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41篇
综合类   7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四川郫县土壤耕层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ArcGlS8.1软件系统平台上,通过分析四川郫县土壤耕层1981年93个样点和2002年46个样点的有机质含量,研究了该县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郫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从1981年的26.4gkg-1增加到2002年的28.2gkg-1。其区域变化差异为:东部略微下降,中部与西部增加。近21年来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仅少量增加,而黄壤则增幅明显。距成都市区的远近和推广秸秆还田程度是引起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以雅安农业信息系统发展情况和运行现状与问题为基础 ,运用实际调查研究和层次分析法 ,从农业信息系统运行效益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入手 ,系统分析了农业信息系统效益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3.
成都市新都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成都市新都区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对新都区 2 0 0 2年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研究 ,提出新都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4.
本文采用能值分析与生态足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成都平原典型稻麦轮作区——广汉市和大邑县为例,对研究区各种利用方式的秸秆资源进行能值评估,并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对区域秸秆利用的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广汉市稻草和麦秆利用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0.066 1 hm2和0.034 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083 9 hm2和0.042 3 hm2,人均生态盈余达0.017 8 hm2和0.008 1 hm2,其中稻草不同利用方式的人均生态足迹表现为肥料化原料化焚烧及其他饲料化沼气化,麦秆表现为肥料化焚烧及其他原料化沼气化饲料化;2011年大邑县稻草和麦秆利用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0.051 6 hm2和0.020 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061 0 hm2和0.021 7 hm2,人均生态盈余达0.009 4 hm2和0.000 8 hm2,其中稻草不同利用方式的人均生态足迹表现为原料化肥料化沼气化焚烧及其他饲料化,麦秆表现为肥料化焚烧及其他原料化沼气化饲料化。这表明广汉市和大邑县的秸秆利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消纳空间,尤其是现有秸秆处理结构中未经合理利用甚至废弃的秸秆资源,如能充分再利用,必定会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5.
为促进菌渣肥料化利用和化肥减量增效,选用毛木耳、香菇和双孢蘑菇菌渣作为有机物料,以成都平原常规化肥施氮量为基准,设置空白处理(CK)、常规化肥(CF)、25%和50%毛木耳菌渣(APR1、APR2)、25%和50%香菇菌渣(LER1、LER2)、25%和50%双孢蘑菇菌渣(ABR1、ABR2),共8个处理,探讨不同菌渣配施化肥对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菌渣配施化肥处理能有效增强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促进作物对氮素的积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作物有效穗数,进而促产。然而菌渣C/N比(C/N>30)、P2O5替代率和K2O替代率越高,导致养分利用率下降,产量显著降低,P2O5和K2O的施入对土壤和作物的正向效应不足以补偿,使其与作物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来看,选用C/N比接近30的菌渣,水稻季选用50%或以下的氮肥替代率和小麦季选用25%的氮肥替代率有利于作物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46.
区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存量估算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安县柏杨村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实地调查和参考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确定研究区农业废弃物相关基础数据。确定研究区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基础数据、及量估算方法和各种估算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现状及资源存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废弃物资源种类多,地理分布差异明显;研究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存量大,2009年农业废弃物资源总的存量达3 415.44t,相当于901.06t标准煤及118 641.55m3沼气,具有较强的利用潜力;研究区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量大,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7.
邓欧平  李翰  熊雷  邓良基  周伟  贾凡凡 《土壤》2018,50(1):86-92
本研究于2012—2014年在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区开展田间试验,分析秸秆、猪粪施用对小麦各生育期内根际及非根际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影响,为种养废弃物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置不施肥对照、纯化肥、秸秆全量还田+纯化肥、秸秆全量还田+低量猪粪替代化肥、秸秆全量还田+高量猪粪替代化肥等5个处理。结果表明,同一处理下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强于非根际土壤(P0.05);猪粪还田处理能提高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秸秆和猪粪还田处理能提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从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来看,其根际及非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减弱趋势;而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小麦生育期内存在较大波动,非根际蔗糖酶活性呈"单峰"变化。  相似文献   
48.
四川雨城区主要土壤母质上的耕地土壤性质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在四川省雨城区采集侏罗系沙溪庙组(J2s)、侏罗系遂宁组(J3s)、侏罗系蓬莱镇组(J3p)、白垩系夹关组(K2j)等地层9种母质上发育的耕地土壤样品共55个,并进行土壤性质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系夹关组紫色砂岩上发育的耕地土壤较其他紫色母岩上发育的耕地砂粒含量高,pH低,养分含量低;第三系名山群及白垩系灌口组上发育的耕地土壤具有较其他母质高的土壤全钾;青衣江灰色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耕地土壤较其他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高,第四系冰水沉积物上发育的耕地土壤pH最低,粘粒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及全氮、速效氮较其他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高。  相似文献   
49.
采用膨润土与杏鲍菇、草菇等菌废料按照1∶1.0(T1)、1∶1.5(T2)、1∶2.0(T3)、1∶2.5(T4)配比混合的基质栽培白菜和辣椒,以砂土和壤土做对照,探讨混合基质栽培对蔬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混合基质栽培白菜,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砂土和壤土,T1、T2、T3和T4处理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5%、90%、92%和90%,以T1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但膨润土-菌废料制成的基质对养分离子有强吸附作用,在初期释放养分缓慢,植物前期生长受到影响,对于白菜这种生长期短的作物,应用效果不佳。该栽培基质用于栽培辣椒,能够有效促进辣椒营养生长,增加辣椒产量和生物量,产量较砂土提高75.83%-191.09%,较壤土提高5.91%-75.34%,T3、T4处理产量和生物量较T1、T2更高,但彼此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膨润土-菌废料复合材料在植物上的应用效果较好、成本较低,其中以膨润土∶菌废料质量比1∶2-1∶2.5最优。  相似文献   
50.
为建立“突变”增长条件下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模型以利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定期修编,本文提出了基于主元分析(PCA)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方法.首 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主要驱动因子作为输入数据;然后,利用主元分析消除其相关性,并达到降维目的; 最后,以PCA结果为输入建立建设用地需求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例研究表明,建设用地需求PCA-RBF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绝对误差(MAE)、误差均方根(RMSE)、平均相对误差(MRE)、分 年度残差和突变点残差都较常规的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更小,更适宜在复杂非线性条件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