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广西兴宾蔗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西兴宾蔗区的种蔗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N、P、K含量处于中等或中下水平,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各种微量元素中,B最为缺乏,其次是S、Mg,Zn、Cu和Mn也有可能缺乏。因此在甘蔗施肥时应该十分重视N、P、K肥的施用,并配合施用B、S、Mg等中微量元素,适当考虑施用Zn、Cu、Mn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南方赤红壤蔗区基于甘蔗产量与土壤磷素平衡的磷肥施用量,为该地区农田磷素高效利用与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2016年在广西甘蔗主产区(南宁市武鸣区)布置田间定位试验,共设5个磷肥施用量水平,分别是0(P0)、75 kg P2O5·hm-2(P1)、150 kg P2O5·hm-2(P2)、300 kg P2O5·hm-2(P3)和 600 kg P2O5·hm-2(P4),连续3年测定甘蔗蔗茎、蔗叶产量和土壤Olsen-P含量,采用Mitscherlich模型拟合蔗茎产量对Olsen-P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并分析植株磷含量,计算甘蔗吸磷量,磷肥利用率和磷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与P1处理相比,P2处理蔗茎产量显著提高8.3%(2014年)、18.0%(2015年)和15.5%(2016年)。蔗叶和地上部产量均以P2或P3处理最高,但不同施磷量间蔗茎、蔗叶和地上部产量整体无显著差异。P2—P4处理蔗茎磷累积量、蔗叶磷累积量和地上部磷累积量也相当。土壤Olsen-P含量、磷素表观平衡量和磷素盈余率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磷素表观回收率和磷素偏生产力随施磷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以P1处理最高,显著高于P3和P4处理。Mitscherlich方程拟合获得Olsen-P农学阈值为13.4 mg·kg-1。相关分析表明,施磷量与磷素盈余率、磷素盈余率与土壤Olsen-P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小鱼0.01);磷素盈余率与甘蔗蔗茎产量呈极显著二次相关(P小鱼0.01),与磷素表观回收利用率、磷素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指数相关(P小鱼0.01)。当施磷量为40.9 kg·hm-2时,磷素盈余率为0,土壤Olsen-P含量为15.87 mg·kg-1,甘蔗蔗茎产量为 94.2 t·hm-2。线性加平台拟合下的优化施磷量,土壤磷素盈余率为216.2%—232.7%,土壤Olsen-P含量为24.7—25.4 mg·kg-1,甘蔗蔗茎产量为99.7—100 t·hm-2。【结论】在Olsen-P含量较高的蔗区,40.9 kgP2O5·hm-2施用量能维持土壤磷素平衡,保持土壤适宜的Olsen-P含量,获得较高的产量与磷肥利用率,可以作为推荐的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不同环境下甘蔗亲本配合力及组合遗传值,筛选出适宜南宁、崇左和来宾蔗区的亲本和组合,为合理利用甘蔗种质资源及加快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选育及引进的129份甘蔗材料为亲本组配119个组合为材料,在南宁、崇左和来宾试验点同时进行评价试验,对甘蔗锤重和锤度进行亲本、组合及地点的联合方差分析,并分别对3个试验点的锤重和锤度进行亲本配合力及组合遗传值分析,以相关系数法评价不同试验点间锤重和锤度的亲本配合力及组合遗传值的相似性。【结果】组合、母本、父本及地点在锤重和锤度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 0.01,下同),组合×地点互作在锤重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 0.05,下同)。在母本GCA方面,在南宁试验点,GT04-112、GT08-212、GT06-3283、FR00-306、ZZ50、GT04-1560、GT03-591、YZ99-596、GT02-761和GT11-639等母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崇左试验点,GT04-112、GT03-591、GT08-212、GT08-10、GT11-639、FR00-306、GT94-119、GT09-98、GT06-1215和K86-138等母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来宾试验点,YZ99-596、GT04-112、GT06-3283、YT00-236、LC03-296、YG24、GT05-1141、GT11-08、GT11-639和GT06-244等母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父本GCA方面,在南宁试验点LT07-95、GT94-10、CP84-1198、ROC22、YT00-236、GT00-122、GT11-639、GT06-1238、YT03-373和YunY06-9等父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崇左试验点ROC22、GT00-122、GT94-10、GT08-1497、LT07-95、YT93-159、YuanL8、GT03-1403、FR93-979和YT93-373等父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来宾试验点PR83-1248、GT04-2679、GT04-1023、LT07-95、CP84-1198、YT00-236、ROC22、YZ06-80、YG22和GT08-1235等父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组合遗传值方面,在南宁试验点,GT08-212×GT94-10、FR00-306×LT07-95、YZ99-596×YT00-236、GT04-1560×CP84-1198、ZZ50×ROC22、GT03-591×YC90-33、GT02-761×ROC22、GT04-112×GT00-122、YT99-66×ROC22和YZ99-596×CP01-1178等组合的锤重和锤度组合遗传值较高;在崇左试验点,GT06-1215×GT06-1238、GT03-591×YC90-33、GT04-112×GT00-122、GT94-119×ROC22、GT04-1560×CP84-1198、GT08-212×GT94-10、GT08-10×GT04-2679、GT02-761×ROC22、FR00-306×LT07-95和GT11-639×GT03-2309等组合的锤重和锤度组合遗传值较高;在来宾试验点GT04-112×L5-8、GT07-229×GT04-2679、GT06-3283×PR83-1248、YZ99-596×YT00-236、LC03-296×GT04-1023、YG24×LT07-95、GT06-244×CP84-1198、FR00-306×LT07-95、GT08-10×GT04-2679和FR93-257×GT06-244等组合的锤重和锤度组合遗传值较高。锤重和锤度的亲本GCA和组合遗传值在3个试验点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11~0.745。南宁试验点与崇左试验点间在锤重和锤度的亲本配合力和组合遗传值的相关系数最大,相似性最高。【结论】不同试验点间锤重和锤度的亲本配合力及组合遗传值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南宁、崇左和来宾的不同蔗区应根据各地试验结果分别选取适宜本地的亲本和组合。  相似文献   
54.
基于滴灌条件下的甘蔗施肥减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甘蔗减量施肥对甘蔗养分吸收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科学地指导甘蔗灌溉栽培和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滴灌减量施肥处理对甘蔗不同生长阶段(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量和吸收强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甘蔗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显著提高;滴灌技术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虽然显著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降低了生产用肥成本,但较高的滴灌设备投入导致纯收益低于无灌溉的常规施肥处理;滴灌区减量施肥(土层施肥)+滴灌施肥方式虽然同样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成本,但由于极大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甘蔗产量,从而使该处理的纯收益显著高于无灌溉的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55.
[目的]实现农业种质库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推动GM二维码(以下简称“GM码”)技术在农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发展.[方法]通过介绍国际标准GM码技术特点及优势,分析GM码技术在农业种质库管理的应用模式,提出基于GM码技术的种质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路径.[结果]GM码技术在种质库管理中的系统架构主要模式分为固定(或本地)库存识别系统架构、移动识别系统架构等.在系统架构的构建时,应重点解决种质库库存数据库系统平台的确立和建立、GM码生成设计、终端识别模式确定等环节,即可构建种质库管理系统.[结论]为GM码技术在国内农业领域中的普及和推广奠定基础,建议农业有关部门对GM码技术在农业各领域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广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香蕉幼苗时期对K+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特征。【方法】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研究香蕉幼苗对K+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用根干重作为Michaelis-Menten方程的Vmax量纲较为合理,当K+浓度为560mg/L时,香蕉吸K+速度最快,吸钾量最大;当香蕉钾吸收量达到最大钾吸收量的1/2时,溶液中K+浓度(Km)为129.2mg/L。【结论】香蕉对K+的吸收量随着溶液中K+浓度的增加而增加,K+吸收动力学曲线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Vmax量纲不同,所得到的K+吸收动力学参数值也不同。  相似文献   
57.
 扩增、测定和分析了云南省东方蜜蜂16个地理居群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获得的蜜蜂科3个其它种的16S rRNA序列,以离颚细蜂科的Vanhornia eucnemidarum为外群,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重构了它们的种系发生关系。结果显示,云南省东方蜜蜂16S RNA基因部分序列很保守,不同地理居群均得到435bp完全一致的基因序列;通过对蜜蜂科4个种的种系发生关系分析发现,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位于一个姊妹枝,而熊蜂与无刺蜂位于一个进化枝,4个种得到了有效的区分。因此,16S rRNA可以作为一个理想的分子遗传标记用于蜜蜂科种间鉴定和种系发生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58.
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新时期科技创新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分析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现状,提出应引入科研质量管理理念、营造人性化的管理氛围、优化人才和成果激励机制、加强交流合作、激发科技协作攻关合作共赢精神、建设一支专业复合型科研管理队伍等思路,以推动科研管理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糖42号(GT42)宿根蔗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GF98-296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计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T42宿根(A)、GT42种茎直接补种于GT42宿根(B)和自然状态GT42宿根(CK)3个处理,在GT42宿根苗期1-4张叶片时期实施补种,并调查各个处理的农艺性状及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A处理产量达到77.93t/hm2,分别比B处理和CK增产14.15t/hm2、19.79 t/ hm2, 增幅分别达22.18%和34.03%,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B处理的产量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处理均不影响GT42宿根的发株、成茎、产量和蔗糖分;A处理的GF98-296蔗茎蔗糖分略高于GT42宿根;通过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T42宿根,蔗农增收5506.6元/hm2,制糖企业可增加工业产值14813.2元/hm2。[结论]GF98-296适宜作为GT42宿根的种茎直接补种品种,应对这项新技术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60.
红壤植蔗区施磷的淋溶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壤地区施用磷肥对甘蔗吸收磷的影响及进行磷淋溶流失风险评估,为蔗区科学合理施用磷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试验设不同施磷量处理,测定蔗茎和蔗叶产量及磷素养分含量、土壤Olsen-P含量等指标;室内试验按种植区主汛期的年均降雨量分批次进行模拟降雨,分别收集易溶性和枸溶性磷肥淋溶液,分析磷浓度和总量。【结果】施磷处理比不施磷处理的蔗茎、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0%~8.3%和2.4%~7.1%,其中均为150 kg P_2O_5/hm~2处理增产最高;施磷比不施磷处理的地上部的磷素吸收量提高16.1%~30.1%,大于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处理间,磷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CaCl_2-P和Olsen-P含量分别提高35.9%~778.6%和25.8%~230.2%;淋溶液磷的浓度和总量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达26.38%~53.68%和23.67%~49.70%,且处理间增幅差异显著。施用易溶性磷肥的淋溶液中磷浓度比枸溶性磷肥高10.44%。【结论】施磷量为150 kg P_2O_5/hm~2对红壤地区甘蔗生长较好,但可使土壤淋溶液总磷浓度的提高0.03~0.05 mg/L,施用易溶性磷肥比枸溶性磷肥淋溶液中磷浓度高10.44%,磷淋溶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