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篇
  140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青海大通北川河流域山地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模式植冠层截留量、枯枝落叶层的容水量、土壤总持水量随着林分植冠层生物量和枯枝落叶层现存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时,在林分总蓄水量中,土壤持水量所占比值较大(〉97%),而土壤稳渗速率随着土壤总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1)在浅山区,植冠层截留量和枯枝落叶层的容水量以模式D(中国沙棘)最大,分别为1.43mm,1.87mm;土壤持水量和林分总蓄水量以模式C(青杨+枸杞)最大,分别为327.88mm,329.07mm,稳渗速率则以模式A(川赤芍)最大,为4.8mm/min。(2)在脑山区.植冠层截留量、枯枝落叶层容水量、土壤总持水量、林分总蓄水量和稳渗速率均以模式F(青海云杉)最大,依次为2.37mm,6.24mm,323.3mm,331.91mm,6.8mm/min。  相似文献   
52.
煤矸石山重金属元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煤矸石及其周围土壤、水体、大气,以及煤矸石山上植物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有关研究分析表明1)我国大多数矿区煤矸石属于普通固体废弃物,重金属元素超标倍数不大;2)煤矸石山对周围土壤、水体、大气影响较小,但其本身不宜生产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产品;3)煤矸石植被恢复后,大多数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蔬菜限量物质指标.  相似文献   
53.
毛乌素沙地南缘赖草生育期蒸腾速率过程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的赖草(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 Trin.)蒸腾速率过程线进行了研究。数据处理上,打破赖草全生育期特定时间蒸腾速率的季节限制,对其进行了重新排序.得出赖草不同概率下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过程和平均日蒸腾速率过程线,并得到各种概率的蒸腾速率和全生育期平均蒸腾速率日变化过程线方程,不同概率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与有关学者得到的结论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4.
青海大通山地退耕还林土壤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渗吸性能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征之一,是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双环渗透仪法,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科技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退耕地土壤渗吸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土壤的总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等物理性状与土壤的稳渗速率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基本呈增大的趋势;土壤渗吸过程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突出表现为初渗速度极大,而随着渗透时间的进行,其逐渐减小直至趋于某一常数亦即稳渗速度的过程;不同退耕年限土壤的渗透性能存在差异,同样渗水量退耕还林土壤最大渗透速率是农耕地的11.37倍,渗透深度为10.59倍。退耕还林后土壤的渗透性能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55.
青海大通县山地退耕还林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了青海省大通县不同退耕年限云杉林+中国沙棘植被根系状况、土壤容重、入渗性能及抗冲性能,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指出了前三者对后者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地下根系逐渐增多,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初渗率、稳渗率、抗冲性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与农耕地相比,土壤表层(0~20cm)有效根(根茎<1mm)对土壤抗冲性能的强化值,按照退耕年限(8年,14年,19年,27年,50年,55年)依次为25.94%,36.42%,63.40%,137.04%,415.17%,708.13%.土壤表层(0~20cm)容重、稳渗率与土壤抗冲性的皮尔逊相关均达0.01显著水平;表层<1mm根系密度与抗冲性以及与其对抗冲性的增强值的变化规律分别符合指数方程y=0.6662e6E-06、y=12.228eIE-05x,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6,0.9784.  相似文献   
56.
以山西省东大煤矿为例,对采煤沉陷区沉陷前后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及景观异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数量、面积的变化,以及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造成地表移动变形产生的裂隙、陷坑、塌方或滑坡等,致使土地被分割破碎,斑块数量增加而面积减小,植被毁坏,生态环境向着不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7.
高艳鹏  赵廷宁  骆汉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1):103-108,261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径流小区为试验点,研究了于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坡面表层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对地表土壤水分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现中等变异。15°阳坡土壤含水量小于35°半阳坡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降雨量具有良好的同步性,而10—20cm土层和2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同步性较差。植被覆盖度越高,其土壤平均含水量就越高,植被覆盖度达到40%时,中坡和下坡的剖面各层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土壤平均含水量从坡顶到坡底逐渐增加。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8.
<正>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Mey.)、踏郎(H.mongolicam turcz.)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asa L.)是半干旱地区沙地的主要固沙植物种,目前大多用其营造纯林。花棒、踏郎植苗造林成活率甚低,且病虫害相当严重,直播造林鼠害严重(有时可达100%);紫穗槐固沙林,采用小规格苗、高密度、格状或行状造林,4年左右可固定流沙,但以后生长逐渐衰退,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稳定性差。而营造乔、灌混交固沙林,目前缺乏理想的乔木混交树种;灌木混交造林,过去研究较少,未见系统报道。我们于1975—1985年对三种灌木固沙造林方法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59.
60.
为研究影响飞播植物保存率的主要因子,我们以榆林飞播区的二种主要沙地类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因子的调查研究。第一种类型丘间地小,地下水位很深,沙丘密集。第二种类型沙丘稀疏,丘间地较宽,地下水位浅。第一类型区调查了12个因子,第二类型区调查了16个因子,所得数据在Z80电子计算机上用BASIC语言程序做了逐步回归,所得结论的规律性是一致的。影响飞播植物保存面积率的主要因子有:沙丘迎风坡的面积,植物群体面积,幼苗密度,沙丘是否成链,沙丘的坡型以及植物高度,冠幅等。研究结果为选择飞播区的立地条件及提高飞播成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