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引言推动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健全和完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关键。特别是以县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乡镇林业工作站为主体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直接面向林业生产第一线,为广大林农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在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市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地位。该如何建设和完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为林业经济发展服好务,为此根据我市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2.
金针菇菌糠堆肥生产有机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金针菇菌糠配合鸡粪和堆肥菌剂规模化生产有机肥的方法。结果表明:研究获得的肥料产品有机质达到51%、全氮2.15%、全磷1.76%、全钾1.89%或总养分5.8%、pH值8.5、此外蛔虫卵死亡率、大肠杆菌数以及汞、砷、镉、铅、铬含量等均符合生物有机肥的标准,说明菌糠非常适合用于生产有机肥。  相似文献   
53.
李波  刘卫东  刘娟  赵晓丽  高雅英  曹慧  崔中利 《土壤》2009,41(4):600-606
ppk1 基因编码的多聚磷酸盐激酶主要负责多聚磷酸盐的合成,其表达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聚磷菌的聚 P 能力的强弱.Pseudomonas putida GM6 是从 EBPR 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具有聚 P 能力的菌株,该菌株含有两个编码多聚磷酸盐激酶的基因(ppk1 和 ppk2).通过 PCR 从高效聚磷菌株总 DNA 中扩增得到了 ppk1 及其启动子,并定向克隆到 pBBRMCS-5 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 pMEPE-PPK,在辅助质粒 pRK2013 的帮助下,通过三亲接合将 pMEPE-PPK 转移到原始菌株 GM6 中,获得的工程菌 P. putida GM6-PPK1.GM6-PPK1 除 P 能力较原始菌株 GM6 和对照菌株 GM6-P5 提高了 54%,生长能力较原始菌株也有一定增强.通过模拟 EBPR 工艺,发现 GM6-PPK1 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条件下强化表达不但提高了菌体好氧段的吸 P 能力,而且厌氧段 P 的释放和 PHA 的合成较之原始菌株也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4.
光照对大豆食心虫滞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大豆食心虫幼虫在不同的光周期处理对滞育的影响。在该虫发育期间,室内室内25℃,湿度80%左右时,每天光照时间16小时以上则可不产生滞育;15小时以下则全部滞育。本研究解决了室内连续多代饲养和为试验提供虫源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55.
提出了一种雾滴沉积分布的空间解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棚室内常温烟雾机雾滴的当量直径、覆盖率和沉积密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雾滴当量直径和覆盖率在棚室的两侧大,中轴线小,而沉积密度正好相反;雾滴当量直径和覆盖率在距棚室入口25m处的两侧皆出现峰值,沉积密度在棚室中轴线上距入口13、35和52m处出现峰值.表明采用空间解析方法比单曲线分析方法更能反映雾滴在棚室内沉积分布的状况.  相似文献   
56.
近30年中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为了增强对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变化的理解,以便更好的利用和管理中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生态保育水平,确保区域生态安全,文中采用LandsatTM、CBERS、HJ1、"北京一号"等遥感影像数据(包括1980s末、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10年共6期)分析未利用土地的时空演变,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布密度模型、未利用土地变化强度指数模型、重心模型和转移矩阵等数学方法分析未利用土地的时空演变格局。基于这些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揭示出中国未利用土地近30a来的演变特征:1)中国未利用土地总量持续减少,共净减少了11545.14km2,且在除了1995-2000年的其余4个监测时段均为净减少,但减少量趋缓。2)中国未利用土地的动态度总体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在2005-2008年达到峰值0.06%后逐渐减小。3)中国未利用土地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净减少最多的省份是黑龙江省,共净减少了4469.08km2,其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净减少了3725.93km2;净增加最多的是内蒙古地区,共净增加了2942.44km2。同时未利用土地变化强度指数也呈差异性分布,黑龙江省和山东省总体处于高度减少区,甘肃、宁夏和吉林省总体处于中度减少区,内蒙古地区总体处于中度增加区。4)未利用土地与耕地、草地、水域间的相互转化较为剧烈。未利用土地减少去向主要以草地生态恢复、耕地开垦、水域面积扩展等占用为主,同时伴随着因草地退化、耕地撂荒退化和水域干枯水面缩减后成为未利用土地的状况。5)作为中国主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的重心已经由东北的黑龙江省向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和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地区转移。近30a来中国的未利用土地格局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有的变化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有的变化确加剧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此对于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因地制宜,实行先评价再利用和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57.
不同来源腐植酸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聚凝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来源腐植酸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 nanoparticles, TiO_2 NPs)在水体环境中悬浮/沉降行为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溶液pH条件下,两种不同来源腐植酸(风化褐煤腐植酸, HAL;河水腐植酸HAS)在TiO_2 NPs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HA在TiO_2 NPs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量随pH的上升呈现下降趋势,在溶液pH=3.0条件下,HAL和HAS的吸附量分别为99.01 mg·L~(-1)和63.46 mg·L~(-1)。两种HA在TiO_2 NPs上的吸附动力学都满足二级动力学方程,HAL的初始吸附速率高于HAS;研究了pH、HA对TiO_2 NPs在溶液中的悬浮/沉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越接近等电点TiO_2 NPs越容易沉降,而HAL由于吸附量更大,其对TiO_2 NPs的悬浮性能影响更加显著;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结果表明HA中的芳香族和羧酸能够与TiO_2 NPs表面的羟基相互作用。因此,在含有不同组分的腐植酸的水体中,TiO_2 NPs的环境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8.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1.)的分布和种群数量的变动受区域生态条件的影响,早已被证实。在一定虫源基础上,种群的膨大或缩小,取决于成虫生殖力强弱。而成虫生殖力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苏联等昆虫学家亦有不少观察试验报导,但直到目前其主要数据仍是交错变化、或幅度过大或其说不一,终不能确切地描述草地螟成虫的生殖能力,更难作为指标来判断我省草地螟的自然发生状态,远远不能适应作为防治草地螟危害的需要。为了  相似文献   
59.
草地螟(Lo Xostege S ticticalis L.)系鳞翅目螟蛾科。因具大周期暴发性危害的特点,往往给测报和防治带来被动的局面。为明确草地螟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时期,对各虫态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加以测定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它是发生时期的予测予报和进行及时防治的理论依据。根据“昆虫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热量”这一积温法则,84年在室外自然变温的条件下测定了草地螟各虫态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测定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60.
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土地利用强度概念、驱动机制、方法和关键问题的发展演变,将其划分为3个研究分支:1)基于人口密度计算人类活动强度的研究;2)以传统的投入和产出强度方法为代表的研究,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复种指数、τ因子方法和技术效率方法等;3)以基于物质和能量的社会经济流通机制的土地利用强度概念模型和HANPP (human approp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指标为代表的研究。针对土地利用强度研究,呈以下趋势:人口密度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强度的指标逐渐被以物质和能量社会经济流通机制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强度概念模型所取代;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方法也由指标构建研究倾向于解决不同自然环境下指标评估比较的关键技术与瓶颈问题,即人为与自然影响的区分;遥感数据和方法在人为活动定量识别研究中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价值,可以作为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方法瓶颈的突破点;农、林和草牧业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强度变化机制研究极不均衡。因此,构建均衡发展的土地利用强度评估机制和指标技术体系成为未来土地利用强度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