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7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辛承松  唐薇  魏乐海 《棉花学报》2003,15(2):104-108
在自然条件下,安排了以灌水为主区、盖膜为副区的裂区试验,研究了灌水与盖膜处理对滨海盐渍土水分、盐分含量变化、棉花生理生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盖膜与盖膜两种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含盐量随之降低,由此形成了"土壤脱盐淡化层";棉花生理生化和生长发育均受水、盐胁迫的影响,但灌水量1500m3·hm 2与2250m3·hm 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节水和高效角度考虑,以地膜覆盖度50%、灌水量1500m3·hm 2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42.
包装材料对贮藏期间不同类型棉种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种毛籽、光籽、包衣种采取尼龙编织袋、有孔和无孔PV塑料袋进行包装,并在自然条件下存放3年,研究种子在贮存期间的含水量、发芽率和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种子基础含水量低于12%时,编织袋包装种子水分散失多,随贮藏环境条件而变化;短时间内(收获后12个月之内)贮存棉种,三种包装材料均无明显差异,如果贮存种子超过12个月,则以无孔塑料袋包装棉种为最佳。  相似文献   
43.
盐碱地是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也是发展棉花生产、提升棉花生产水平的潜力所在。针对当前滨海盐碱地棉花生产中存在的盐碱和土壤养分不平衡等问题.在系统研究盐碱地抗虫棉生长发育规律、养分吸收特点和土壤盐分与养分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促进出苗成苗、科学运筹肥水和简化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盐碱地棉花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对于解决盐碱地长期以来存在的棉花单产水平低、投入大植棉效益不高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多年多点调研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适宜黄河三角洲植棉区应用的“重度盐碱地一熟制棉花种植技术模式、盐碱地棉-粮均衡丰产技术模式和生态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并对各项技术措施作了简要分析。该技术模式既可指导棉花和其它作物生产,又能较好兼顾棉花产业的发展和综合比较效益的提高,对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为探明转基因抗虫棉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合盐碱地种植的抗虫棉高产品种,不同盐分含量砂培试验与滨海盐碱地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抗虫棉的耐盐性及其生育特点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供试抗虫棉品种间的耐盐性存在差异,但耐盐程度皆十分有限。从不同基因型抗虫棉的耐盐性、出苗成苗率、生长情况和产量等分析。以鲁棉研17、鲁棉研21、鲁536、中棉所45和鲁棉研18综合性状较好,适宜于盐碱地种植,可作为当前盐碱地植棉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46.
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苗、定苗是黄河流域棉区十分普及却费工费时的棉田管理措施。通过精量播种减免间苗、定苗环节,将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新的技术途径。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山东省临清市、夏津县、惠民县和东营市4个地点,以常规播种保苗方式为对照,研究了精量播种保苗(播量11.25 kg hm–2,出苗放苗后不间苗、定苗)方式对棉花收获密度、籽棉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年份、地点和播种保苗方式对棉花收获密度、籽棉产量和铃数皆有显著的互作效应。12个点次(3年4个地点)中有10个点次精量播种保苗方式的收获密度达到4.5~8.5株 m–2,铃数和籽棉产量与常规播种保苗方式相当;2011年东营点和2012年惠民点精量播种保苗方式的密度分别只有3.53株 m–2和3.63株 m–2, 铃数比常规播种分别减少13.8%和9.7%,单铃重与各自的对照无显著差异,籽棉产量分别减少14.2%和5.5%。精量播种处理中2个点次减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获密度过低,导致铃数降低。通过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较高的收获密度,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能够实现省工节本不减产,可作为一项重要的简化栽培措施在黄河流域棉区推行。  相似文献   
47.
滨海盐渍土抗虫棉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辛承松  董合忠  唐薇  张冬梅  罗振  李维江 《作物学报》2008,34(11):2033-2040
以转Bt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中早熟品种鲁棉研18和早熟品种鲁棉研19为材料,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高、中、低产田抗虫棉的主要养分吸收、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低产田抗虫棉的主要养分吸收量显著低于高产田,而养分生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产田。高、中、低产田抗虫棉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分别为4.81、6.33和8.05 kg皮棉 kg-1 N,磷素生理利用效率分别为28.57、40.06和50.48 kg皮棉 kg-1 P,钾素生理利用效率分别为9.16、11.58和12.76 kg皮棉 kg-1 K。养分吸收比例总体上N高于K,更明显高于P。中、低产田抗虫棉的净光合速率和生物产量明显低于高产田,皮棉产量也显著低于高产田,分别低12.44%和36.93%,但棉柴比显著高于高产田。表明滨海盐渍土中、低产田的盐分高而养分有效性和供应能力差,影响抗虫棉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进而阻碍棉花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滨海盐渍土棉田经济施肥的原则是保证中、低产田的肥料供应,高产田重施P、K肥,低产田重施N、P肥。  相似文献   
48.
密度和留叶枝对棉株产量的空间分布和熟相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山东临清、夏津和惠民的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整枝处理下棉花产量分布、库源比例和熟相, 探讨种植密度和留叶枝对棉株产量空间分布和熟相的影响。结果表明, 产量在棉株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 去叶枝棉株的产量全部来自果枝, 留叶枝棉株的产量主要来自果枝(85%), 叶枝所占份额较低(15%); 无论去叶枝还是留叶枝, 产量主要分布在下中层(72%)和内围(74%), 上层(28%)和外围(26%)产量分布较少。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 但两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密度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内外分布, 随密度升高, 产量向内围集中; 而整枝则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 留叶枝使产量上下分布更加分散。整枝对棉花熟相影响不大; 但密度显著影响熟相和库源比例, 低密度下库源比例大、轻度早衰, 高密度下库源比例小、轻度晚熟, 中等密度(5.25株·m-2)下库源比例适宜, 熟相较好。  相似文献   
49.
盐碱地不同种植类型棉田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种植类型棉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效益,本研究调查了套作、轮作、纯作棉田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进行针对性防治,同时比较了三种种植类型棉田的植棉效益。结果表明,盐碱地棉田病虫害发生以纯作最重,轮作次之,套作最轻;正常防治情况下,三种种植类型的产量差别不大,以套作的效益最高,轮作和纯作的相当;在不施药田块中,套作田产量最高,轮作次之,纯作最低。  相似文献   
50.
1、技术背景盐碱地是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也是发展棉花生产、提升棉花生产水平的潜力所在。针对当前滨海盐碱地棉花生产中存在的盐碱和土壤养分不平衡等问题,在系统研究盐碱地抗虫棉生长发育规律、养分吸收特点和土壤盐分与养分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促进出苗成苗、科学运筹肥水和简化管理为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