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71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66篇
  95篇
综合类   456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96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探究带宽和大豆密度配置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3个带宽水平(BW_1:2.0 m、BW_2:2.2 m、BW_3:2.4 m),副因素为4个大豆种植密度(D_1:52 500株/hm~2、D_2:67 500株/hm~2、D_3:82 500株/hm~2、D_4:97 500株/hm~2),调查不同田间配置下的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籽粒灌浆及产量。结果表明:带宽增加有利于大豆光合特性、群体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百粒质量、单株粒数和产量的增加,BW_3的大豆产量较BW_1和BW_2显著提高了37.2%和19.6%。各密度水平下,大豆产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D_3的大豆产量较D_1和D_4显著提高了9.4%和6.0%。在BW_3下不同密度处理间的大豆产量表现为:D_2D_3D_4D_1。在玉米-大豆间作中,带宽2.4 m,大豆种植密度在67 500~82 500株/hm~2时,大豆光合特性改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大豆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9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体现了保障人权、程序正义和司法效率等诉讼理念的要求,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该项制度适用的基本条件。被追诉人是否做到了自愿,不仅需要从明知和明智等方面加以判断,同时,还需要从被追诉人是否被强迫自证其罪,是否获得相关法律规定的告知与律师帮助,以及自愿性司法审查等程序上予以审定。针对我国关于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立法不足,应当从完善认罪认罚告知机制、扩大被追诉人律师帮助以及健全司法审查程序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进一步明确小麦颖果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盾片的结构特征,以扬麦13为材料,采用超薄切片、显微和超微观察及Image-pro Plus软件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小麦盾片在颖果发育及萌发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16d,颖果靠近胚乳的胚周缘细胞由外到内分别分化为盾片上皮细胞和盾片薄壁细胞。在颖果发育过程中,盾片上皮细胞形态由不规则形转变为细长形,数目逐渐增加,面积逐渐减小。盾片上皮细胞中淀粉粒不断降解,颈部盾片上皮细胞呈细长形,而底部细胞呈多边形和椭圆形。盾片薄壁细胞淀粉粒不断增多,体积变大。花后16~20d细胞液泡化,积累脂质体和植酸钙镁颗粒,细胞核中核染色质明显降解。在萌发过程中,盾片上皮细胞由不规则形和多边形向圆形转变,细胞的数目先减少后增加,面积先增加后呈减小趋势。薄壁细胞内淀粉体不断变形、塌陷并逐渐降解,蛋白体发生解体,而脂质体先降解而后又重新合成。由以上结果说明,小麦盾片具有吸收转运养分、贮藏养分及保护胚等功能。  相似文献   
994.
菜豆品种吉菜豆三号的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品种吉菜豆三号,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植物研究所菜豆课题选育,农家品种白架豆作母本,农家品种花皮架豆作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原代号为"杂06-25-1"。  相似文献   
995.
玉米大豆播期衔接对间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玉米/大豆间作的播期衔接技术,在西南地区寻求合适的玉米、大豆播期。试验在田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3个玉米播期:早播(A1:5月15日)、中播(A2:5月30日)、晚播(A3:6月14日)与3个大豆播期:早播(B1:5月30日)、中播(B2:6月14日)、晚播(B3:6月29日)为对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播期对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率和产量均在玉米中播时最高,开花后作物生长率较玉米晚播时高出33.2%;在R4、R6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大豆荚果分配比率分别比玉米晚播时高32.4%,17.9%和26.3%,23.9%;大豆产量较玉米晚播时高75.7%。玉米中播时衔接不同播期的大豆,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比率和产量均在大豆早播时最高,在R4、R6生育时期,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荚果分配比率比大豆晚播时分别高195.4%,58.5%和33.9%,26.7%;大豆产量较大豆晚播时高出128.7%。在玉米/大豆间作下,玉米中播(5月30日)间作大豆早播(5月30日),即玉米大豆同时播种时,可提高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增加单株干物质累积量、籽粒分配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996.
疏果位置对云南早熟柑橘果实品质及树体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升云南早熟柑橘果实品质,创新栽培管理技术,以结果枝上着生叶片数为指标进行不同位置疏果(处理1,疏去结果枝上着生叶片数为0~3片叶的果实;处理2,疏去结果枝上着生叶片数为4~7片叶的果实),探索不同位置疏果处理对云南早熟柑橘果实发育、品质、树体养分变化及翌年开花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疏果)相比,疏果处理明显促进柑橘果实发育、提升果实品质,树体根部淀粉含量明显增加,翌年开花数量增加;处理1和处理2平均单果重分别为150.50g和134.40g,分别较对照提高25.12%和11.74%;可食率分别为81%和77%,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8.95%和8.46%,固酸比分别为21.31和18.80,均显著优于对照。其中以疏去结果枝着生叶片数为0~3片果实的处理对果实发育和品质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的GP5蛋白,可为GP5蛋白的应用奠定物质基础。研究利用PCR技术获得带有酶切位点的gp5基因,通过酶切、连接构建p Cold I-gp5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单克隆后诱导其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p Cold I-gp5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该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能够表达,并且重组蛋白GP5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998.
三疣梭子蟹4个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野生群体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4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舟山2个群体形态最为接近,鸭绿江口和莱州湾2个群体形态较为接近。对样本所属群体进行判别分析,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7.0%,其中海州湾最低,为80.0%;莱州湾最高为92%。4个群体雄蟹的综合判别率为80.8%,其中海州湾最低,为72.0%;鸭绿江口最高,为96%。并建立4个群体各自的判别函数公式。通过对16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到了4个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形态比例参数。3种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群体三疣梭子蟹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所有的差异均未达到亚种水平,需要多项参数综合判别才能将4个群体的三疣梭子蟹区分开。  相似文献   
999.
为完善崇明岛竹类群落植物多样性本底数据,以及充分发挥竹林的生态、经济效益,通过设置样方,调查分析了上海市崇明岛刚竹属竹林植物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调查分析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有植物101种,分属49科88属,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为主。(2)乔木主要以香樟、朴树为主,灌木主要以小于40 cm的棕竹、海州常山为主,草本主要是沿阶草、麦冬、拉拉藤等。(3)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综合来看,崇明岛刚竹属竹林植物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一只5月龄去势公猫,打斗后出现后肢瘫痪及排尿障碍。经X线检查未发现胸腰椎及髋关节的结构异常。西兽医推断存在腰骶部神经损伤,中兽医诊断为外伤引起的气血瘀阻,并伴有肾气虚损。首先使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及氨苄西林钠进行封闭治疗,缓解疼痛并控制局部炎症。随后选择肾俞(BL-23)、膀胱俞(BL-28)、腰百会(Bai-hui)、二眼(Er-yan)、太溪(KI-3)、昆仑(BL-60)及涌泉穴(KI-1)进行针刺,同时用氦氖激光照射腰百会穴。经过3次针刺及激光治疗后,患猫行走与排尿功能完全恢复。针刺具有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与神经修复的功能,激光具有扩散效应,仅需选择少量穴位进行辐照治疗。本案例结合使用局部封闭、针刺及激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通过本案例探讨猫后肢瘫痪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