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钾镁肥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天春  谭宏伟  杜承林 《土壤》1992,24(6):312-314
在我国南方的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红壤上,施用硫酸钾对花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亩施6-12公斤K2O可增产荚果59-115公斤,还能提高其出油率。从经济效益看,亩施6公斤K2O的效益最高,花生的产值为肥料投资的8-16倍。  相似文献   
22.
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甘蔗产量及氮肥、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甘蔗种植体系中施肥对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对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甘蔗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为19.1%~26.3%,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2.0%~15.3%。其中优化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均为最高,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50%的施氮量或50%的施磷量均显著降低氮肥利用率或磷肥利用率。在当地的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0 kg N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而且能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5.6%。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 kg/ha)、N2(172.50 kg/ha)和N3(207.00 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硅、磷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出苗率、生长速率及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甘蔗生长的最佳硅、磷配比。【方法】采取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施磷有较好的甘蔗产量收益,而合适的磷、硅配施,有利于甘蔗出苗及生长,并可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甘蔗产量水平与磷素(x1)、硅素(x2)间的回归模型为:y=4.080+0.254x1-0.068x2+0.077x1x2-0.315x12-0.207x22。磷和硅最佳施用量分别为7.5 g/盆(P2O5) 和7.2 g/盆(SiO2),磷与硅最佳配施比例为7.5∶7.2,甘蔗产量为4.12 kg/盆,经济效益为1.82元/盆。【结论】建立的甘蔗产量与硅、磷肥用量的回归模型可用作同类甘蔗地土壤的施肥决策和预报,磷(P2O5)和硅(SiO2)的最佳比例为7.5∶7.2。  相似文献   
25.
不同施氮水平下固氮菌肥对甘蔗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固氮菌肥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品质的影响,明确固氮菌肥的最佳施氮范围,试验设5个处理, CK为常规尿素追量900kg/hm~2,固氮菌浸种的A、 B、 C、 D处理中,尿素追量分别为630、 540、450、 360kg/hm~2;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与CK相比, A、 B、 C、D处理下,甘蔗分蘖率减少9.72%~16.61%、并随施氮量的减少而减少、差异显著。同时甘蔗产量增加0.58%~5.34%、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尿素追量540~630kg/hm~2内,固氮菌肥对甘蔗施用的综合效果最佳。固氮菌肥与适量氮肥配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延长肥料作用时间,促进甘蔗生长,增加和稳定产量,减少化肥施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收入,达到减肥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量、糖分积累及其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产量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4个钾用量处理的新植、宿根两年甘蔗平均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6.9%、21.8%、25.0%、25.6%。扣除化肥投资K1、K_2、K3、K4、CK的收益分别为30 583、31 140、31 190、30 463、26 485元/hm~2。钾肥施用对甘蔗糖分积累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甘蔗抗黑穗病有一定作用,宿根甘蔗生长后期黑穗病发病率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下降。钾肥施用对提高甘蔗螟虫危害抗性作用不明显。钾肥施用有利于提高甘蔗田间抗旱性,在天气持续干旱条件下,甘蔗保持的青叶数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综合各项调查结果,本试验钾肥施用量以K_2O 300 kg/hm~2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27.
正【谭宏伟报道】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重庆市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脱贫攻坚的意见》和《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精神,扎实推进《重庆市蜜蜂产业链建设规划(2018-2020年)》的各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蜜蜂产业在助推我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4月20日,全市蜜蜂产业扶贫培训会在石柱县召开,重庆市委农工委委员、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刘保国,石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陆俊昌,重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系统分析连续11年增量施磷下赤红壤蔗地土壤全磷、Olsen-P以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的变化特征和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盈亏、蔗茎产量的响应关系,为土壤磷素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长期肥力及地表径流定位监测试验(2008年—),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和增量施磷(OPT+P)3个处理,测定土壤全磷、Olsen-P含量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分析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累积盈亏量的关系,采用Mitscherlich模型拟合蔗茎产量对Olsen-P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并推算施肥处理土壤Olsen-P含量从第11年降至环境阈值所需的时间。【结果】 CK处理逐年降低土壤全磷含量,年降速率为0.0251 g·kg -1·a -1。施肥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随种植年限波动增加,土壤全磷和Olsen-P增速率OPT+P处理高于OPT处理。不施肥土壤表观磷盈亏10.2 kg·hm -2·a -1,施肥处理土壤表观磷盈余41.3—69.2 kg·hm -2·a -1,占施磷量的31.9%—35.6%,以OPT+P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67.5%。施肥下赤红壤蔗区土壤全磷和Olsen-P变化量均与土壤累积磷盈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 -2,OPT处理和OPT+P处理土壤全磷上升0.06 g·kg -1和0.09 g·kg -1,Olsen-P 含量上升11.0 mg·kg -1和9.1 mg·kg -1。土壤每累积亏缺100 kg P·hm -2,CK处理土壤全磷下降0.32 g·kg -1。Mitscher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蔗茎产量与赤红壤Olsen-P含量的响应关系(P<0.01)。其计算出的土壤Olsen-P 农学阈值为12.1 mg·kg -1。施肥显著提高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且OPT+P处理也显著高于OPT处理。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与土壤Olsen-P含量显著正相关。基于土壤磷素变化与累积磷盈亏的关系推算得出第11年OPT和OPT+P处理Olsen-P水平降至环境阈值的时间分别需要12年和16年。 【结论】 在南方赤红壤区,施肥尤其增量施磷在提高土壤磷素累积的同时增加了地表径流磷流失风险。在本试验磷的基础养分条件下,按OPT处理施磷,并从甘蔗种植的第2—3年实行隔年施磷可维持土壤磷素处于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之间。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广西农业科学院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使全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90%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简要介绍了广西农业科学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成果转化步伐的策略,即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理顺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成果展示与示范等。  相似文献   
30.
广西农科院实现科研立项重大突破的主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农科院2000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科研立项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广西农科院科研立项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经验是:在项目策划时,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尊重农业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既注意发挥自身的优势,又体现政府的意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完成好合同规定的任务指标,又不断创新,紧跟科技发展前沿。文章指出,整合资源、加强联合、造就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是今后科研立项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