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7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概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家.种植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的1/4.马铃薯是我国第5大粮食作物,同时.兼备菜用和经济作物等多种功能.加快马铃薯生产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和满足市场需求,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2.
笔者研究了经过γ射线辐照处理的商品草莓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保鲜期,研究表明2kgy的辐射处理可以有效的消除商品草莓上大部分霉菌的滋生,为草莓的保鲜提供了很好的初始状态,从而延缓草莓腐烂变质速度;2kgy辐照剂量可使密封装商品草莓保鲜期延长到5.5d(室温)和11d(低温),可使非密封装商品草莓保鲜期延长到3.5d(室温)和14d(低温)以上。  相似文献   
63.
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及提质增效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保护蜜蜂安全,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通过对28个示范区13种作物的试验示范,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增产、提质、增收效果显著。笔者总结出4种推广模式,分析了其增产、提质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并对示范区的进一步建设、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的集成组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4.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研究小陇山3个类型锐齿栎天然林的直径分布和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王安沟100多年未经人为干扰的锐齿栎天然林和响潭沟皆伐迹地上经近40年封山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均表现为异龄林的直径分布特征,但从q值来看,王安沟锐齿栎天然林直径分布较响潭沟次生林更加合理,白营西沟择伐林的直径分布虽然表现为小径木占的比重比较大,但各径阶间的变幅平缓,有明显人为干扰的痕迹;王安沟锐齿栎天然林和白营西沟次生林林木个体分布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489和0.487,林分内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响潭沟次生林林分角尺度均值为0.520,其林木水平分布格局表现出轻微的团状分布,群落还处于演替的早期阶段;3个林分中王安沟锐齿栎天然林的树种隔离程度最高,响潭沟次之,白营西沟最低,混交度分别为0.598,0.542和0.451;白桦、华山松在不同的林分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从王安沟锐齿栎天然林、响潭沟次生林到白营西沟择伐林表现出大小比数依次降低的趋势,而锐齿栎、漆树等树种则在3个林分中所处的地位一致;人为干扰对白营西沟次生林的结构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的树种多样性和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直径分布、林层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标,对小陇山百花林场王安沟经营区锐齿栎天然林样地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栎天然林群落的树种组成十分丰富,树种多样性较高,群落中具有构成当地森林群落的主要树种,结构特征为复层异龄林;在水平结构方面群落中,林木个体分布的角尺度均值为0.489,林分内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为0.598,处于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比例高达78.6%;群落中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林木个体的优势排列顺序为:白桦>湖北花楸>漆树>锐齿栎>三桠乌药>华山松>少脉椴>鹅耳枥>青榨槭>膀胱果;在垂直结构方面,群落的平均林层数为2.3层,垂直结构复杂,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66.
新疆作为我国主要的葡萄种植和生产加工区域,其悠久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光热资源等条件,生产出优质的葡萄享誉国内外。近年来,随着新疆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葡萄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种植面积、产量和深加工能力大幅提高,其产量占全国60%以上,新品种的繁育、栽培、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得到提高和发展。然而,新疆葡萄生产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制约了葡萄的规模化发展。果农对葡萄生产机械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应该从开沟种植、扒藤上架、修剪整枝、施肥打药、采收等的全程机械化作为葡萄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森林结构参数与取样面积之间的关系,确定评价天然林状态特征的最小取样面积,为指导天然林生态监测与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陇山林区天然林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块面积为1hm2的天然林固定监测样地,采用巢式取样法,按照10m×10m,20m×20m,…,90m×90m的嵌套方式设置取样面积,分析树种数、树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林木株数、胸高断面积、树种隔离程度(混交度)、林木分布格局(角尺度)与取样面积之间的关系,采用对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分别对样地树种-面积、Shannon-Wiener指数-面积进行拟合。【结果】树种数、树种多样性与取样面积的曲线特征均为初期急剧上升,而后逐渐趋于平缓,曲线拐点出现在取样面积1 600和2 500m2处。树种-面积模型和Shannon-Wiener指数-面积模型均以逻辑斯蒂模型为最优。不同取样面积下每公顷林木株数和胸高断面积的估算值与实测值比较结果表明,当3块样地取样面积增大到1 600m2时,每公顷林木株数估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均降至10%以下;1、2号样地取样面积增大到1 600m2、3号样地取样面积增大到2 500m2时,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估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均降至10%以下。混交度分析表明,当取样面积较小时,混交度各频率分布表现为无规律,3块样地平均混交度趋于稳定的取样面积依次为1 600,2 500和900m2。角尺度分析表明,1号样地中各取样面积的平均角尺度均表明林地中林木为聚集分布,但当取样面积2 500m2时平均角尺度上下波动较大;2号样地中当取样面积≥900m2时平均角尺度趋于稳定,林地中林木表现为聚集分布;3号样地中当取样面积≥2 500m2时平均角尺度趋于稳定,林地中林木表现为随机分布。【结论】当取样面积达到2 500m2时,各参数所表现的规律均趋于稳定,因此,在小陇山林区研究天然林结构特征的最小取样面积应不小于2 500m2。  相似文献   
68.
我国苹果园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及减量增效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黄土高原主产区(甘肃、陕西、山西)和环渤海湾主产区(山东、辽宁)5省10市18县(市、区)苹果种植户或专业合作社果园2015年用药情况。结果表明,两大苹果主产区的苹果园全年平均施用农药6~8次;防治病害和虫害的平均次数分别为7.93药次和9.37药次,防病与治虫总次数达17.30药次;平均每次施药时使用药剂约2.5种。全年所用农药种类共178种,其中,化学杀虫(杀螨)剂69种,化学杀菌剂89种,生物杀菌剂和抗生素类药剂15种。化学农药所占比重较大。单位面积果园农药使用量为5~40 kg/hm~2。各地施药水平总体差别较大。苹果园农药使用风险依然较高。针对当前苹果园农药使用中的不合理情况,提出有助于实现苹果园农药减施增效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评价林分状态特征,为小陇山林区典型林分类型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升和恢复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选取林分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年龄结构、树种多样性、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分长势、顶极种或目的树种竞争、林木健康和林分更新等10个林分状态描述指标,对小陇山5种林分类型进行状态评价。[结果]百花阴崖栎类针阔混交林林分状态(ω=0. 478)处于状态一般等级;百花仙坪王安沟栎类针阔混交林林分状态(ω=0. 551)处于状态较好等级;百花仙坪王安沟阔叶混交林林分状态(ω=0. 478)处于状态一般等级;龙门姚坝油松天然林(ω=0. 498)处于状态一般等级;麦积董水沟针阔叶混交林(ω=0. 235)处于状态极差等级。[结论]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能够对小陇山林区典型森林类型进行定量描述,评价结果符合现实林分的实际情况,能对林分状态提供直观可靠的"诊断"依据,进而提供可操作的促进林分健康稳定生长、提升森林质量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70.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农作物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大多在15%~45%之间,客观证实了不同病虫发生级别相同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病虫发生量与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理论上为逻辑斯蒂曲线关系,另一方面病虫发生级别的判定存在着人为的经验感知比较,加之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一般低于50%,为统一简化关系且便于计算,我们将病虫1~5级相邻发生级别间自然危害损失率近似确定为倍率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