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1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由黑洞的熵计算其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黑洞热力学第一定律,由黑洞的熵来计算黑洞的温度.由此方法算出的史瓦西黑洞和克尔-纽曼黑洞的温度与以前的结果相符,Vaidya黑洞的温度与引入新的乌龟坐标变换后算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2.
指出了电动汽车的出现深受人们的喜爱,也为环保和节能做出了贡献,但电动汽车充电不方便的问题也十分常见。用于光伏储能式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桩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此,介绍了光伏储能式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的方法,然后,详细探讨了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理论研究中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光伏电池的特性,以及光伏储能式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的设计。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如何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进行循环综合利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为验证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进行设施大棚CO_2施肥是否是一条理想的农业废弃物利用途径,现对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进行设施大棚CO_2施肥的意义和优势进行阐述,对该技术的难点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对此新技术在青海省果洛州日光温室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4.
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对稻麦轮作系统碳氮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量施肥和秸秆的处理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并因此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采用DNDC模型对减量化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下稻麦轮作系统中碳氮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模拟,从而筛选适用于上海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的最佳农田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减量化施肥与秸秆还田均能显著影响稻麦轮作系统的氮素流失、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碳储量变化。75%CK+SR处理即减量25%施肥量同时采用秸秆还田是适用于上海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的最佳农田管理措施,能够在获得最佳水稻产量的同时有效减少41.67%的氮素流失量和51.85%的N_2O排放量。虽然秸秆还田会增加稻麦轮作系统的CH_4排放量,但同时也能显著增加土壤的碳储量。减量化施肥50%的处理(50%CK和50%CK+SR)则会导致水稻减产3.06%~9.90%。与目前上海地区传统的田间管理措施CK相比,75%CK+SR能够有效改善稻麦轮作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结果为我国稻麦轮作系统碳氮流失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为分离纯化花生芽中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白藜芦醇化合物及研究其抑菌功效,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该研究通过静态吸附-解吸试验,从16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中确定白藜芦醇较佳纯化树脂,并对其动态吸附-解吸条件优化,采用倍比稀释法、抑菌生长曲线及细胞膜通透性变化评价纯化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SA-40大孔树脂为花生芽白藜芦醇较佳纯化树脂,其吸附条件为:上样浓度120.00 μg/mL,速率1.00 mL/min,pH值4.2,上样量8.00 mL/g;解吸条件为:80%乙醇溶液,pH值6.6,流速1.00 mL/min,白藜芦醇纯度可达84.0%;利用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纯化后样品进行鉴定分析,发现纯化物中主要成分为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纯化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μg/mL,在此浓度下可显著增加细胞膜通透性(P<0.01),破坏细胞壁完整性,造成胞内蛋白质严重泄露,最终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死亡。该研究可为花生资源综合深度利用及天然抑菌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6.
小麦光腥黑粉菌热力杀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粉在90℃,100℃,110℃,120℃,125℃,130℃,135℃和140℃进行了干热杀菌试验,在70℃,相对湿度70%,75%,80%,85%,90%,75℃,相对湿度65%,70%,75%,80%,85%,80℃,相对湿度55%,65%,70%,75%,85%;85℃,相对湿度60%,65%,70%,80%,90%进行了湿热杀菌试验,并通过焓增量值同杀菌时间TD  相似文献   
47.
运用抗根结线虫基因Mi簇中Mi-1.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对28种烟草进行抗根结线虫基因同源序列的初步分析。在28个烟草中,扩增出101条DNA片段,大小0.1~4 kb,主要集中在0.5~1.5 kb之间,多态性片段78条,占77.2%。将烟草的抗性鉴定结果,与Mi-1.2同源序列的相似性对比分析,发现抗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3号小种的烟草,被扩增的Mi-1.2同源序列片段,比感病烟草的多。表明Mi-1.2同源序列多态性,与烟草抗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3号小种的特性相关。这一结果和理论上品种与抗病基因相关的DNA条带越多,该品种的抗病性越强符合。  相似文献   
48.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是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关键内容和焦点,通过分析甘州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甘州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0年间,甘州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总体趋势为少数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得到缓解;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略微有所升高,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较2005年相比更为平衡;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也稍有增加。而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甘州区生态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规划合理,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期望通过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生态用地结构与强化土地生态功能,以确保生态安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9.
水稻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离子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亚细胞、细胞、器官乃至有机体内所有矿质元素的组合称为离子组。离子组是植物化学元素指纹,能够定量、精准地反映环境因子驱动下植物体产生的无机化学响应。为探求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离子组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长期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水稻籽粒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和元素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土壤中可利用态元素向水稻籽粒中的转移效率。21种元素含量通过高通量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各元素处理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在水稻籽粒中的浓度顺序为:KPMgCaMnZnFeCuRbNaBaMoBNiSrAsCrCdSeCoCs。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离子组有显著影响,第1主成分占总变量的32.7%,区分了有机和绿色种植模式;第2主成分占总变量的27.1%,将常规种植模式和另外两种模式区分开。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水稻籽粒离子组有显著影响。与常规种植相比,绿色蛙稻模式下籽粒第1主族元素K、Na、Cs、Rb含量显著增加21%、31%、59%、72%,Mn、Cd的含量显著增加23%、441%,B和Cr的含量显著降低63%和51%;有机模式下水稻籽粒中Co、Ni和Cd含量分别增加60%、286%和488%,而Ca、B、Mo、Sr和Cr的含量显著降低38%、60%、20%、27%和96%,而同主族元素间的竞争并未发现。因此,从水稻必需元素吸收角度出发,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优于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但绿色和有机蛙稻种植模式对一些非必需元素的吸收也为水稻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因此,科学的养分管理和合理种植结构的调整对保证水稻食品的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高效分离连翘叶片原生质体的条件,并以PEG介导进行瞬时转化,为连翘基因的同源表达提供技术。【方法】以金叶连翘(Forsythia koreana‘Suwon Gold’)组培苗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分析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5,20,25 g/L)、离析酶质量浓度(3,5,7 g/L)、甘露醇浓度(0.2,0.4,0.6 mol/L)及酶解时间(5,7,9 h)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探索最优酶解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分离原生质体,之后以PEG介导转化pSuper1300::GFP质粒,研究其遗传转化效果。【结果】L9(34)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的金叶连翘叶片原生质体产量为1.17×106~5.71×106 g-1,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离析酶质量浓度,且4个因素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原生质体活力为81.19%~90.69%,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离析酶质量浓度,且其对活力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最佳酶解条件为:在20 g/L纤维素酶、5 g/L离析酶、0.2 mol/L甘露醇的混合液中酶解9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为5.57×106 g-1,活力为86.79%。PEG介导法结果显示,以GFP为报告基因,在转化后的金叶连翘原生质体中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结论】获得金叶连翘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且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活力较高,能够成功进行瞬时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