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9篇
综合类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典型新建绿地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典型新建绿地上海辰山植物园为案例,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除土壤改良力度较大的月季园外,辰山植物园普遍存在土壤容重大、非毛管孔隙度小、渗透性差、质地粘重等缺陷;而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能较好地拟合Gardner模型θ=AS-B,并达极显著水平(P<0.01);随土壤水吸力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供水能力即有效水含量大小关系为灌木地>乔木地>草地>裸地>竹林地;土壤含砂量低和机械或人为践踏引起的严重压实分别是引起辰山植物园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主要内因和外因,而土壤渗透性差和有效含水量低导致辰山植物园土壤易积水和植物不耐干旱。建议将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入渗率,尤其是后者作为评价城市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应从减少压实、多施有机基质和多种乔、灌木植被等方式改善城市绿地土壤物理的性质和水分特性。  相似文献   
12.
绿化植物废弃物和污泥的堆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化植物废弃物和污泥不同比例的堆肥实验显示其质量比为5∶4时堆肥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最长;全碳和全氮含量在堆肥14 d后都有明显的降低;NO3--N的含量变化不大;NH4+-N的含量降低;堆肥的富里酸(FA)快速降低,胡敏酸(HA)先略有降低,然后快速增加;而种子发芽指数在14 d后均超过了0.8;最终腐殖质化参数(HI)为2.71,腐殖化速率(HR)为14.87%,CFA/CO=10.8;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相关堆肥标准要求。绿化植物废弃物的高木质素含量决定了C/N、T值(终点C/N)/(初始C/N)、NH4+-N/NO3--N不宜作为其腐熟评价指标,但温度、NO3--N和NH4+-N、腐殖化参数、种子发芽指数可作为绿化植物废弃物和污泥混合堆肥的腐熟评价指标。绿化植物废弃物和污泥混合堆肥效果取决于污泥的添加量,含水量高的污泥用量过多会影响堆肥效果。绿化植物废弃物和污泥综合利用对控制堆肥质量,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城市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海植物园典型植物群落的土壤肥力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绿地微缩景观的上海市植物园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养分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其土壤的微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城市绿地土壤而言,上层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K、有效P的含量均比下层高,但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特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酶活性等)之间并不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方面与其自肥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管理方式不同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绿化植物废弃物对土壤中Cu Zn Pb和Cd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Cu、Zn、Pb和Cd污染的灰潮土和黄泥土,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对这两种污染土壤中这4种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加入抑制了Cu的活化,且添加60%绿化植物废弃物时有机结合态Cu的含量最高;绿化植物废弃物与污染土培养2~3个月时,残余态Zn的含量最高,对植物的毒害最小;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为60%时灰潮土中有效态Pb含量较低,而添加量为30%时黄泥土中有效态Pb含量最低;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的多少对灰潮土Cd形态的影响较小,但黄泥土中的Cd则随绿化植物废弃物量的增加活性逐渐减弱,且两种土壤均在培养2~3个月时可交换态Cd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临港重装备区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上海临港重装备区土壤的背景值,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室外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下的临港重装备区的盐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土壤78.63%为非盐化土壤.10.26%为轻度盐化土壤,3.42%为中度盐化土壤,4.27%为重度盐化土壤,3.42%为盐土;越靠近东海,土壤盐分含量越高,其中阴离子以CI^-和HCO3^-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土壤中主要阴阳离子的剖面分布规律相似,即表层含量较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但CO^2-3和CO^-3的分布规律则相反。近海阴离子以CI^-为主,离海越远土壤为苏打性盐渍化,即表层土壤阴离子主要以HCO3^-离子为主。底层土壤阴离子以CI^-和SO^2-4为主。除盐分外,pH碱性强和有机质含量低是I临港重装备区环境的主要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制的Cu、Zn、Pb和Cd污染的灰潮土和黄泥土,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对这两种污染土壤中这4种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加入抑制了Cu的活化,且添加60%绿化植物废弃物时有机结合态Cu的含量最高;绿化植物废弃物与污染土培养2~3个月时,残余态Zn的含量最高,对植物的毒害最小;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为60%时灰潮土中有效态Pb含量较低,而添加量为30%时黄泥土中有效态Pb含量最低;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的多少对灰潮土Cd形态的影响较小,但黄泥土中的Cd则随绿化植物废弃物量的增加活性逐渐减弱,且两种土壤均在培养2~3个月时可交换态Cd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中心城区公园土壤的肥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集上海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绿地土壤表层(0~30 cm)以及剖面(0~90 cm)样品,研究了土壤pH、电导率(EC)、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特性,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了公园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公园土壤pH以弱碱性(pH 7.5~8.5)和碱性(pH>8.5)为主,98.47%土壤pH值高于7....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城市绿地土壤中石油烃化合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正  梁晶  方海兰  郝冠军 《土壤》2014,46(5):901-907
对上海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的石油烃化合物(TPH)调查表明:上海城市绿地表层土壤虽有不同程度的TPH累积,但整体污染情况并不严重;在不同类型绿地中,以外环道路周边绿地的TPH含量最高,且离道路和土壤表层越近,TPH累积越明显;汽车尾气可能是城市绿地土壤TPH的主要污染源。绿地土壤TPH含量与土壤有机质、Cu、真菌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与Zn、Cd、细菌、微生物总量存在极显著相关,与Pb、放线菌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在低浓度TPH含量下,其可能作为绿地土壤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刺激微生物量的增加。上海绿地土壤C6~C9段TPH均低于检出限,以高碳段TPH为主,毒性较小;但交通流量大且以燃烧柴油车为主的外环周边绿地不但TPH总量高且检出低碳段TPH,其TPH潜在污染和毒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矿化垃圾和绿化植物废弃物在盐碱土上利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矿化垃圾和绿化植物废弃物在盐碱土上的现场应用试验,研究了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盐碱土上利用矿化垃圾和绿化植物废弃物后pH和盐分降低,土壤肥力提高;但矿化垃圾中有机质相对稳定,而绿化植物废弃物易分解,其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脲酶和土壤磷酸酶增加效果更明显;而且以矿化垃圾、绿化植物废弃物和原土混合后土地利用的效果最好,其次为矿化垃圾和绿化植物废弃物混合,以矿化垃圾和5%原土处理的利用效果最差;而不同废弃物用量中以30%的绿化植物废弃物添加量改良效果最好;不同处理间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脲酶和土壤磷酸酶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与有机质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适合评价有机废弃物土地利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污泥中磷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采用NaOH/EDTA浸提和~(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污泥施用到3种典型土壤中后磷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和传统NaOH熔融法相比,NaOH/EDTA能浸提土壤中54%~93%的磷.酸性土壤磷的NaOH/EDTA浸提率相对高,而有碳酸钙沉积的土壤浸提率相对低.污泥施用到土壤后不但提高了土壤中磷的总量,而且增加了磷的形态,并和污泥本身磷的形态基本一致.磷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主要发生在污泥施用到土壤的14 d之内,之后磷的形态基本稳定.其中无机正磷酸盐含量从55.22%~57.88%增加到80.32%~87.47%,正磷酸二酯完全消失,正磷酸单酯含量从23.80%~28.84%降至15%左右,而无机焦磷酸盐含量从10%左右降至1%以下.污泥施加到土壤中后,有机磷在短期内转化为无机磷,虽然有利于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危害加大,建议污泥土地利用时要做到少量多次.就土壤不同性质而言,低pH和粘质土更有利于有机磷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