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17篇
综合类   57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位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88542”整地+播种、施肥、封育等不同的调控措施,旨在寻求一种适合该区天然退化草地改良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和封育都可以明显地提高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值、群落多样性指数,且施肥效果较明显,而在坡度大于15°的天然退化草地上,“88542”整地+播种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2.
对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垫地方式下封育5年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数量以鱼鳞坑中最多,封育中最少.重要值相对较高的物种有西山委陵莱(Potentilla sishanensis)、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m)、长芒草(Stipa bungeana)等.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上坡水平沟==鱼鳞坑〉封育.中坡和下坡鱼鳞坑〉水平沟〉封育.Simpson均匀性系数表现为中坡水平沟〉封育〉鱼鳞坑,上坡和下坡封育〉鱼鳞坑〉水平沟.Menhinick多样性系数表现为下坡水平沟〉封育〉鱼鳞境,上坡和中坡鱼鳞坑〉水平沟〉封育.  相似文献   
43.
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法,分析在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容质量人工草地〉天然草地,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等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在土壤蓄水性能方面表现为天然草地在涵蓄降水量、有效涵蓄量2方面优于人工草地;用O~100cm土壤水分无论人工草地还是天然草地(1—10月)都表现有亏缺状态.  相似文献   
44.
以不同人工补播配置模式(禾本科牧草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小灌木混播及封育未补播)为研究对象,研究补播不同牧草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间,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cm土层,封育未补播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P<0.05)。在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禾本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混播>封育未补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小灌木混播。土壤全氮储量表现为:封育未补播>禾本科+豆科混播>禾本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小灌木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短期内0~20cm土层是4种补播配置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蓄积层,20~40cm土层是封育未补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蓄积层。因此,应加强长期监测,并在兼顾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的同时,选择适宜的人工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45.
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6.
封育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菲  谢应忠  马红彬  沈艳 《草业科学》2011,28(6):887-891
摘要:研究了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封育年限典型天然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匀性指数的变化总体与多样性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封育15年、25年的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封育5年、20年的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居中,未封育的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草原植被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植被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7.
在大田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对8种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水分饱和亏缺(WSD)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讨论了干旱胁迫下,两种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与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丰富作物抗旱理论.根据8种紫花苜蓿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与WSD的表现,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为绿苜1号>金黄后>阿尔冈金>FG2T106>able>德国大叶>westblend>润布11.  相似文献   
48.
人工湿地中挺水植被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尚未完全揭示,以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和美人蕉(Canna indica)2种常见的挺水植被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植被的人工湿地为对照,比较研究了人工湿地的植被对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耗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TN、TP、NH4-N、COD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且以COD的去除效果最好,NH4-N、TN、TP的去除效果次之;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TN、TP、NH4-N、COD的去除作用明显高于无植被的人工湿地,二者的去除率随人工湿地时期变化其总趋势保持一致,均在人工湿地的稳定期最高,稳定期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对TN、NH4-N、COD的去除率随人工湿地时期的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对TP的去除率随时期的变化呈先平稳后下降趋势;综合比较,人工湿地的挺水植被能有效促进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但是不同植物之间去除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美人蕉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黄花鸢尾,二者对TN、TP、NH4-N、COD去除贡献率分别为40.37%、39.08%、42.75%、41.93%和26.06%、30.56%、30.38%、31.86%。  相似文献   
49.
研究封育、鱼鳞坑和水平沟措施实施5a后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通过野外测定,发现水平沟和鱼鳞坑措施下群落物种数较封育草地增加,但1a生物种及杂类草的重要值上升,而一些饲用价值较好的牧草重要值降低。鱼鳞坑植被盖度最高,封育草地最低,地上生物量为封育草地最高,水平沟最低。鱼鳞坑和水平沟群落的相似性较高,但均与封育草地植被有一定差异。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鱼鳞坑最高,水平沟居中,封育草地最低,生态优势度则相反。说明,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5a后植被仍处于恢复阶段,3种措施下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其中,鱼鳞坑措施下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最大,水平沟和封育草地的群落稳定性接近。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贺兰山东麓同一立地类型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酿酒葡萄林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葡萄林生物量随时间的分配格局,同时利用主要构件形态指标与各构件生物量建立了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供试林地葡萄树株高(H)、主蔓长(SH)、新梢长(YSH)、分枝数(BN)及茎粗(D)均基本上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大。2)葡萄林各构件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葡萄树地上部各构件生物量分配表现如下,1~4 a林分为叶生物量>新梢生物量>主蔓生物量,4~12 a林分为主蔓生物量>新梢生物量>叶生物量,2~12 a林分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4)以茎粗与株高结合的D2H作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各组分生物量最优估测模型均为幂函数W=a×(D2H)b(其中,W为生物量,D2H为茎粗D2与株高H的乘积,a和b为估测参数):叶生物量与D2H拟合模型为W=12.909×(D2H)0.825 9(R2=0.849 9,P=0.000),主蔓生物量与D2H拟合模型为W=3.963 4×(D2H)1.344 9(R2=0.938 1,P=0.000),新梢生物量与D2H拟合模型为W=6.190 6×(D2H)1.051 7(R2=0.804 7,P=0.000),地上生物量与D2H拟合模型为W=23.017×(D2H)1.076 6(R2=0.938 5,P=0.000),地下生物量与D2H拟合模型为W=27.126×(D2H)0.689(R2=0.892 4,P=0.000)。各预测模型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