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6篇
  34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10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及其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非糯性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品种和糯性小麦品种(系),研究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糯性与非糯性小麦RVA图谱有着明显的差异。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等黏度特征值,糯小麦均显著低于非糯性品种,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RVA图谱差异主要是在峰值黏度之后的曲线变化;破损淀粉含量为强筋>中筋>弱筋>糯小麦。糯性与非糯性小麦品种面粉的X-衍射图谱均呈现A型特征,晶体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峰值的大小,结晶度变化范围为28.97%~36.97%。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破损淀粉含量对淀粉黏度特性有重要的影响,而结晶度对黏度特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2.
花后短暂高温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 研究花后短暂高温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和中筋小麦扬麦12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开花至花后33 d,35℃以上高温处理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温度越高上升越显著;花后33 d以后遇高温胁迫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相对较轻。籽粒灌浆前期,花后6~8 d 35℃以上高温胁迫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花后1~3 d处理影响次之;在灌浆中后期,花后19~21 d高温胁迫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花后36~38 d处理的影响较小,且灌浆前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受高温胁迫的影响较灌浆中后期大。剑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25℃处理较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高温胁迫导致粒重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对上升。花后短暂高温胁迫导致弱、中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293.
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稻麦两熟条件下,将2016—2017和2017—2018年江苏扬州参试的24个和江苏睢宁参试的23个小麦品种按氮肥表观利用率(NUR)划分为高效(NUR≥50%)、中效(NUR 40%~50%)和低效(NUR≤40%)品种类型,比较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群体质量指标的差异,为稻茬小麦品种选用和大面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年度在扬州均表现出高效的品种为扬麦25和宁麦21,在睢宁为淮麦35。扬州和睢宁氮高效品种产量分别高于6500 kg hm-2和7000 kg hm-2,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与氮中效和氮低效品种相比,氮高效品种具有较高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间产量和穗数与NUR均呈线性正相关。氮高效品种具有较高的孕穗期和开花期茎蘖数,分蘖成穗率,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不同氮效率品种类型间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地不同品种类型间孕穗期和开花期茎蘖数、乳熟期LAI、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和...  相似文献   
294.
大穗型小麦穗粒重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大穗型小麦穗粒重分布特征及粒数与粒重之间的关系,表明:(1)大穗条件下穗粒数和粒重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年度之间极值相近;(2)随着每小穗结实粒数增加,每小穗平均粒重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但不同花位粒重变异幅度增大,籽粒整齐度变小;(3)不同结实粒数的小穗每花位籽粒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当每小穗结实粒数为2时,以第1粒粒重最大,当每小穗结实粒数为3、4、5时,以第2粒粒重最大,当每小穗结实粒数为6、7时,以第3粒粒重最大,当每小穗结实粒数为8时,以第4粒粒重最大.  相似文献   
295.
密度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套播小麦作为轻简栽培的一种播种方式在稻麦两熟生产中广泛应用.本试验在江苏淮北地区设计不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且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增大;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亦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SOD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可用二次曲线方程模拟,在花后14~16 d达峰值,且随密度增加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峰值数值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MDA含量呈上升的变化特征,且随密度增大,数值变大;花后35 d剑叶SOD酶活性与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MDA含量与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则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96.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大田麦穗计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实现不同播种方式下单位面积小麦穗数的智能计算,设计了一种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大田麦穗快速计数的方法,分析了利用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分割麦穗的优缺点和粘连区域麦穗个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撒播和条播各35幅样本图像进行计数实验,准确率分别为95.77%和96.89%。结果表明,利用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均可提取大田环境下麦穗图像,其中利用颜色特征提取速度快。麦穗骨架角点个数能够反映粘连区域麦穗个数,在条播和撒播小麦田中计数准确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297.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于2010—2011和2011—2012年度,通过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比例的调控,建立了扬麦20不同产量水平群体,比较≥9000 kg hm–2群体(P1)与9000 kg hm–2群体(P2)的产量构成、群体质量及花后光合特征,为稻茬小麦大面积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P1较P2群体产量高约10%,每穗粒数高约5.5%,差异显著,但两群体的穗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P1群体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482~538万hm–2、47~49粒和34~39 g。籽粒产量与孕穗和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及花后LAI衰减率和光合势呈抛物线关系,与乳熟期LAI、粒(重)/叶比和群体生长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两年度试验结果表明P1群体具有以下特征,孕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的LAI分别为6.5~7.0、5.0~6.0和4.0~4.5;粒(数)/叶比为0.37~0.39,粒(重)/叶比为13.5~14.5;花后LAI衰减率、群体生长率、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分别为0.13~0.15 d–1、19~20 g m–2 d–1、103×104~118×104 m2 d hm–2和9~11 g m–2 d–1。花后21d和28 d,剑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CAT、POD和SOD)活性与产量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研究表明,稻–麦轮作体系中,扬麦20达到9000 kg hm–2产量水平的栽培技术关键点是获得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协调增加,使群体在花前具有较高的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花后光合面积衰减速率低,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从而充分积累花后光合物质,在适宜库容基础上保障对库充实的需求。  相似文献   
298.
选用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扬麦10号、弱筋小麦宁麦9号,研究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均呈“高—低—高”的趋势,强筋小麦整个灌浆期合成和积累蛋白质的能力较强,中筋小麦在灌浆中后期蛋白质合成与积累能力高于弱筋小麦。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在灌浆过  相似文献   
299.
小麦无效分蘖14C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小麦分蘖的发生规律、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分蘖在群体结构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的报道[1~3]。前人运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和32P示踪的方法研究主茎、分蘖之间的营养关系[4~6],夏镇澳等[7]研究认为,小麦在拔节后,主茎运往分蘖的养分极少;但分蘖均可将养分运往主茎和其他分蘖,特别是小分蘖中将养分运往主茎比其他大分蘖的多。郑广华[8]认为,无效分蘖的光合产物虽然有较大比例运转给有效分蘖,但因它的光全能力较弱、同化物很少且无实际意义;赵会杰等[9]研究不同穗型小麦主茎和分蘖之间的光合产物分配结果认为,... ...  相似文献   
300.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   总被引:84,自引:6,他引:84  
 选用弱筋小麦宁麦 9号、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强筋小麦皖麦 38,通过设计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试验 ,分析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中后期施氮比例 ,均能提高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 ,强筋、中筋小麦在施氮量 180~ 2 4 0kg·ha-1范围内 ,氮肥施用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 3∶1∶3∶3的处理最优 ,其次为 5∶1∶2∶2处理 ;弱筋小麦以密度 2 4 0× 10 4·ha-1、施氮量180kg·ha-1、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 7∶1∶2的处理易实现高产与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