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林业   551篇
农学   414篇
基础科学   535篇
  508篇
综合类   3042篇
农作物   429篇
水产渔业   411篇
畜牧兽医   1688篇
园艺   517篇
植物保护   20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01.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Bleeker)(图见彩中插2)营养价值全面,肉质细嫩,味鲜美,无肌问刺,食用价值高,是产区民众喜爱的上等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养殖前景十分看好。大鳍鳠性情温和,喜阴畏光,营底栖生活,易捕捞,白天集群水底,多在夜间觅食。肉食性,以虾、蟹、水蚯蚓、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202.
为研究低蛋白质饲粮添加支链氨基酸对生长前期海南猪生产性能和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健康、体重为(18.10±0.67kg)的阉割海南猪公猪144头,随机分为4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其中1个处理组为对照组,饲喂正常饲粮(21%CP),其余3个处理组为试验组,试验Ⅰ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8%,试验Ⅱ组为18%CP+支链氨基酸(18%CP+BCAAs),试验Ⅲ组为18%CP+2倍支链氨基酸(18%CP+2BCAAs)。预饲期为7天,正式试验期40天。结果表明:(1)生长前期海南猪在平衡饲粮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4种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由21%降低到18%,饲粮中添加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使其含量达到对照组(21%组)的2倍,可以使海南猪达到正常饲粮的生产效果;(2)饲粮中粗蛋白质降低至18%时,生长前期海南猪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89%、11.75%和12.49%,其中以试验Ⅲ组结果最好(P>0.05),表明降低海南猪饲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确实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降低粪便中氮...  相似文献   
203.
基于2020年城镇家庭兔肉和兔产品消费调研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我国兔肉和兔产品的消费需求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城镇居民当前对兔肉的消费属于偶发性消费,消费量较低且消费种类单一,但当前消费者有较强的兔肉消费意愿;兔肉消费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没有消费兔肉的习惯.我国兔肉和兔产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4.
在已报道的shRNA序列前加上人类H1启动子,设计一段沉默小鼠α-1,3-GT基因的siRNA序列,针对该序列分段设计引物,完全采用PCR法将其连接起来,然后把该序列克隆到pGEM-T载体中,构建出针对小鼠α-1,3-GT基因的特异性沉默载体,为进一步获得α-1,3-GT基因沉默小鼠,构建异种器官移植用小鼠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5.
湖北白猪胃蛋白酶原A基因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ebank公布的J04601猪胃蛋白酶原A序列,进行了引物的设计和筛选,通过RT-PCR获得了湖北白猪的胃蛋白酶原A的cDNA序列全长,共1 227 bp(已提交Genebank,登录号EF108301),其具有一个长度为1 158 bp的读码框,编码385个氨基酸,其中包含1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成熟的胃蛋白酶原A由3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J04601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3%和98.7%.经PredictProtein分析表明,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改变没有造成蛋白质二级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对胃蛋白酶原A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和mRNA的二级结构进行了分析,为其载体和宿主的选择以及基因的改造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6.
为了揭示电磁波信号在农田土壤中的传输特性、科学部署传感器节点,以关中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传感器、无线数传、处理器和能量供应等模块集于一体,设计了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Wireless underground sensor networks,WUSN)节点和汇聚节点。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析了土壤含水率、WUSN节点埋深、节点间水平距离对WUSN节点信号传输的影响,建立了接收信号强度和误码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WUSN节点信号在地下垂直方向上传输时,土壤含水率增加2.5个百分点,接收信号强度降低4~6dBm,通信误码率增加3~5个百分点;WUSN节点埋深增加5cm,接收信号强度降低3~5dBm,通信误码率增加3~4.5个百分点。当WUSN节点信号在地下水平方向上传输时,土壤含水率增加2.5个百分点,接收信号强度降低5~7dBm,通信误码率增加4~5个百分点;节点间水平距离在10~90cm范围内,节点间水平距离增加10cm,接收信号强度降低6~8dBm,通信误码率增加6.5~8个百分点;节点间水平距离在90~190cm范围内,节点间水平距离增加10cm,接收信号强度降低约1dBm,通信误码率增加1~1.5个百分点WUSN节点信号在垂直、水平两种传输方向上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强度预测模型拟合优度R2最高为0.982,均方根误差RMSE为1.7%,拟合优度R2最低为0.942,均方根误差RMSE为5.136dBm。WUSN节点信号在土壤中传输受到土壤含水率、WUSN节点埋深和节点间水平距离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7.
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的测定,通行的方法是采用70%乙醇溶液反复洗盐,再经pH 8.50.1 mol L-1氯化铵-70%乙醇(CH3CH2OH)溶液进行多次交换处理,测定交换液中的K+、Na+、Ca2+、Mg2+浓度。但此方法常常受操作步骤繁琐,以及土壤中碳酸盐的溶解量因多次浸提而增加的困扰,最终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基于上述原因,选择不同浓度、不同pH的NH4OAc和NH4Cl 10种交换剂,对比分析10种交换剂中的碳酸盐溶解度和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结果表明,pH=8.5 1 mol L-1氯化铵-70%乙醇(CH3CH2OH)溶液较适合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的测定。此新方法是先经70%乙醇(CH3CH2OH)溶液洗盐,再用pH8.5 1 mol L-1氯化铵(NH4Cl)-70%乙醇(CH3CH2OH)溶液进行一次性交换处理,然后测定交换液的K+、Na+、Ca2+、Mg2+浓度,简化了操作程序的同时有效抑制了土壤碳酸盐的溶解,降低了测定结果的偏差。  相似文献   
208.
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发酵床养猪过程中的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分别选取3种不同原料的发酵床:稻壳+锯木屑(FD)、稻壳+菌糠(FJ)、稻壳+酒糟(FW)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体,对1个养猪周期内(140 d)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垫料的氨挥发高峰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FW主要出现在饲养前期,FJ出现在前中期,而FD则集中在饲养中后期。3种垫料的氨挥发总量具有显著性差异,FW发酵床在整个养殖周期内的氨挥发总量最大,为9.06 kg;其次是FJ,氨挥发总量达到4.83 kg。3种发酵床垫料的氧化亚氮排放规律具有一致性,即排放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饲养中后期;其排放总量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氨挥发总量一样,FW的氧化亚氮排放总量最高,达到2.06 kg;其次是FJ,氧化亚氮排放总量为1.74 kg。通过物质流分析发现,以氨气和氧化亚氮转化损失的氮量占氮素总损失量的23%~36%,说明气体转化是发酵床养猪过程中氮素的主要损失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9.
栖霞市苹果园氮磷养分平衡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栖霞市是中国最主要的苹果产区之一,近年来果园单位面积养分的大量投入造成了区域氮、磷元素的过量富集,进而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大气等环境要素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了解苹果主产区施肥现状,并科学评价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栖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田间试验、室内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苹果园氮磷养分的输入量及输出量,进而构建养分平衡模型,对区域环境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栖霞市苹果园养分投入量为:有机质5360.28 kg/hm^2,N 545 kg/hm^2,P2O5568.76 kg/hm^2,K2O 712.57 kg/hm^2;2)氮素的气态损失、果实及枝条带走量各占输入总量的6.49%、24.34%、3.12%,盈余率达66.04%(402.97 kg/hm^2);磷素被果实和枝条带走量分别占输入总量的12.33%和2.55%,盈余率达85.12%(484.75 kg/hm^2);栖霞市氮、磷盈余量均超出环境安全的阈值,分别属于中风险和高风险范围。因此,在保证果园产量与品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化肥使用量、逐步建立水肥一体化的果园施肥模式、提升果农科学的管理经验,应成为果园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10.
秸秆促腐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2年的小麦-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 秸秆(FS)、化肥 秸秆 腐秆剂(FSD)、磷钾肥减施20%(按P2O5和K2O计,与F比较) 秸秆 腐秆剂(F4/5SD),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土壤耕层养分、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计算土壤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等,探讨秸秆促腐还田对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3.0%、4.6%和10.7%,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增加12.0%和11.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30.6%;2)秸秆促腐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7.4%、40.5%和12.4%,土壤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分别增加了12.0%、9.5%和51.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102.3%;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碳素有效率等的相关性较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提高。可见,秸秆促腐还田较常规秸秆还田更利于提高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中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即使减施磷、钾肥20%,该措施的增肥和培土效果也不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