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PPU和PP333对杂交稻3个淀粉合成酶活性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抽穗期和抽穗期后12d对两系杂交水稻培杂青珍喷施CPPU[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和PP333(多效唑)溶液。结果发现,CPPU和PP333能提高籽粒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其增加以SSS和SBE明显高于GBSS,而GBSS活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能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而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利于改良米质。其中,以抽穗期用质量浓度为10mg/L的PP333溶液喷60ml/m^2 抽穗期后12d用质量浓度为2mg/L的CPPU溶液喷施75ml/m^2的处理对促进SSS、SBE和GBSS活性提高与改良品质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32.
甘蔗基因型蔗茎糖分及一些生理生化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2个甘蔗基因的蔗茎糖分及一些生理生化性状的遗传和相关。结果表明,除蔗糖分外,所研究的生理生化性状遗传参数均较小。生理生化性状中,比叶重和蛋白质的广义遗传力最大,光合产物转移速率和多酚氧化酶遗传力量小;而相对遗传进度则叶绿素总量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最大,光合强度和中性转化酶最小;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中性转化酶和比趺重分别与蔗糖分呈正遗传相关;其余为负遗传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比叶重,光合强度,中性 相似文献
33.
34.
甘蔗综合栽培技术群体中叶面积,光照度和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2水平上对甘蔗综合栽培各5个因素的组合群体的叶面积指(LAI),冠层相对光照度(RI)和蔗茎产量(Y)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组合间LAI,RI和Y都存在显著差异;LAI主要受盖膜,品种新台糖10和一次施肥的影响;RI主要受盖膜影响;Y主要受盖膜和品种新台糖10影响;最亿因素水平处理组合为M1T1A0V2B0;另外,根据LAI,RI和Y的相关分析,Y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群体叶面积较 相似文献
35.
应用近红外非破坏性测定技术,以单粒花生种子含油量为检测对象,在花生分离世代对变异个体的含油量性状进行定向选择。结果表明,在分离世代中花生个体间含油量的变异程度大于纯合群体,F2的变异程度更高;在花生分离世代中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较高,不同亲本组合间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试验经3个世代的定向选择,单株平均含油量得到明显提高,单株中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也因为进行定向选择而得到提高。可见,利用花生单粒种子含油量非破坏性测定技术在分离世代对变异个体含油量性状进行定向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6.
甘蔗基因型苗期生理性状与糖分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8个甘蔗基因型研究苗期一些生理性状与蔗汁糖分和产量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的相对生长率(RGR)与净同化率(NAR)间呈显著正相关(0.96),RGR、NAR与蔗汁糖分均呈负相关,与蔗茎产量均呈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NAR对蔗汁糖分和蔗茎产量均为直接正向贡献。研究结果认为,甘蔗苗期有较高的NAR、叶面积比率(LAR)和叶绿素a/b值,可作为苗期进行高产高糖性状间接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37.
甘蔗苗期生化性状与糖分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 8个甘蔗基因型研究苗期一些生化性状与蔗汁糖分和蔗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产高糖基因型苗期初期叶片蔗糖含量和总糖含量较高 ,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苗期初期至中期的增幅较大 ;高糖基因型中性转化酶活性在苗期较高 ,而高产基因型则表现较低。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叶片蔗糖含量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均为正相关和正向贡献 ;硝酸还原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都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表现为不同方向的相关或贡献。根据以上结果 ,认为苗期的叶片蔗糖含量可作为高产高糖性状间接选择的较可靠指标 ;而以硝酸还原酶或中性转化酶活性作为间接选择指标时 ,其取值范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土壤保水剂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在水分胁迫下土壤保水剂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后,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减少。t测验和各性状的变幅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后,抗旱性越弱的品种效果越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增加是土壤保水剂增强甘蔗抗旱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