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4篇
  34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智能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田间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的智能化监测,本研究对本文作者前期研发的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害虫智能监测设备进行了田间应用和评估。研究发现,该智能监测设备的实时采集数据和人工计数数据所反映的草地贪夜蛾高峰期均为9月20日-9月22日、10月14日-10月22日和11月4日-11月6日,自动计数的平均准确率达75.03%;桶形诱捕器仅监测到9月20日-9月22日和10月14日-10月22日这2个高峰期,但整个监测期间桶形诱捕器诱集到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与智能监测设备监测到的种群数量没有差异(Z=-0.784,P=0.433)。此外,该智能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表明: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明显的昼夜活动节律,而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当日平均温度≥16℃时,大多在18:00后开始活动,晚上12点左右达到活动高峰期;当日平均温度<16℃时,草地贪夜蛾成虫整体活动性不强,但在16:00-16:59和23:00-00:59出现两个活动小高峰期。以上结果表明,基于性诱和物联网的智能化监测可以用于草地贪夜蛾的远程实时测报。  相似文献   
103.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8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经乙腈+水+甲酸混合溶液提取后,用HLB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用甲醇复溶,进行LC-MS/MS分析。该方法在10min内完成对18种磺胺类药物的分析。磺胺类药物的线性范围为1~10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l8种磺胺类药物的方法检出限在0.05~0.48μg/kg之间,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64.9%~104%之间,6次空白加标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8%~15.9%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土壤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4.
为准确、快速地获取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制定数据采集规范,研制基于Android平台的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调查人员手持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野外实地信息采集,通过无线网络将外业系统采集的数据传给内业系统分析处理。外业系统负责调查点位置信息自动获取、生境信息记载、图像采集、声音采集等操作;内业系统负责实时接收调查结果,经分析处理后打印输出或导出 EXCEL存档。该系统将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取代传统的纸笔记录,简化野外考察的流程,提高了生态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数据质量,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野外考察提供便携的数据采集工具。  相似文献   
105.
斯氏尖叶瘿螨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斯氏尖叶瘿螨的发育起点为5.373±1.39℃,有效积温为170.07±14.64日度。在21℃下,完成一代需11天。南京地区年发生22~23代。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结果表明:净生殖率(Ro)为6.2496;世代平均周期为10.8357天;周限生长率为1.1843;内禀增长率(rm)为0.1691。光周期变化对此螨不会诱发滞育。33℃对卵孵化有影响,并导致孵化后大量死亡。35℃时卵不能孵化。成螨的过冷却点为—25.44±0.5℃。田间种群密度在1月下、5月下和10月下~11月中出现三次高峰,药剂防治在4月下~5月上和11月为宜。  相似文献   
106.
车辆牵引力控制系统控制算法仿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提出车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对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和适应性进行仿真研究。建立了汽专加速过程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PI控制方法和逻辑门限控制方法设计了油门控制系统和驱动轮制动控制系统,并设计了路面自动识别系统,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控制算法能有效抑制各工况下驱动轮的过度滑转,改善加速性能,并能准确识别路面附着的变化,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7.
阿维菌素土壤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方法】应用平衡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5种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土壤对阿维菌素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且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性有着明显差异;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uendlich方程,其吸附常数Kaf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自由能为10.9859~25.1538 kJ•mol-1。【结论】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水稻土、菜地土和山地红壤上吸附的阿维菌素具有显明的增溶作用,而对山地黄壤和盐碱土则有着增加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为实现烟农对烟草病虫害信息的管理,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Access开发了烟草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烟草病虫害信息的输入、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系统不仅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且系统稳定,具有功能全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9.
为确定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最佳试验条件,采用外标法定量,对样品的提取净化方法和气相色谱的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经试验确定的色谱条件为:起始温度180℃,最终温度270℃,并保持15min;样品提取净化条件为:以石油醚-丙酮(V/V,3:1)为提取液,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液(V/V,9:1)进行洗脱。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表明:在0.008-0.8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3;回收率为80.7%-105.8%,相对标准偏差为1_8%~8.9%,最低检出限为0.0003-0.0042mg/kg。此方法灵敏度高,净化效果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寒地黑土区不同水磷管理模式对水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探讨水稻抽穗期根系性状与磷肥吸收效率的关系,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2种灌溉模式(F:淹灌,C:控灌)和6种施磷量(P0:0 kg/hm~2,P1:15 kg/hm~2,P2:30 kg/hm~2,P3:45 kg/hm~2,P4:60 kg/hm~2,P5:75 kg/hm~2),研究了不同水磷管理模式对水稻成熟期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和植株磷素积累量、磷素利用效率、磷肥吸收效率和磷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模式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产量、有效穗数、结实率、籽粒磷素积累量和植株磷素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收获指数、磷素收获指数、磷素籽粒利用效率和磷素干物质利用效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磷肥吸收效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则呈降低的趋势。CP2和FP3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产量、有效穗数、结实率、籽粒磷素积累量和植株磷素积累量分别达到两种灌溉模式下不同施磷水平的最大值,CP2和FP3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CP2处理的水稻磷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FP3处理(P0.05),因此,CP2处理为本试验中最优的水磷运筹模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磷素积累量与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植株磷素积累量与根干质量和根长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通过适宜的水磷运筹模式,可以创造良好的根系形态,提高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磷素积累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及磷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