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4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恢复系明恢78是用明恢63母本,与IR26杂交选育而成的。作晚季种植全生育期130天,株高95-100厘米,茎秆粗壮,叶片厚挺直,株型好,较抗稻瘟病,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米质优良,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72.
一、组合来源及主要特性; 汕优66是用“明恢66”与珍汕97A配制的新组合。明恢66是“(IR30×圭630)F4×IR24-51”组合后代选育而成,性状整齐、稳定、抗瘟对野败型不育系具有强恢复力。汕优66是基本营养型的野败籼型杂优组合。作连晚种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汕优63早熟5-7天,作单季种植143天左右。株高90cm左右,株形集散适中、冠层叶直立,每亩有效穗18万左右,穗长21cm,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80-86%,千  相似文献   
73.
Ⅱ优航2号     
审定名称:2006年安徽省审定(皖品审06010497),同年福建省审定(闽审稻2006017),2007年国家审定(国审稻2007020). 品种来源:Ⅱ-32A与恢复系航2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中晚稻杂优新组合.  相似文献   
74.
水稻新株型明恢86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选用灿粳交中间怀灿型强恢杂交导入广亲和基因的育种方法,将粳稻基因渗入灿稻恢复系,育成的三系及二系新株型恢复系明恢86。它具有广亲和性,恢复力强,恢复谱广,米质优,配合力好,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等特点。其与野败型、矮败型、K型改、印尼水田谷型、冈型败、D型败、两用不育系、新质源不育系(岳4A)等多个不育系配组,均表现出强优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其中汕优明86、福两优2186、Ⅱ优明86、已先后通过福建省或三明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福建和全国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rbe1正、反义基因改变籼稻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水稻淀粉分支酶1正、反义基因rbe1分别导入籼稻恢复系明恢81中。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rbe1已整合进水稻基因组中。T_0代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rbe1正向表达结构的明恢81直链淀粉含量总体上明显下降,转rbe1反向表达结构的明恢81直链淀粉含量总体上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6.
Ⅱ优航1号是应用航天育种方法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2005三年推广面积为26.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2亿kg。该组合具有产量潜力高、米质较优、苗期耐寒性较好、抽穗期耐高温、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等特点。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和广西区品种审定,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示范推广的超级稻组合之一,还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重点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组合。着重介绍Ⅱ优航1号的推广应用,主要植物学特征与产量结构,同时也介绍了它在各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6.67、66.67、666.67hm2高产示范片的产量表现和抗性、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77.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UGPase)是植物糖代谢的主要参与酶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UGPase基因cDNA片段连接至载体pBI121,通过BamHⅠ和SacⅠ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植物表达载体成功构建;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介导,采用浸花法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结合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PCR检测,获得了5株T0代转基因植株。对T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PCR及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转入拟南芥中,并且不同的转化植株含有目的基因的拷贝数不同。对T2代转基因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不仅能在自交系后代中稳定遗传,而且在RNA水平也有表达。同时,对T2代转基因植株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及淀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蔗糖含量有所提高,并且差异明显,比野生型植株提高了50.85%~96.99%,而淀粉含量都较野生型植株的低,降低了9.69%~36.76%。说明UGPase在蔗糖与淀粉的转换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其催化的反应方向影响着组织中这两种产物(蔗糖和淀粉)的分配。  相似文献   
78.
在已获得水稻泛素连接酶基因OsHUB2过表达转基因植株的基础上,根据OsHUB2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分别为OsHUB2-1、OsHUB2-2、OsHUB2-3,通过RT-PCR筛选条带特异单一的引物,realtimePCR(qRT-PCR)方法验证最适合检测OsHUB2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OsHUB2-F3R3扩增的PCR产物特异性最强,扩增曲线及熔解曲线等指标都在理想范围内,同时该引物能很好地区分对照及转基因材料,进而筛选出OsHUB2基因上调表达的转基因植株。Realtime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水稻泛素连接酶基因OsHUB2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1986年至今11年来,汕优63一直是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大的良种,平均每年约种植467万hm^2,占全国灿稻区总面积的22%左右,1990年种植687万hm^2,占当年全另水稻总面积的27.1%。1996年种植面积达447万hm^2,居全国首位,11年来,该良种种植面积一直是第二大主栽品种的4-5倍。推广的范围跨越地球21.3个纬度、20.2个经度。至已在全国16个省区种植5270万hm^2左右,根  相似文献   
80.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随着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组合)进入商品化生产,同时还发掘和筛选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种质。本文综述了水稻航天育种的特点、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航天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