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VA菌根真菌和覆膜对茄子黄萎病及茄根区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结果表明,侵染土著VA菌根真菌的茄子9号品种健株根区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均显著大于其病株和另3个品种健株根区的这些菌数,而它的黄萎病发病率最低。自选VA菌根真菌Glomussp(C32)菌株接种侵染二敏茄,导致其根区微生物量的较大变化。侵染后,苗期根区细菌总数、革兰氏阳性细菌、固氮菌数显著减少,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放线菌数显著增加,结果后期除真菌外增加的更多。茄子黄萎病病情指数降低30%左右。覆膜处理促进了Glomussp(C32)菌株的侵染和茄菌根区微生物的发育,减少了对照根区革兰氏阴性细菌数,显著提高了对茄子黄萎病的相对防效。  相似文献   
22.
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了从阿须贝培养基中筛选的64株番茄根际细菌的生长素分泌特性。结果表明,64株番茄根际细菌中有7株具有生长素分泌特性,占总数的10.94%。同时,研究了7株生长素产生菌对磷的溶解作用,发现有5株具有溶解有机磷的特性,其中菌株FQD47-2对有机磷的可溶性指数最高,为1.53,其他菌株均小于1.5。采用根灌法研究了7株生长素产生菌对番茄和马铃薯幼苗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菌株FQD47-2对番茄和马铃薯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接种菌株FQD47-2的番茄幼苗株高、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鲜质量分别增加了16.87%、67.14%和29.58%;马铃薯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分别增加了17.64%和15.26%,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2.71%和15.00%。对优势菌株FQD47-2的蛋白酶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FQD47-2具有产蛋白酶特性。通过形态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证明菌株FQD47-2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相似文献   
23.
郑红丽  樊明寿  庞保平 《草业科学》2011,28(9):1598-1600
选用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天然草原冰草(Aqropyrom cristatum)根际分离获得的固氮菌株BC2进行室内接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接种BC2后冰草植株干质量增加,整个体系中固氮量比未接种冰草增加42.55 mg/kg;土壤灭菌后接种效果更为明显,体系总氮含量增加80.95 mg/kg,是未灭菌处理的近2倍;同时增加碳源于土壤可提高BC2的固氮效率。  相似文献   
24.
利用本地流行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毒株人工接种易感鸡.经72~96小时,取有明显病变的法氏囊组织,采用反复冻融、冷浸、离心的方法制备 IBD 琼扩抗原.经对比试验,其检出率提高15%.  相似文献   
25.
合理使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环境风险,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合理氮素管理的前提.介绍了氮素营养诊断的方法、特点以及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在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深入开展氮素营养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马铃薯营养诊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6.
氮素(N)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且最易缺乏.研究表明氮素含量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生产力,且退化草地无一例外地表现为土壤氮素严重缺乏.在天然草地的氮素输入途径中,生物固氮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早已开展,但草地非共生固氮的研究相对较少.一些研究亦有报道,即使在极地,沙漠等特殊环境也存在着活跃的非共生固氮,因此加强草地非共生固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7.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内蒙古地区部分玉米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农艺性状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玉米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通过一定的育种途径可以将高蛋白高产、高蛋白矮杆,高蛋白高油、高油高产、高淀粉高产与矮杆早熟等性状结合。  相似文献   
28.
植物内生菌是重要的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表面灭菌、稀释涂布法分离燕麦内生菌,并对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生物测定。从来自52个燕麦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512株微生物,其中9株细菌对燕麦叶斑病菌和炭疽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YN-J3菌株抑菌效果最强,离体和田间条件下,对燕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为75.27%、74.53%和63.57%;菌株YN-J3能够产生IAA,同时具有解磷、解钾功能,对于燕麦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经鉴定,菌株YN-J3为解淀粉芽胞杆菌。以上结果表明,内生菌YN-J3能够有效防治燕麦炭疽病,并对燕麦有促生效果,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29.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和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单子叶植物小麦和双子叶植物大豆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研究这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和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这两种菌根真菌显著地促进了大豆的生长。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大豆叶绿素含量,进而增加叶片光合速率,提高其生物量,尤其是接种Glomus versiforme,表现更为突出。而两种真菌虽均能侵染小麦,但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因而生物量增加不明显。说明不同作物对菌根的依赖性不同。  相似文献   
30.
通过测定春玉米在覆膜、灌水、增施氮肥及其组合条件下的根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分析这些措施相配合对根部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交互作用得出覆膜能充分发挥水、肥的作用,使水肥配合对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呈正交互作用;高氮肥条件下,灌水与覆膜配合表现正交互作用;覆膜与氮肥配合对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也表现出正交互作用;覆膜、灌水、氮肥三项措施配合,对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增加呈正交互作用,而对真菌和硝化细菌数呈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