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23篇 | |
综合类 | 38篇 |
农作物 | 3篇 |
畜牧兽医 | 6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数控机床技术水平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史及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数控机床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指出了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2.
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利用人工合成的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数量预测,成虫习性、诱杀防治的试验结果,为大豆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3.
喹烯酮合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邻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次氯酸钠氧化后,再与乙酰丙酮、苯甲醛反应后得到喹烯酮.反应操作简单,且中间不需纯化,总收率为51.5%.产品经1H-NMR确认. 相似文献
34.
<正>一、防冻害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育特点明显改变,已由感温阶段进入感光阶段,麦苗的抗寒性显著降低,一旦遇到春寒,植株极易遭到冻害。现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防冻方法:(一)划锄在土壤返浆时进行顶凌划锄,即在表皮土化冻2cm后开始划锄,可以松土、保墒、增温。一般划锄后7~10d,5cm土层内白天平均地温可提高0.5~1℃,对促进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养分转化十分有利。因此,不论弱苗、旺苗还是壮苗,都要在返青期 相似文献
35.
36.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至2005年的土地覆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分析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监测结果表明,河南省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为:(1)变化数量.城镇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内陆水体面积增加明显,农村聚落和落叶阔叶林有所增加,常绿阔叶林略有增加;灌丛草地、水浇地、旱地和河湖滩地面积减少明显.(2)变化速度.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速迅猛,内陆水体增速明显;沙地面积减速最快,裸地、沼泽和草甸草地减速较快,河湖滩地和灌丛草地减速明显,旱地和水浇地面积减速较小.(3)空间转换.以农田和聚落之间的转换为主,另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包括其扩展融人的农村聚落等;内陆水体增加主要由河湖滩地转变的;灌丛草地减少主要转变为旱地.驱动力分析表明,区域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和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是河南省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河南省土地覆盖变化的总体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其工业化、城市化演变的特征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37.
38.
近30年中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为了增强对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变化的理解,以便更好的利用和管理中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生态保育水平,确保区域生态安全,文中采用LandsatTM、CBERS、HJ1、"北京一号"等遥感影像数据(包括1980s末、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10年共6期)分析未利用土地的时空演变,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布密度模型、未利用土地变化强度指数模型、重心模型和转移矩阵等数学方法分析未利用土地的时空演变格局。基于这些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揭示出中国未利用土地近30a来的演变特征:1)中国未利用土地总量持续减少,共净减少了11545.14km2,且在除了1995-2000年的其余4个监测时段均为净减少,但减少量趋缓。2)中国未利用土地的动态度总体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在2005-2008年达到峰值0.06%后逐渐减小。3)中国未利用土地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净减少最多的省份是黑龙江省,共净减少了4469.08km2,其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净减少了3725.93km2;净增加最多的是内蒙古地区,共净增加了2942.44km2。同时未利用土地变化强度指数也呈差异性分布,黑龙江省和山东省总体处于高度减少区,甘肃、宁夏和吉林省总体处于中度减少区,内蒙古地区总体处于中度增加区。4)未利用土地与耕地、草地、水域间的相互转化较为剧烈。未利用土地减少去向主要以草地生态恢复、耕地开垦、水域面积扩展等占用为主,同时伴随着因草地退化、耕地撂荒退化和水域干枯水面缩减后成为未利用土地的状况。5)作为中国主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的重心已经由东北的黑龙江省向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和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地区转移。近30a来中国的未利用土地格局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有的变化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有的变化确加剧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此对于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因地制宜,实行先评价再利用和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39.
40.
ppk1 基因编码的多聚磷酸盐激酶主要负责多聚磷酸盐的合成,其表达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聚磷菌的聚 P 能力的强弱.Pseudomonas putida GM6 是从 EBPR 好氧池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具有聚 P 能力的菌株,该菌株含有两个编码多聚磷酸盐激酶的基因(ppk1 和 ppk2).通过 PCR 从高效聚磷菌株总 DNA 中扩增得到了 ppk1 及其启动子,并定向克隆到 pBBRMCS-5 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 pMEPE-PPK,在辅助质粒 pRK2013 的帮助下,通过三亲接合将 pMEPE-PPK 转移到原始菌株 GM6 中,获得的工程菌 P. putida GM6-PPK1.GM6-PPK1 除 P 能力较原始菌株 GM6 和对照菌株 GM6-P5 提高了 54%,生长能力较原始菌株也有一定增强.通过模拟 EBPR 工艺,发现 GM6-PPK1 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条件下强化表达不但提高了菌体好氧段的吸 P 能力,而且厌氧段 P 的释放和 PHA 的合成较之原始菌株也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