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4篇
  30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3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旱育秧方式育苗,设置不同秧龄(25d和40d)和幼苗伤根处理(整株根系剪去1/3、2/3、全部,以不剪根为对照),进行水培试验,研究根系损伤后(0~48h和1~29d)的生理响应、物质积累、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剪根后不同秧龄秧苗受影响的程度及反应速度不同,秧苗地上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出现了明显峰值,伤根程度越大,峰值越高,到达峰值的时间越早;25d秧龄的幼苗在剪根后的生理抗性及恢复能力均明显强于40d秧龄的幼苗。从剪根程度来看,不同秧龄下,剪根1/3处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25d秧龄,剪根1/3处理在处理后22d,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地上部、根系干质量以及根冠比均大于对照,同时该处理氮素积累显著高于对照;40d秧龄,整个生育期根系表面积均随剪根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剪根1/3处理在处理后22d,根冠比显著大于对照,处理后29d,地上部、根系干质量、根系长度、氮素积累量以及含氮率均大于对照,而伤根程度较大不仅会导致水稻幼苗根系生长受阻,同时会严重抑制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2.
以杂交水稻组合冈优527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研究了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和传统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TSRI下,水稻的分蘖能力增强,茎蘖成穗率提高,结实期剑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能维持上3叶高效的叶面积指数及延缓根系的衰老,并提高物质累积与转运,而且TSRI与施氮量200kg/hm2配合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壤和空间资源,有利于高质量群体的建成,其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充实率存在优势,产量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此试验TSRI下最佳施氮水平。施氮量240kg/hm2不仅影响水稻各主要生育期正常的生理机能,造成群体过大、荫蔽严重,还会导致茎鞘物质输出量、输出率和转换率及产量的下降,因而不宜过分依赖增加氮肥来提高TSRI下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3.
以Ⅱ优498水稻为试材,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栽培等4种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在两地最佳施氮量均为N 180 kg/hm2。在此施氮量下,宽窄行和三角形栽培氮肥运筹措施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6:3:1最佳,扩行减株稀植栽培方式以5:2:3最佳,抛秧栽培温江点和汉源点分别为4:1:5和5:2:3最佳。不同栽培方式在温江点均可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提高群体颖花量和生物产量而获得高产;汉源点三角形栽培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措不仅生物产量极显著提高,还维持了较高的收获指数(HI),增产潜力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此外,宽窄行栽培较扩行减株稀植栽培具有一定的边际效应,生态条件和氮肥调控措施的改变对其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与后期群体大小和温光条件有关;抛秧栽培抽穗前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氮肥后移措施来提高其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是其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以超高产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处理)和旱种3种灌水处理及不同的施氮量,研究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剑叶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生理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W2处理和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水氮运筹相对于其他处理,能更大地发挥水氮交互效应优势,使剑叶中内肽酶(EP)活性增幅减慢,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维持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3种氮代谢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提高,促进产量的增加.施氮量达270 kg·hm~(-2)时各水氮处理交互效应优势减弱,不仅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有关生理过程的作用,还会导致剑叶光合作用和氮代谢酶活性快速降低、蛋白质分解加速,造成产量下降.水稻在旱作处理下,施氮量可适当减少,以180 kg·hm~(-2)为宜,既可缓解水氮互作的负效应,又能发挥水分、氮肥效应,可供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此外,水氮互作下各生理指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剑叶光合特性和NR、GS、GOGAT 3种氮代谢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EP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地下与地上部也密切相关,根系活力与剑叶光合特性及NR、GS、GOGAT 3种氮代谢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EP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5.
水稻开花期一些生理生化特性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探索水稻开花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筛选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方法】利用抗旱性不同的10个水、旱稻品种,在干旱棚内通过开花期水分胁迫,研究了叶片抗坏血酸(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等物质的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开花期水分胁迫增加了叶片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相关分析表明, 在水分胁迫与对照条件下Vc、游离氨基酸、MDA含量和SOD活性的相对值与品种的抗旱系数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结论】水、旱条件下Vc、游离氨基酸总量、MDA含量和SOD活性相对值可作为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利用此4项相对值与抗旱系数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品种开花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为四川安宁河流域玉米新品种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玉米新品种西试1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西试1号产量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的作用规律。[结果]磷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N与P、N与密度、K与密度及P与K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结论]产量≥9 450 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氮量481.8~937.5 kg/hm2,施磷量551.1~897.9 kg/hm2,施钾量128.4~214.8 kg/hm2,栽培密度54 855~63 945株/hm2。  相似文献   
57.
攀西稻作区杂交水稻施钾的增产效应及生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杂交中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攀西稻作区杂交水稻施钾的增产效应及生理作用,结果表明,在攀西稻作区,杂交水稻施钾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但过量施钾其增产效应降低,施钾量与稻谷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经济最佳施钾量为K2O117.9kg/ha,施氮量为N150kg/ha,施氮,钾比为2:1.57,施钾可促进稻株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也有利于养分及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但过量施钾时效应也会降低;在缺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在第2叶、高梁在第1叶期便对外源养分有较大的吸收,且随供氮水平提高,吸氮增加,吸磷、钾在2N范围内也增加。2、外源养分及适当的供氮水平明显地提高了二作物1叶后的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速度。3、供外源养分时,玉米离乳叶龄增大,高粱3叶后不再消耗胚乳养分,故认为其自养生长的建立不应完全以胚乳物质的消耗来衡量。4、二作物幼苗期的供氮浓度以40—80ppm为佳,高氮(120ppm)是不利的。且应保证1叶期左右有外源养分的供应。  相似文献   
59.
本文研究了在两个氮素水平下杂交水稻施钾的增产效应.结果是:攀西稻作区稻田普遍缺钾,施钾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但过量施钾会降低稻谷产量,稻谷产量与施钾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施钾可增大叶面积和干物重,提高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但过量施钾及施氮则有一定的负效应.施钾对有效穗数无影响。在攀西稻作区,经济上的最佳施肥量为:N150kg/ha、K_2O117.9kg/ha,稻谷产量可达11196.7kg/ha,氮、磷、钾三要素之比是2:1:1-2.  相似文献   
60.
以冈优527、D优363、汕优63为材料,设4个不同水分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生育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前期) 浅水灌溉(孕穗期) 干湿交替灌溉(抽穗-成熟期)的灌溉方式,可促进叶片和根系生长,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高,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植株生理活动旺盛;其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高于淹水灌溉。湿润灌溉有利于根系生长,延缓根系和叶的衰老;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比淹水灌溉略高。旱种抑制水稻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比淹水灌溉显著降低。因此,湿润灌溉(前期) 浅水灌溉(孕穗期) 干湿交替灌溉(抽穗-成熟期)的灌溉方式更有利于稻株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冈优527、D优363的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汕优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