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2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581篇
林业   930篇
农学   845篇
基础科学   698篇
  638篇
综合类   4818篇
农作物   666篇
水产渔业   447篇
畜牧兽医   2494篇
园艺   835篇
植物保护   295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475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705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4 周年栽培 4.1 秋季露地栽培 8月露地播种育苗,9月露地定植,10~12月采收.  相似文献   
212.
通过对棉蚜原生寄主和棉花的定期定位调查,绘出棉蚜在原生寄主上的种群数量消长图和棉花上的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图。结果表明,棉蚜在棉田全生育期中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可区分为前后相联又各有特点的6个时期,并明显地出现了3个高峰。确定了中心点、片形成期是防治蚜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13.
为了探究添加亚油酸条件下不同剂量硝酸钠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脂肪酸组成及相关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母水牛,以精粗比40∶60为底物进行瘤胃液体外发酵试验。试验组硝酸钠的浓度分别为1、2、3 mg·mL-1,对照组不加硝酸钠,每组均添加0.25 mg·mL-1的亚油酸,每组各5个重复。在体外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24 h结束培养,测定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含量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P<0.05);2)添加硝酸钠pH值和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升高(P<0.05),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添加1 mg·mL-1硝酸钠,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C20:5n3 (EPA)含量显著高于添加3 mg·mL-1硝酸钠组(P<0.05),添加2 mg·mL-1硝酸钠C22:6n3 (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添加硝酸钠组原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3 mg·mL-1硝酸钠产甲烷菌数量显著低于添加1 mg·mL-1硝酸钠组(P<0.05),添加1 mg·mL-1硝酸钠总细菌、真菌、溶纤维丁酸弧菌、蛋白分解丁酸弧菌、非典型丁酸弧菌、亨氏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由此可得,体外法添加1~3 mg·mL-1硝酸钠和0.25 mg·mL-1亚油酸在维持水牛TVFA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甲烷含量,且1 mg·mL-1硝酸钠能促进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CLA),优化脂肪酸组成,并能增加大多数瘤胃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214.
2018-2019年养猪业受到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的严重打击,产量大幅减少;受供求关系影响,2019年6月-2021年6月猪价上升到历史新高,其中2020年2月全国平均最高达到37.88元/kg,这个时间段只要猪只能养活出栏,都不会亏钱,除非发生ASF后清场。在猪价疯狂阶段种猪短缺,健康度差和雌性多元肉猪都被用作后备猪,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PRRS)、猪流行性腹泻(PED)、猪胸膜肺炎等病通过引种(精液)等方式趁虚而入,导致目前猪场健康度普遍下滑,不少疾病净化场重新转阳。  相似文献   
215.
温度对紫色辣椒新品系YN 99007萌发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隋益虎  张子学  邢素芝  陆晓民  郭正明 《种子》2005,24(1):19-20,23
用6种温度(40、35、30、25、20、15℃)处理紫色辣椒新品系YN 99007进行发芽试验(以日本天鹰椒作为对照),研究各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质膜透性(PMP)等指标.结果表明:紫色辣椒YN 99007的发芽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40℃和15℃下发芽优于对照品种;抗逆温生理特性亦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216.
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粳44"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分蘖期和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导致水稻的有效穗数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0.0%和26.3%,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导致水稻每穗粒数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8.2%和41.1%,水稻产量均显著降低。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使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下降,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提高了稻米的整精米率,分别提高3.0%和2.4%,并显著降低了垩白率和垩白度。各胁迫处理均提高了稻米直链淀粉量,分蘖期重旱轻涝胁迫使得稻米的粗蛋白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了7.6%。  相似文献   
217.
研究了渗灌和漫灌对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环境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下,土壤密度比漫灌低7.59%,差异极显著;土壤总孔隙度比漫灌高9.72%,差异显著;土壤黏粒和粉粒高于漫灌,而砂粒和细粗砾低于漫灌;观测时段内,渗灌下平均气温、10cm处土壤平均温度较漫灌分别高1.55℃、0.86℃,地表平均温度比漫灌低0.14℃;渗灌下温室空气相对湿度较漫灌低11.86%,以10:00—20:00差值最大;渗灌下番茄产量比漫灌高8.60%,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18.
三种猪用动物福利玩具在生产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福利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欧洲已经有了针对动物福利的立法。某些国家可能会把畜产品贸易与动物福利挂钩,把动物福利作为一种贸易技术壁垒限制他国的畜产品出口。动物福利将是我国的畜禽等相关产品走向健康化、走向国际市场,必须遵守的国际规则,不断改善畜禽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善待畜禽,保证畜禽基本的生存福利,才能保证动物的健康,保证动物性产品的安全,才能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19.
以天然草地、由天然草地转化成的农用坡耕地和22年生小叶杨人工林3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揭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规律,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且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22年生小叶杨人工林天然草地农用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速效钾、全氮、pH以及容重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作为衡量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20.
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及初生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为试材,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担孢子及菌丝体形态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及初生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担孢子呈肾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4~6)μm×(6~9)μm;担孢子在培养基上萌发出肉眼可见的微小菌落至少需要1周的时间;MS培养基中添加1.5g·L~(-1)酵母粉和1.5g·L~(-1)酸水解酪蛋白,对担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初生菌丝菌落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等有关特征,发现有5种明显不同类型的初生菌丝,分别为菌丝绒毛型、菌丝贴生型、菌丝稀薄型、成簇生长型、缓慢生长型。另外,采用rDNA-ITS方法、PCR产物测序及NCBI-Blast比对,证明试验材料为蒙古口蘑。该试验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丝体直接PCR的方法,为进行有关食用菌DNA分子方面研究提供了便利;该研究结果可为蒙古口蘑担孢子交配型研究提供依据,为珍稀食用菌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