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安全高效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激发学生或科研团队的创新潜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该论文深刻剖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制度程式化、安全教育力度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方式陈旧,以及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构建安全教育体系,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的解决方案,对高等农业类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藏绵羊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HIF-1α)第10外显子的变异特征及其对藏绵羊血气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藏绵羊低氧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SSCP法对333只藏绵羊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进行分析;采用血气仪测定其中134只年龄基本一致成年母羊的血气和生化指标,分析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与藏绵羊血气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藏绵羊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6个SNPs位点,其中4个SNPs为同义突变,位于编码区(c.1302CT、c.1392GA、c.1506TC和c.1515TG),另外2个SNPs位于非编码区(c.1545+26AG和c.1545+52GA)。6个SNPs构成A、B、C 3个等位基因,表现为AA、BB、AB、AC和BC 5种基因型,其中AB为优势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多态信息含量为0.48,呈中度多态,并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基因型对酸碱度(pH)、碱剩余(BE)、血氧饱和度(S(O_2))、血红蛋白总量(Hb)和半饱和氧分压(p_(50))影响显著。AB基因型藏绵羊在群体中比例最高,且具有较高的S(O_2)。与AB基因型藏绵羊相比,AA基因型藏绵羊BE和S(O_2)较低(P0.05),推测其高原低氧适应能力较弱。【结论】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与藏绵羊pH、BE、S(O_2)、Hb和p_(50)相关,推测AB基因型藏绵羊具有较好的高原低氧适应性,而AA基因型藏绵羊高原低氧适应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3.
为辅助抗菌药物进入动物细胞杀伤胞内致病菌,本试验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猪小肠上皮细胞的穿透肽。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4轮体外生物淘洗,得到与猪小肠上皮细胞结合的多肽;经过4轮减数筛选,噬菌体回收率逐渐提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单克隆噬菌体对猪小肠上皮细胞的亲和力,亲和力≥2的为阳性,将阳性噬菌体克隆提取DNA,将高重复率序列合成细胞穿透肽,同时合成与其氨基酸序列及结构相同但组合顺序不同的对照多肽,荧光FITC标签连接。检测多肽的抑菌活性、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穿透肽的穿透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穿透肽在胞内的定位及强度。结果表明:4轮筛选噬菌体的回收率增长283倍;ELISA检测显示,随机挑选30个单克隆噬菌体,17个为阳性克隆;DNA测序得到2条高重复序列,SAYKMMA命名ICPP1和SSSISGL命名ICPP2;穿透肽及对照多肽无抑菌活性,溶血性较好,安全无毒对细胞活力无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ICPP1和ICPP2可穿透猪小肠上皮细胞膜,且ICPP1表现出更强的穿透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ICPP1的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有机硒肥喷施量和次数对黑糯玉米籽粒硒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及适宜的施用方式,以黑糯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的有机硒肥喷施量(1.5、3.0、6.0 g/hm2)和喷施次数(1、2次)处理,测定玉米籽粒花青素、硒等含量.结果 表明,喷施有机硒肥显著提高了籽粒花青素和硒含量,同一喷施次数,随施硒量增加,籽粒花青素含量呈降低趋势,而籽粒硒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喷施2次的花青素、硒含量高于喷施1次,且喷施2次,施硒量1.5 g/hm2的籽粒花青素含量最高,达0.53 mg/g,施硒量3.0 g/hm2的籽粒硒含量最高,达0.24 mg/kg;喷施有机硒肥可促进籽粒铁、锌、锰积累,降低玉米籽粒铬、镉含量,施硒量6.0 g/hm2,喷施2次的籽粒铁、锌、锰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39%、35%、27%,镉含量最低,降低22%,施硒量3.0 g/hm2,喷施2次的籽粒铬含量最低,较对照降低49%.在玉米吐丝期和之后7d喷施2次,且施硒量1.5~ 3.0 g/hm2有利于增加黑糯玉米籽粒硒和花青素含量,降低铬含量;喷施2次,施硒量6.0 g/hm2有利于提高玉米籽粒铁、锌、锰含量,降低籽粒镉含量.  相似文献   
35.
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核心在于发酵垫料的配比和管理。 为筛选获得生物发酵床最优垫料,替代传统原料 稻壳和锯末,进行了以土著微生物为菌种,稻壳、锯末、玉米秸秆、玉米芯不同添加比例为垫料的发酵床模拟试验。 按 照总重量相同原则,试验设 8个处理。 试验期 60 d,每 5 d对垫料发酵过程中温度、全氮、有机质进行测定并分析。 结 果表明院所有处理发酵最高温度均超过 35益,全氮、有机质含量均为降低趋势。 其中添加 30% 玉米秸秆+30% 玉米芯+ 40% 对照的 AB 处理发酵效果较好, 高温期和降温期的温度值均超过其他处理, 其全氮、 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了 44. 27% 尧19. 87% 遥 结合成本投入综合计算筛选出最优垫料为 AB 处理袁建议在西北地区发酵床养殖中推广利用遥  相似文献   
36.
大豆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大豆肽是大豆蛋白质的水解产物。目前一般以大豆、豆粕或大豆分离蛋白为底物 ,用酶解的方法来制备。大豆肽是平均肽链长度为 2~ 1 0的短肽 (以 2~ 3的低分子肽为主 ) ,还含有少量的游离氨基酸、糖类和无机盐成分 ,分子量以低于 1 0 0 0的为主体 ,主要溶出峰位置在分子量 30 0~ 70 0范围内。大豆肽的分子质量大小、肽链长短以及各种理化性质由所选用的酶类、水解条件和分离方法而定。大豆肽的蛋白质含量为 85 %左右 ,其氨基酸组成几乎完全与大豆蛋白质相同 ,必需氨基酸的平衡良好且含量丰富。与大豆蛋白相比 ,大豆肽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质如…  相似文献   
37.
大豆肽对蛋鸡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蛋鸡饲养试验,研究了大豆肽对蛋鸡肠道常驻菌群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肽可以促进嗉囊、空肠、盲肠、直肠乳酸菌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数量增加10倍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大豆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好氧菌总数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细菌数量下降10倍以上,差异显著。大豆肽可以作为良好的蛋鸡肠道菌群调节型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影响金果榄总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料液比,其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质量浓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5(W/V,g/ml,下同)、乙醇质量浓度60%;在此条件下金,果榄总黄酮得率为8.926 mg/g。[结论]试验优选了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金果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  赵芳芳  沈晓荣 《猪业科学》2008,25(11):60-61
为探讨不同水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对35日龄断奶仔猪在相同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000mg/kg、1500mg/kg、2500mg/kg氧化锌,进行为期14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500mg/kg、2500mg/kg氧化锌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与1000mg/kg氧化锌相比,分别提高达11.9%(p<0.05)、17.8%(p<0.05);在料肉比和腹泻率指标上,1500mg/kg、2500mg/kg氧化锌与1000mg/kg氧化锌之间差异显著(p<0.05);1500mg/kg氧化锌处理组毛色明显优于1000mg/kg、2500mg/kg氧化锌处理组。由此可见,1500mg/kg氧化锌在提高仔猪日增重、控制腹泻率的基础上,可改善后期毛色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根据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 SNV株前基因组cDNA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并合成引物,以四川分离株REV-SC1为模板,扩增囊膜基因gp90抗原性、亲水性较高的121~1 023 bp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进行测序和比对;将基因片段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至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以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洗涤纯化,探讨以重组gp90蛋白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检测REV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表明:1)REV-SC1株gp90核苷酸序列与在GenBank上已发表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为99%,于231位、870位发生了2个碱基突变;2)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5 ku,与预期分子质量大小相符;免疫印迹(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3)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1.5 mg.mL-1,一抗稀释度为1:320,临界值为0.126;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良好.综上,本试验成功表达了REV gp90蛋白,并对其在ELISA检测方面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