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鸡同时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和新城疫疫苗的双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全面开展禽流感防疫工作以来,面对我市家禽养殖模式现状,如何兼顾禽流感和鸡新城疫免疫、两种疫苗可否同时免疫,成了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鸡禽流感和新城疫同时  相似文献   
22.
稻田轮作系统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稻田单一化的连作耕作制度对农田环境造成的不利因素,根据5a田间定位试验,从土壤理化性状、作物产量变化、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能流及养分平衡状况等角度对稻田连作耕作制度和轮作系统进行生态学分析。结果表明,与连作耕作制度相比较,在试验设计范围内,稻田轮作系统明显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得土壤随着耕种年限增加,容重下降,而孔隙度增加,固相比率下降,气相比率上升,气液比值增大,土壤通透性大大增强,有效阻止土壤次生潜育化和土壤酸化,提高土壤pH值;改变了植株病原菌寄生,增强了植株的抵抗能力,对作物病、虫、草害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稻田轮作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光能利用率、辅助能利用率分别比连作系统高17.47%、9.87%和5.0%。N、P、K的养分利用率也同样明显高于连作系统。提出了合理轮作的优化模式和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23.
本文总结了鲜食花生-玉米-芜菁一年三收栽培术.  相似文献   
24.
黑麦草连茬对铜、锌污染土壤的耐性及其修复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对土壤中Cu、Zn污染的忍耐和积累能力,以了解这种植物作为Cu、Zn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能性及其潜力。结果表明黑麦草对Cu、Zn有极好的忍耐能力,而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与对照相比,在土壤加入100mg/kg Cu的处理中,第一茬黑麦草产量降低29.4%,而叶片积累Zn浓度为58mg/kg,Cu浓度为98.2mg/kg;在添加240mg/kg Zn的土壤中生长的黑麦草产量仅下降19.4%,而叶片中积累Zn平均浓度为255.4mg/kg、Cu平均浓度为21.2mg/kg,随时间的延长积累浓度下降。两茬实验中,加入100mg/kg Cu的处理中共计积累移出了Cu218.6μg/kg,相当于Cu添加量的0.22%,添加240 Zn的土壤中积累移出了Zn 568.7μg/kg,相当于Zn添加量0.24%。试验认为黑麦草对Cu、Zn有极强的忍耐和较好的富集能力,是有潜力的Cu、Zn矿区复绿和修复Cu、Zn污染土壤的植物。  相似文献   
25.
钱海燕  汪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90-2293,2312
基于2009~2010年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劳动力项目入户调查得到的陕西省6个县的微观数据,统计了非农就业者10年的工作经历,分析其在职业选择、就业地点、就业途径方面呈现的趋势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省内转移与跨省转移并存,逐渐趋向于跨省就业;在就业途径中自主就业与社会关系网络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最后从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就业渠道、户籍制度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和完善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秸秆还田对稻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得到较好的还田方式及还田量,采用不同的处理对早、晚稻分别进行研究。通过采用覆盖还田、粉碎还田和堆肥还田这3种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对秸秆还田后对早稻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晚稻处理中,在秸秆还田的同时,通过配施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化学肥料以及降解菌来研究晚稻土壤生物活性变化(微生物区系变化、土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于早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方面,粉碎还田3000 kg/hm2相比其他处理来说都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晚稻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方面,秸秆还田的同时配施复合肥能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其中粉碎还田3000 kg/hm2+225 kg/hm2复合肥的细菌数量最多。秸秆还田配施一定的化学肥料能够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含量,但是对于土壤中转化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7.
鉴于小型养猪场废水污染成分复杂、处理能力有限等特点,选择生物生态组合工艺作为小型养猪场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本研究以江西某养猪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推广的干清粪工艺,设计了一套以“源分离-氧化塘-立体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废水的工程技术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以满足小型养猪场废水处理经济性和高效性要求。研究结果认为该生物生态组合工艺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能,出水水质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介绍一种自主开发设计的秸秆压块成型机,阐述了新的成型原理及其结构特点,重点是其结构的优化和创新设计。通过研发与推广秸秆压块成型机,很好地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的利用问题,杜绝了秸秆焚烧。  相似文献   
29.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生产实践研究,总结出了旱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对旱稻、小麦、玉米、豆类多元种植模式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在低洼地区发展旱稻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遥感方法在土壤有机碳估算中的适用性,依托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实测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和同期的Landsat8 OLT遥感影像,采用遥感图像处理和GIS技术提取影像中遥感特征因子,构建遥感参数与土壤有机碳的一元线性、一元曲线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优遥感估算模型,预测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提取了影像中33个遥感特征因子,包括7个波段的反射率值(b1~b7)、4个植被指数(NDVI、SR、SAVI、EVI)、第一主成分特征(PCA1)、单波段纹理特征的均值(MEAN)、熵(ENT)和相关性(COR),其中纹理特征是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的重要遥感因子,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构建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0.772,平均相对误差45.53%,均方根误差2.417。遥感反演发现,研究区预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约为10.75 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