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211篇
农学   185篇
基础科学   226篇
  162篇
综合类   1390篇
农作物   135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812篇
园艺   255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江西赣中地区棉花与荷兰豆套作模式及轻简栽培模式,并介绍该模式下棉花、荷兰豆的轻简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配套栽培的优质良种、田块选择、科学肥水管理、棉花化学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内容.棉花荷兰豆套种经济效益比棉花单作提高59.5%、比荷兰豆单作提高2.84%,棉花荷兰豆套种模式投入减少,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以...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集约化、规模化的饲养管理模式下初产长大母猪妊娠期不同阶段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522头体质量相近的长大后备母猪,在第2次发情时进行配种,跟踪测定其配种当天、妊娠30、60、90、110 d时的背膘厚度,并对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初生窝质量、初生个体平均质量等繁殖性能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长大初产母猪妊娠60 d之前保持16~18 mm中等膘情,妊娠60 d之后维持18~20 mm适度膘情对当胎繁殖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大初产母猪全妊娠期背膘增长厚度6 mm时总产仔数、健仔数均显著低于背膘增长厚度2 mm、2~4 mm和4~6 mm的妊娠母猪,背膘增长厚度在2~4 mm时提供的健仔数最多,为(10.96±2.02)头,且初生窝质量最大;妊娠110 d背膘厚度和全妊娠期背膘增长厚度与当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表明,在实际生产中按照膘情制定差异化饲养方案,使初产母猪在妊娠60 d之前背膘厚度保持在16~18 mm,妊娠60 d之后背膘厚度达到18~20 mm,同时控制好整个妊娠期的饲喂量,避免全妊娠期背膘厚度增长过多(6 mm),可使初产母猪获得最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93.
煤炭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中有离层的产生,而且离层的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正确掌握这一规律对合理进行离层带注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得出:上覆岩层中会同时存在多个离层,当岩层移动达到拐点即最大下沉速度时,离层迅速发育。在非充分或者极非充分采动条件下,覆岩内的离层会长期存在,注浆后可有效减轻或避免由于流变效应或采区周围采动影响引起的二次沉陷问题。  相似文献   
94.
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培养懂农机、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农机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和转型,通过构建“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了一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之路,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5.
家畜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中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综合程度较高的临床基础课。针对家畜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将LBL、PBL、CBL、雨课堂等多元教学模式整合到家畜内科学教学中并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从根本上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6.
为有效防控黄瓜绵腐病,本研究对自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黄瓜绵腐病病样进行分离,基于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吗啉4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病样经分离、纯化培养后分别获得12株和10株菌株;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直,藏卵器大小为18.1~32.9 μm;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器柄较弯曲,藏卵器大小为15.1~25.3 μm;结合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测序结果,将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将自八一乡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德里腐霉Py.deliense。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霜灵对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71 μg/mL和0.25 μg/mL;霜脲氰次之,EC50分别为3.68 μg/mL和3.36 μg/mL,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3种杀菌剂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差别不大,但烯酰吗啉对瓜果腐霉、德里腐霉和辣椒疫霉抑制效果差异明显,EC50分别为18.06、33.58和0.18 μg/mL,表明防治黄瓜绵腐病优先选择甲霜灵。  相似文献   
97.
NaCl胁迫对葡萄砧木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葡萄(Vitis sp.)砧木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以耐盐葡萄砧木品种101-14M(V. riparia×V. rupestris)和盐敏感品种188-08(V. berlandieri × V. riparia)的一年生苗为试材,比较研究了0、4、6、8、10 g·kg-1的NaCl胁迫对2种砧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同时最大荧光产量、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也呈下降趋势,初始荧光产量、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6 g·kg-1 NaCl胁迫下,188-08光合速率降低主因由气孔限制转向叶绿素限制,并在8 g·kg-1 NaCl胁迫下PSⅡ受到严重损伤;而101-14M叶片在8 g·kg-1盐胁迫下主要因叶绿素限制造成光合受限,并在10 g·kg-1盐胁迫下PSⅡ反应中心遭受损伤。  相似文献   
98.
野生、人工养殖哲罗鱼生化成分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给哲罗鱼的营养价值和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2001~2003年4~5月、10~11月,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分别对乌苏里江虎头江段野生的哲罗鱼和人工养殖的哲罗鱼的肌肉、内脏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色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AAS为0.16~0.28,CS为0.10~0.17),其它氨基酸AAS、CS都大于1;EAAI为118.14~176.05,明显高于鳜鱼(62、30)、草鱼(60.59)、鲢鱼(57.59)和鳙鱼(60.87)的肌肉。人工养殖与野生哲罗鱼的氨基酸含量和营养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
春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用两个丰产型(大穗型、多穗型)品种,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了两品种实现单产≥600 kg/667m2的最佳密度及肥料运筹方案:巴丰5号优化农艺方案为:田间基本苗35.00万~35.72万株/667m2,种肥磷酸二铵15.68~16.41 kg/667m2,第一次追尿素14.52~15.25kg/667m2,第二次追尿素5.28~6.22 kg/667m2,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269.04~292.17g/667m2.巴01-674优化农艺方案为:田间基本苗41.70万~42.30万株/667m2,种肥磷酸二铵15.46~16.10 kg/667m2,第一次追尿素15.13~15.75kg/667m2,第二次追尿素5.36~5.67 kg/667m2,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290.31~310.82g/667m2.  相似文献   
100.
采用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藜麦蛋白提取液进行酶解制得抗氧化肽,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蛋白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HPLC法对酶解液进行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藜麦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木瓜蛋白酶、酶解pH 6.63、加酶量2.36%、酶解温度58.44℃、酶解时间2.0 h。藜麦抗氧化肽中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丝氨酸的含量最高为65.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