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篇 |
农学 | 1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11篇 | |
综合类 | 40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45篇 |
畜牧兽医 | 7篇 |
园艺 | 4篇 |
植物保护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估计物种的真实和潜在分布区,已成为区域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关键的生态过程未能被有效纳入到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框架中,从而为解释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的结果带来了诸多困惑。鉴于此, 总结了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基础;系统探讨了物种分布模型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特别指出了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重点阐述了物种分布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物种分布模型与生态位理论、源-库理论、种群动态理论、集合种群理论、进化理论等具有重要的联系;正确理解物种分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有赖于对影响物种分布的3个主要因素(环境条件、物种相互作用与物种迁移能力)做出定量的分离;目前物种分布模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未能将物种的相互作用和物种的迁移能力有效纳入到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应该加强模型背后理论框架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整合物种相互作用过程、种群动态过程、迁移过程和物种进化过程等内容。研究还认为,从更高的理论层次模拟功能群和群落结构将是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碳晶电热板在日光温室黄瓜冬季育苗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碳晶电热板在日光温室冬季黄瓜育苗中的应用效果,以日光温室正常培养(不加温)和发热电缆(敷设功率为100W/m2)加温为对照,研究碳晶电热板加温对基质温度、耗电量、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以日光温室正常培养(不加温)为对照,研究隔热层在碳晶电热温床育苗中的节能效果差异。结果表明:1)80W/m2敷设功率的碳晶电热板加温的夜间基质温度能达到并保持目的温度(18℃),比对照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分别高12.1和6.07℃,比发热电缆处理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分别高7.0和3.05℃,耗电率比发热电缆处理的减少34.4%;2)黄瓜出苗时间为1.3d,比对照处理减少4.0d,比发热电缆处理减少2.0d;3)80W/m2碳晶电热板加温处理的黄瓜壮苗指数比对照处理增加144.4%,比发热电缆处理增加46.7%;4)与不使用隔热层的碳晶电热温床相比,使用聚苯乙烯板和无纺布制作成的隔热层的电热温床的日平均温度分别提高2.3和1.9℃,耗电率减少22.6%和21.2%,黄瓜壮苗指数提高50.0%和43.8%。说明碳晶电热板加温是适合我国华北地区冬季设施黄瓜育苗的加温方式,敷设功率以80W/m2为宜;聚苯乙烯板和无纺布是适合碳晶电热温床使用的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罗氏沼虾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性成熟的雌虾必须经过生殖蜕皮方可交配、产卵;受精卵粘附于腹肢刚毛上;在水温24℃左右的条件下,幼体孵出约需27天;性成熟雌虾能多次产卵。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来看, 2018年是该战略实施的起始年。而对于海南省来讲,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其“三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战略。海南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特区之一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此来促进海南现代农业的发展。虽然目前海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整体趋势较好,但是仍遇到了一定的阻碍。文章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海南现代化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提出海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这不仅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在海南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有助于海南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而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系统观察了隆线潘夏卵的胚胎发育。根据胚胎外部形态学特征,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卵期、长胚期、双复眼期和单复眼期四个主要时期,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隆线涵夏卵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实验得知,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隆线涵夏卵胚胎发育的特征密切相关,卵期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长胚期略有上升,但从双复眼期至胚胎准备孵化期间又持续下降。随着隆线潘夏卵胚胎的发育,可溶性蛋白的组成由大分子量的蛋白向小分子量的蛋白转化;在所有的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的含量最高。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氨基酸是隆线涵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不仅用于胚胎发育组织和器官的构建,而且为胚胎发育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精子发生、成熟精子的形态以及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特征。多刺裸腹溞雄性生殖系统包括1对精巢、1对输精管和1个生殖孔。精巢壁薄,由电子密度不同的2层结缔组织膜组成。生殖孔位于尾爪底部,其周围无类似交媾器等其他附属结构。多刺裸腹溞的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4个主要时期。精原细胞呈椭圆形,核染色质较分散,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精母细胞由于挤压呈多角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核基质和染色质分别位于细胞核的一侧,细胞质中存在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呈片层状。精子细胞向精子分化,形态上纵向拉长,细胞核也纵向伸长;细胞质中线粒体数量增多,个体增大,且部分线粒体内嵴溶解,形成空泡状的衍生物;内质网大量发生。成熟精子弯曲成棒形,细胞核变小,呈圆形,位于精子的中央。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精子外表面光滑无附属结构。在整个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双层核膜结构完整且清晰。此外在精巢中还存在巨大细胞。 相似文献
10.
甲壳动物十足目的大多数种类,其受精卵自产出后就附着于亲体腹部,并完成胚胎发育过程直至孵化,这对于胚胎的发育、保护和幼体散布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胚胎的附着机制较为复杂,与刚毛、卵柄、卵索、卵膜和黏液腺有关:卵柄和卵索的形成决定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卵膜的变化影响着胚胎的附着;黏液腺在胚胎附着过程中形成卵柄和外层卵膜,胚胎是依靠卵柄或卵索附着于腹肢的刚毛上,进而完成胚胎发育过程。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胚胎及其附着结构。结果表明,胚胎附着与母体腹肢的结构、黏液腺分泌的黏液相关,也与胚胎表面结构、次级卵膜的形态和结构密切相关。原肢底节和内肢刚毛密而长,基部有细小的分支,有利于胚胎的附着,外肢刚毛羽状则有利于胚胎的托附和保护。抱卵雌虾腹肢的原肢和内肢上布满腹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携卵刚毛中空、壁厚,刚毛外壁由微绒毛状结构组成,扩大了携卵刚毛的表面积,以利胚胎附着。胚胎外表面由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组成,次级卵膜主要由卵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参与形成。排卵时,受精卵依靠坚韧的次级卵膜相互粘连,同时,部分受精卵在刚毛上滑动、旋转,并借助次级卵膜逐渐形成了卵柄或卵索固着在腹肢刚毛上。从受精卵到胚胎孵化,胚胎之间最主要的连接方式是依靠次级卵膜的连接。胚胎的表面有许多褶皱和黏液,利于胚胎的附着以及胚胎对溶氧和小分子物质等的通透。以上结构与附着相适应,保证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和幼体的正常孵化。本研究旨为进一步认识甲壳动物胚胎附着机制、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67-7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