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和苗龄烤烟早花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高海拔烟区不同品种和苗龄烤烟为对象,研究了云烟87、云烟97和中烟103对苗期低温的敏感性,分析了不同苗龄对苗期低温的耐受性,结果表明:云烟97和云烟87属于苗期对低温敏感性较强的品种,云烟97的敏感性最强,云烟87次之,而中烟103对低温的反应较复杂,表现出相反的规律;云烟97对低温敏感的苗龄范围是45~55 d,因此在生产上应根据早花发生的特性,合理选择品种,加强早花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随着我国烟草产业的迅速发展,烟叶贮藏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初烤烟贮藏和流通时间延长,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霉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初烤烟霉变逐渐成为一个严峻问题。该文综述了初烤烟贮藏期霉变的原因、霉菌种类以及防霉措施,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明确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后续人工饲料的改进提供借鉴。以4组人工饲料(人工饲料A、B、C、D)和1组对照组饲喂七星瓢虫成虫,并对其寿命、取食、交配和产卵能力进行研究。4组人工饲料的区别主要是昆虫蛋白来源的不同,人工饲料A为黄粉虫蛹,人工饲料B为蜂蛹,人工饲料C为蚕蛹,人工饲料D也为蜂蛹。人工饲料D为干粉饲料,其他3组都为糊状饲料,对照组以豆蚜饲喂。与对照组相比,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七星瓢虫60天后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人工饲料D存活率最高。人工饲料A和人工饲料D有产卵现象,但显著低于对照组;人工饲料A饲喂的成虫孵化率高于对照组。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七星瓢虫取食频次和交配频次都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种人工饲料饲喂的成虫的交配频次略低于对照组。人工饲料D饲喂七星瓢虫成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4.
钾是烟草的品质元素。与国外优质烟叶生产国家的烟叶质量比较,目前我国烟叶钾含量普遍偏低。文章从育种、施肥、物理化学调控等方面对国内外提高烟叶钾含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我国烟叶钾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生物降解膜在烤烟地膜覆盖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减少烤烟地膜覆盖栽培造成的“白色污染”和揭膜用工成本,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测定生物降解膜在田间降解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促进烟株快速还苗,有利于提高和改善烟叶产质量。在垄体保温、增温效果上,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无显著差异,均能缩短烤烟还苗期。覆盖生物降解膜比不覆盖地膜上中等烟提高5.82个百分点,每公顷产量增加32.85 kg,产值增加813.75元,与普通膜覆盖相比,上中等烟比例、产量略低但无显著差异,烟叶身份和色度略差,生物降解膜在烟株进入团棵期开始裂解,烟地翻犁前基本降解完成。因此,生物降解膜可在烤烟地膜覆盖中应用,但降解时间与烟叶生育期不完全同步,应进一步改进其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26.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1987—2005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种群数量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年均捕获率为6.90%±2.57%,一年内在5—6月和10—11月出现2次数量高峰期,最高峰在6月,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制定了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分级标准。建立了应用早春3 月种群数量基数(X1)、4月种群数量×4月繁殖指数(X2)预测数量高峰期6月种群密度(Y)的2个短期预测预报模型:Y=1.3669X1+5.6175;Y=0.4988X2+7.2940,可提前3个月和2个月预测当年数量峰种群密度和发生程度,经回测验证,数值和数量级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数值预测平均吻合率为86.61%和86.11%,数量级预测吻合率均为78.95%,结果比较准确,故该预测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凉山冕宁烟区烤烟养分管理的关键参数,以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云烟87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和肥料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凉山烟区烤烟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氮>磷>钾;不同处理中,处理VI(N 90 kg/hm2,P2O590 kg/hm2,K2O 27...  相似文献   
28.
[目的]缺硼影响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借助响应曲面模型研究建立烟草硼肥高效施用技术.[方法]以烤烟品种'中川208'为试材,在四川泸州进行了3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供试土壤为黄壤,有效硼含量为0.34?mg/kg.3个硼砂基施量分别为9、12、15?kg/hm2;3个喷施浓度分别为硼砂0.10%、0.25%、0.40%;3个...  相似文献   
29.
四川省晒烟发展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晒烟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自明末、清初传入四川后,在四川各地广为种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省的晒烟主要分为晒红烟和晒黄烟两种类型,代表品种有什邡毛烟、新都柳烟、郫县大烟、绵竹泉烟等。毛、柳烟属深色晒红烟,后两种属晒黄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乐山、达州、泸州、宜宾、南充、广元皆是我国的名晾晒烟产区,所产烟叶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30.
[目的]明确攀枝花烟区烟蚜茧蜂对烟蚜的田间控制效果。[方法]在攀枝花米易县坪山镇对田间烟蚜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田间释放烟蚜茧蜂对烟蚜控制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 2016—2017年田间蚜虫种群数量消长均为双峰型,不同年份间烟蚜种群数量高峰期出现的日期和种群密度却有所差异,2016年烟蚜的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6月14日左右,单株蚜量为21.3头; 2017年烟蚜的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6月19日左右,单株蚜量为33.7头。2016、2017年烟蚜第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月14日、7月4日,单株蚜量分别为50.2、58.9头;释放烟蚜茧蜂7 d后,田间烟蚜的被寄生率明显升高,放蜂后15 d烟蚜的被寄生率达到最大值,放蜂21 d后,寄生率有所下降,且2017年的最高寄生率较2016年有所增加,平均寄生率高达60.51%,放蜂后,烟蚜数量减少,虫口减退率逐渐升高。放蜂后21 d烟蚜的虫口减退率高达76.90%~86.88%,显著高于对照烟田。[结论]烟蚜茧蜂对烟田烟蚜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进一步在攀枝花烟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