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农学   34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棉花苗期棉蚜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3—1986年5—6月份棉田定点系统调查,1986年6月天敌与棉蚜空间格局动态的研究以及室内饲养功能反应的测定,根据作者(邹运鼎1986)提出的标准,从天敌、害虫两者数量、时间、空间三个方面关系综合评定、得出龟纹瓢虫是棉花苗期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优势种。  相似文献   
52.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转换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  孙辉  赵昌平  刘黎明  于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49-6350,6362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转换规律,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小麦光温敏不育系表现出不同的育性转换特点,包括光温敏感时期和光温转换阈值。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鉴定、筛选二系杂交小麦安全制种生态区和不育系高效繁种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小麦花培品质育种各世代的品质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冬小麦花培1代至花培5代的品质测试,研究了花培品质育种的品质测试的世代程序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花培早代已趋于稳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从H1起就稳定遗传,115对H1与H2材料和62对H2与H3材料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硬度和沉降值具有高度相关性,且籽粒蛋白质含量和SDS沉降值H2与H3世代间差异不显著.对中选的京单00-594的H4和H5世代进一步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通过花培早代选出的优质材料是可靠的,其优质性状能稳定遗传.提出了花培品质育种各世代品质测试的程序,证明了花药培养结合早代品质测试,是一条快速、有效的小麦品质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54.
水肥耦合处理对竹叶花椒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水肥耦合处理对竹叶花椒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制定适宜的水肥管理措施促进竹叶花椒生长.【方法】设计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FWC)分别为20%,40%,60%和80%)、氮肥(0,75,150和300 kg/hm~2)、磷肥(0,30,60,120 kg/hm~2)和钾肥(0,75,150,300 kg/hm~2)4因素4水平16个处理的正交试验,通过盆栽控制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处理对竹叶花椒幼苗生长、土壤水解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和氧化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竹叶花椒幼苗地径、苗高和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均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磷肥或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竹叶花椒幼苗生长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生长隶属度与土壤酶活性隶属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土壤含水量为62.0%FWC及氮、磷和钾施肥量分别为253.9 kg/hm~2,55.0 kg/hm~2和81.1 kg/hm~2,对提高竹叶花椒土壤肥力和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抽穗期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麦光温敏不育系BS366的抽穗期进行QTL分析,为BS366的品种改良和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和常规品种Baiyu149杂交得到的234个DH(doubled haploid)株系为材料,于2007~2008年分别种植于北京海淀和安徽阜南试验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抽穗期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5个抽穗期QTL,在两地都检测到的QTL有8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2A、2D、3B(2个)、6B(2个)和7B,单个QTL的贡献率为2.42%~10.98%。[结论]在1B染色体上新发现了一个抽穗期QTL,丰富了QTL资源。在两地都检测到的8个QTL,可用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抽穗期的改良和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56.
为了揭示小麦TaSnRK2.9基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为该基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根据已报道的水稻蛋白激酶SAPK9基因(GenBank登录号AB125310.1)序列信息,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小麦TaSnRK2.9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aSnRK2.9阅读框为1092 bp,编码363个氨基酸,与水稻SAPK9亲缘关系最近,属于第三亚家族;亚细胞定位预测TaSnRK2.9定位在细胞质中;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TaSnRK2.9在根、茎、叶、花等器官和组织中都有表达,并且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TaSnRK2.9的克隆为研究其在小麦中的功能提供基本信息和指导。  相似文献   
57.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杂种优势利用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作物杂交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8.
京花12号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常规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京冬23/京冬17。亲本均为本单位选育。京冬23是节水小麦品种,京冬17是具有高产、稳产性能的品种。组合配置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接种F1代的花药培育而成。2012年秋播升入品比,代号京农12-79。2013-2014年参加北京市预试,2015-2017参加北京市区试节水组和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试,2018年完成北京市区试和国家区试程序,同年通过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京审麦20180005和国审麦20180067。  相似文献   
59.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半个世纪的工作基础上,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此,1997年8月"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墨西哥)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列入今后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二个主要途径之一,正加速研究.199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杂交小麦研讨会"(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ybrid Wheat)表明,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首创的二系杂交小麦研究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