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林业   241篇
农学   156篇
基础科学   195篇
  185篇
综合类   1205篇
农作物   155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680篇
园艺   254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反射光谱法估计小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冠层反射光谱技术估计小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可行性,以小麦高叶片表皮蜡质含量材料2912与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品种普冰201和晋麦47及其杂交构建的F2:3株系为材料,通过氯仿提取称重法测定了小麦抽穗期的旗叶表皮蜡质含量,并采用FieldSpec 3测定了冠层反射光谱,分析小麦冠层反射光谱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亲本以及株系间蜡质含量差异显著。高蜡质材料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整体高于低蜡质材料,短波长波段光谱反射率与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相关性较高。以550和675nm波长的反射光谱为基础的单波/差值指数[R550/(R550-R675)]能较好地反映小麦叶片蜡质含量,两F2:3群体拟合模型的r2值分别为0.761和0.679,回归方程分别为y=0.07x-0.575和y=0.088x-1.481。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和各种酶的变化情况,开展了不同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变温能够有效提高乳苣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变温为15/30 ℃,发芽率可达54.45%;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含物质利用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碳水化合物动员较快,脂肪、蛋白质水解相对较慢。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主要归因于α-淀粉酶的水解,且α-淀粉酶的活性与种子萌发率呈正相关;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TCA及PPP同时存在,PPP对乳苣种子萌发起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不育株系03039S的不育特点并明确其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应用形态学与细胞学方法对其小孢子发育、雌性育性及异交后代育性分离比例等特性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1)03039S不育植株矮小瘦弱,颖壳开张角度大,有蓬松透明感,花药瘦秕,不开裂,花丝长,花药外露,不育特征明显;(2)不育植株花药单核期小孢子异常率达到86.12%,主要表现为核变小,细胞质稀薄不均,内含物减少,皱缩变形.二核期、三核期皱缩加重,核消失,不能染色,三核期败育率达100%.(3)03039S杂交结实率与对照LK906无差异,雌性育性器官活力未受影响;(4)03039S及其衍生系F1代不育株与可育株出现95∶97的分离,经χ2测验符合1∶1的分离比例.  相似文献   
54.
为提高慢病毒载体构建水平,提高转基因整体效率,作者综述了慢病毒载体结构及围绕改善生物安全性、提高目标基因装载量、扩大宿主范围而进行的慢病毒载体改造研究发展历程,指出新型慢病毒载体去除了病毒所有辅助基因,引入了外源调控序列,替换了包膜蛋白,大大提高了慢病毒载体的安全性、基因转移效率和表达效率,使宿主细胞类型更广范,而下游表达载体转染方法的研究又为转基因方法的集成与优化奠定了基础。慢病毒载体制备与多种转基因技术的优化集成,将有助于发展简便、高效、经济的转基因新技术,提高转基因技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5.
滨湖稻区甜瓜新品种引种试验表明,厚皮甜瓜品种京玉1号、京玉2号、京玉3号、京玉月亮4个品种适合济宁滨湖稻区早春拱棚种植,可取代景甜1号推广应用;薄白皮甜瓜品种圣雪可推广应用,当地主栽品种景甜208仍可继续使用;薄青皮甜瓜华脆甜1号、华脆甜3号可作为搭配品种栽培使用,当地主栽品种盛开花仍可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56.
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还田深度是影响还田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3年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个秸秆混合还田深度,0~15 cm(D15S),0~20 cm(D20S),0~35 cm(D35S)和0~50 cm(D50S),秸秆还田量均为10 00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导致不同处理秸秆在土壤中的含量(SC)在1.68~6.06 g·kg^(-1)之间,随着秸秆混入土层深度的增加SC值逐渐减小;秸秆混合还田增加了相应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D15S处理相比,D20S、D35S和D50S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量分别降低了27.3%,48.4%和67.8%,但是秸秆的有机质转化率在D35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与D15S、D20S和D50S相比分别增加了28.6%,32.6%和17.5%,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总量表现为D35S>D50S>D15S>D20S,土壤轻组有机碳总量表现出相似的趋势;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没有显著增加相应土层全量养分的含量,但是显著增加了速效养分含量(P<0.05),与初始值相比,D15S、D20S、D35S和D50S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7.17%~20.6%、9.16%~38.2%和12.6%~43.7%,其中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率在D35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说明秸秆深混还田能够促进养分在土壤深层的积累,增加全层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因此,建议研究区域秸秆混合还田的深度为0~35 cm,提高秸秆混合还田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实现黑土地保护。  相似文献   
57.
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冀玉988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育化制种主要在于保证杂交种子的质量及降低其生产成本。多胞质杂交种的利用主要拓宽胞质异质性,增强杂交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防范小斑病菌新的专化小种的严重为害。本研究以优良玉米新品种冀玉988(6048×黄选921.6)为背景,以s组的s,M,R与21A及C组的Rb,Bb与Es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为试材,将母本6048转育成同核异质体,不育性稳定。父本921.6对21A,s与R三种CMS具有强恢复性。本研究论证了多胞质杂交种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行性。冀玉988已配制成具有恢复性能的多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8.
在南方栽培的蔬菜及水果作物中,瓜类作物是其中的主要种类,包括瓜菜和瓜果,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为确保佛山及周边地区瓜类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笔者对佛山地区瓜类作物田间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瓜类作物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虫害有烟粉虱、瓜绢螟、瓜实蝇、黄守瓜、蓟马、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蚜虫等,并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农药减量增效关键技术,以期为瓜类作物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实施农药减量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建立了同时测定番茄中多菌灵及其主要代谢物(2-氨基苯并咪唑和苯并咪唑)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番茄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经浓缩后用初始流动相稀释并定容,过0.22 μm滤膜后进行UPLC-MS/MS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5~5 mg/kg下,多菌灵及其主要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0.5%~104.9%,相对标准偏差为2.6%~9.5%。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16~4.73 μg/kg,定量限(LOQ)为0.29~4.99 μg/kg。  相似文献   
60.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