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3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平朔露天矿区土地征用对搬迁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地调查、类比分析、系统回顾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朔矿区已搬迁的安太堡村、白辛窑村、上窑村、西易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被征地农民得到一定土地补偿后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采矿也给农民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农民可以依托矿区开展与矿业发展有关的煤层剥离、洗煤、运输、种植及多种经营活动,经济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部分老少农民虽然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因失去了做为基本生活保障的土地,又无其它就业渠道,生活水平受到了影响。这种情况随着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矛盾愈来愈突出。因此,继续开展土地复垦解决复垦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已成为保持矿区社会稳定、解决搬迁农户的再就业问题和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2.
大同市降雨侵蚀力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时地采取侵蚀的预防措施,采用基于日降雨量的半月降雨侵蚀力计算方法、气候趋势系数法、降雨集聚指数法等,对大同市年降雨侵蚀力的变化特征、年内降雨侵蚀力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同市年降雨侵蚀力具有周期波动特征,趋势系数显示大同市区每10年降雨侵蚀力上升21.8MJ.mm.hm-2.h-1,其他县区每10年降雨侵蚀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内分析结果显示,大同市降雨侵蚀力主要分布在6—9月,集聚指数介于20.85~23.67之间,均大于均匀分布时8.3的水平。  相似文献   
23.
AnnAGNPS模型是一个能够连续模拟来自流域的地表径流、沉积物、污染负荷的分布式非点源污染模型。模型具有应用前景广泛、有效、参数数据需要量大、区域差异大、获取难的特征。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为例,建立了基于AnnAGNP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数据库,包括气候、土地利用、土壤和地形数据库。所需的模型参数大多通过实地调查,部分参数来源于文献数据。此数据库为岔口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的同时,可供类似研究区域借鉴或为流域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在RUSLE模型理论支持下,以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野外实地调查及观测数据,在ArcGIS软件环境下建立土壤侵蚀定量计算模型,生成小流域土壤侵蚀分布图,并分析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流域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98.52%;流域最高侵蚀模数为4377.82 t·km-2·a-1,未达到强度侵蚀分级;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区域集中于坡度大于8°的荒坡及无植被覆盖的居民点用地等.通过定量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及土壤侵蚀分级,为流域侵蚀防治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5.
基于GIS的山西永定河流域降水空间插值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永定河流域2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点43年平均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地统计学模块进行空间降水插值试验,分别采用了反距离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和克里格法(KRIG-ING)3种常见的空间内插方法,探讨了山西永定河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发现,3种插值方法在分析区域降水空间分布方面各有优缺点,其均方根预测误差(RMS)的排列顺序为KRIGING相似文献   
26.
基于TVDI的土壤湿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实现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土壤湿度时空分布变化的监测。【方法】基于2015年生长季4期Landsat8遥感影像,以岔口流域为例,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和GIS技术,定性地揭示了生长季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进一步分析了植被覆盖、地形和降雨等对TVDI的影响。【结果】岔口流域生长季土壤湿度总体上以半干旱为主(0.6TVDI0.8),以干旱为辅(TVDI0.8);土壤湿度空间格局:干旱区位于中部,偏旱区位于东南部,湿润位于西北部;对于该地区,乔木林的土壤湿度最高,坡耕地土壤湿度最低;TVDI随着随海拔的升高递增;降雨汛期的土壤湿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LST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TVDI应用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取得较好的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土壤湿度的干湿状况。  相似文献   
27.
岔口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降低模型模拟计算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在北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用性,以岔口小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可能对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产生影响的10个参数,采用修正的摩尔斯(Morris)分类筛选法,分析参数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的敏感性程度。在此基础上,尝试综合利用一阶误差分析法(FOEA)和自助法(Bootstrap)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识别重要的不确定性参数,评估参数对模型输出变量的不确定性的贡献。综合两者分析结果表明:对径流模拟计算不确定性影响较大的是径流曲线数、田间持水量;对泥沙、氮磷负荷模拟计算不确定性影响较大的是径流曲线数、地形因子、土壤侵蚀因子、耕作管理因子、水土保持因子、化肥施用量。径流曲线数对模型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最为显著,表明径流产生过程是泥沙和各种营养盐等侵蚀、搬运的驱动力。泥沙和氮磷的不确定性参数较为一致地表明泥沙是氮磷输出的载体,即在短时暴雨事件下氮磷输出形态通常以泥沙结合态为主,泥沙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和决定氮磷等营养物输出的准确性。模型输出结果中泥沙不确定性最大,径流不确定性最小。研究表明,流域水文和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是校准模型、降低不确定性的关键。在控制和治理流域水土流失及非点源污染时应着重考虑径流曲线数、施肥措施、农田管理方式和水土保持情况。  相似文献   
28.
从水足迹视角出发,运用CROPWAT及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2010—2019年山西省和顺县乡镇域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运用基尼系数及空间失配指数深入研究2010年、2014年、2019年乡镇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并明确调控方向。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和顺县作物生产水足迹、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和耕地面积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绿水足迹对各区域作物生产水足迹的构成贡献最大,占比均超过62.0%;和顺县西部地区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的空间聚集性不断增强;和顺县作物生产水足迹、蓝水足迹、绿水足迹与耕地之间的空间失配均逐渐加剧,中部和东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分别为中度失配和重度失配,是和顺县未来农业水土资源调控的重点地区;可以将县域10个乡镇分别划分为水源涵养调蓄、水土优化调控与引水节水灌溉3个调控区。总的来说,受社会经济、生产要素投入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和顺县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协调水平处于失衡状态,但在调控区划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工调控,仍可实现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协调水平的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29.
土地流转关乎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农业发展,引导耕地健康流转已成为学术热点。基于和顺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贫困山区农户的耕地流转影响因素,探讨更为有效的引导机制。结果表明,兼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和农业保险是影响农户耕地转入的主要因素,家庭最高受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保险是影响农户耕地转出的主要因素;贫困山区的社会保障有效规避了耕地流转风险,活跃了耕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应针对农村发展合理进行改革,强化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专业技能,促进其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同时提升非农就业农户的文化素养和非农就业竞争力,鼓励放开耕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30.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促进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深入探讨农地流转相关问题对于农村发展及巩固脱贫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山西省陵川县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地流转意愿是否对农户认知与农地流转产生中介效应,并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产生偏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