得7个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P-AGT/M-GAG289bp(3.3cM)、P-ACA/M-GGT102bp(4.1cM)、P-ACA/M-GGT106bp(4.1cM)、P-AAC/M-CAG123bp(4.9cM)、P-AAC/M-GGT203bp(5.0cM)、P-ACA/M-GGT290bp(5.7cM)和P-ATC/M-GAG293bp(9.6cM)。这些特异性片段经回收、克隆、测序得出了特异带的序列。该研究可促进遗传图谱、物理图谱的构建和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