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49篇
综合类   7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 GIS 技术的福建省耕地价值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罗文光  丛艳静  邢世和 《土壤》2009,41(2):295-302
借助 GIS 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在耕地主要农作物栅格空间生产潜力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研究探讨区域耕地价值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价值变化于 84.09~750.53 万元/hm2,总价值为 5.92 万亿元,福州市耕地总价值(7053.93 亿元)>泉州(6774.95 亿元)>漳州(6639.12 亿元)>南平(4570.49 亿元)>龙岩(4478.87 亿元)>宁德(4254.15亿元)>三明(3916.01 亿元)>莆田(2909.00 亿元)>厦门(1234.06 亿元),耕地单位面积价值量总体上呈现由闽东南、闽南沿海地区向闽东、闽西和闽北丘陵山地区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2.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技术,对厦门市同安区耕地土壤有机质、pH、阳离子代换量(CEC)和缓效钾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绘制出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除缓效钾的半方差函数属于球状模型外,其他3种均为指数模型;4种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和CEC空间分布规律较为一致,自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减小的趋势,pH自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缓效钾的空间分布规律性不明显,呈无规则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43.
耕地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库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其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对耕地土壤有机碳估算多采用中、小系列比例尺的土壤数据库,较少结合遥感影像与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进行估算。基于此,本研究采用Landsat遥感影像和1∶50 000高精度土壤数据库,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基于遥感与碳循环过程模型对1987年和2016年耕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Landsat影像反演得到的耕地土壤基础呼吸与土壤有机碳相关性强,建立的1987年和2016年模型R2分别为0.637和0.752。研究期间,全市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增,整体发挥着“碳汇”作用,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分别增加0.20 kg·m-2和2.946×105 t。从不同土壤类型比较得出,黄壤、红壤和水稻土是“碳汇”,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0.70 kg·m-2、0.40 kg·m-2和0.19 kg·m-2;其他土类为“碳源”,其中,水稻土碳储量最大,两期在全市总碳储量中占比均超过90%。从不同行政区比较得出,仓山区、长乐区、马尾区和连江县为“碳源区”,其他地区为“碳汇区”,其中,仓山区碳储量一直为全市最低,两期占比均不足0.5%,而福清市则一直居于全市首位,占比均高于20%。总体而言,福州市耕地土壤有机碳30年间空间动态变化显著,在不同土类和行政区间存在差异,今后应根据不同耕地土壤类型和行政区的有机碳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耕地管理。  相似文献   
44.
准确评估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变化是有效制定农业管理措施的基础。选择太湖地区37个县(市、区)2.32 M hm~2水稻土为研究对象,以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 096个和2000年"973"项目的 1 393个表层样点建立1︰5万高精度土壤数据库为基础,定量化该地区近20年来水稻土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2—2000年太湖地区水稻土全氮含量上升了0.21 g·kg~(–1),氮素富集效应明显。其中,脱潜型水稻土全氮含量上升最多,增幅达17.0%,而潜育型水稻土有所下降,降幅为26.2%。从不同土区来看,低山丘陵土区全氮含量上升最多,增幅达31.8%,而太湖平原土区变化幅度最小,增幅仅为9.8%。从不同行政区来看,安吉县、长兴县、川沙县、闵行区、余杭县和崇明县全氮含量增长幅度均超过40%,而吴县、青浦县、嘉善县和丹阳县均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太湖地区水稻土全氮含量空间动态变化差异很大,今后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土区和行政区氮素富集程度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以防止氮素流失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5.
以亚热带红泥砂田为研究对象,在15℃和25℃条件下,利用淹水培养法模拟水田土壤紫云英翻压还田,研究其对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15℃和25℃条件下翻压紫云英后土壤SON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分别于培养15 d和10 d达到峰值,比未翻压紫云英处理提高138.11%和84.20%。两种温度条件下翻压紫云英均显著提高土壤SON含量、脲酶、蛋白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以及微生物量碳和氮。土壤SON含量与脲酶、蛋白酶、谷氨酰胺酶、微生物量碳和氮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翻压紫云英后水田土壤SON的迁移及其环境风险应引起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46.
分析了福建省耕地资源状况,指出了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粮食生产能力受限、粮食播种面积不稳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提出了福建省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1)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2)促进耕地制度创新,构建种粮激励机制;(3)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4)加大粮食产区投入,提高产粮基地功能。  相似文献   
47.
不同覆被类型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法研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3种林地土壤不同土层的微生物区系差异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覆被类型林地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相对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极显著或显著减少,以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的垂直差异较为显著;土壤各类细菌相对生物量也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真菌,分别占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的69.92%-77.08%和20.64%-30.01%;细菌则以假单胞细菌为主,占细菌总生物量的26.80%-38.38%.针阔混交林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生物和细菌相对生物量均极显著大于阔叶林和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土壤真菌相对生物量均显著大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0-20 cm土壤细菌多样性大于阔叶林和针叶林,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20-40 cm土壤细菌多样性则大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48.
分析了《土地资源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轨迹是从知识传递的"情境"创设—"协商"式学习—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应遵循人的客观认知的规律。由此,提出支架式、随机进入式和抛锚式三种建构式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49.
基于Hyperion数据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遥感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卫星影像光谱间的关系,确定土壤有机质的光谱特征,构建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利用Hyperion高光谱卫星影像和福建省三明市80个土壤调查样点分析数据,对土壤有机质与光谱指数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提取特征光谱指数的基础上,分别基于敏感波段和特征指数建立线性模型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Hyperion高光谱782.95~813.48 nm波段具有良好的响应能力;反射率的一阶导数所建立的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其R2为0.777,RMSE为5.31,验证模型有机质实测值与预测值的R2为0.809,表明它能够用于区域有机质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0.
常太12个村30片果园土壤肥力和叶片营养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pH 变幅为4.06~4.96,属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1.54% ;土壤含N 量平均0.052% ,低于0.050% 的果园占总数的53.5% ;33% 土样P素低于15×10- 6的临界值;56.7% 土壤K素营养不足;Ca、S和Zn 营养充足;所有样品的代换性Mg 和B质量分数分别低于50×10- 6和0.50×10- 6的临界值;枇杷叶片样本的K 和B质量分数偏低,Mg 明显不足;龙眼叶片的N、K和Mg 质量分数偏低;橄榄Mg 和B明显缺乏.据此,提出了土壤培肥、合理施肥和缺素症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