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2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4篇 |
农学 | 30篇 |
基础科学 | 18篇 |
22篇 | |
综合类 | 288篇 |
农作物 | 41篇 |
水产渔业 | 74篇 |
畜牧兽医 | 250篇 |
园艺 | 19篇 |
植物保护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用δ13C法研究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短期培养实验,利用δ^13C的方法研究了小麦秸秆分解过程中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物料本身含有相当数量的腐殖物质,这些物质的加入对土壤中有机碳的更新与活化有重要的作用。黑土中添加小麦秸秆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含量明显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含量在不断变化,新形成的和原土中的HA与FA间发生转化,而且主要以FA向HA转化为主,原土的HA与FA间的转化速度比新形成的HA和FA的转化速度相对较慢。最初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的速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由于部分FA向HA转化,加速了HA的形成,最终土壤HA与FA皆呈积累趋势,且HA的增加量显著大于FA。土壤中新形成的FA比原有的FA分解速度快。 相似文献
62.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51
通过田间氮磷肥配施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微生物量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表明,氮磷肥对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影响并不同步,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均是授粉期,但此时微生物量碳是最低的谷值,而微生物量氮是最高的峰值。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碳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氮肥是影响微生物量碳的主导因素,无论是适量施用还是过量施用都是氮肥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较大。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氮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过量氮肥的施用减少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磷肥无论高量和低量均能增加微生物量氮的含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对微生物量氮的正效应减小。氮磷配合施用可增加土壤的微生物量氮,由此可见无论单施氮肥还是单施磷肥,过量施用对微生物量氮的增加都是不利的,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它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主要感染幼龄鸭(它包括火鸡和多种家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和脑膜炎等为主要特征,以咳嗽、瘫痪、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东至县2003年9—10月份大面积流行该病。在疫病流行期间,笔者亲自送病料到安徽省农科院畜牧所检验,并亲临养殖户进行实地调查,现将这次疫病流行情况与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加士合剂在爬窝母牛综合症中的运用山西省山阴农牧场一分场(038400)张挨双爬窝母牛综合症,又称"卧地不起综合征"、"倒地不起奶牛综合征"等,是奶牛产犊期间发生的一类错综复杂疾病的临床表现。此症的发生涉及许多疾病。10年来,笔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配... 相似文献
65.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作物秸秆是反刍动物(牛、绵羊、山羊、水牛等)的主要饲料,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饲料。在欧洲国家,由于谷物(籽粒)售价较高以及由于牲畜向牧区转移,因而农区大量秸秆被废弃、被烧掉、被埋掉,有时也用于垫圈。通常,秸秆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发酵缓慢,消化率也不高。牲畜对秸秆的采食量,首先受到瘤胃容积的限制,其次,受到秸秆在瘤胃中必要的停留时间的限制。在评估秸秆营养价值方面,许多年来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近年来,用生物方法快速评价秸秆营养的方法,已进入实用阶段。人们已经发现:谷物品种不同,其秸秆营养价值也不同,而且这种差别相当大。例如春大麦品种不同,其秸秆的消化率可能在40%至60%之间变动。值得注意的是:秸秆营养价值的好坏与籽粒产量和质量无关。这一发现说明,我们有可能筛选(或培育)出一些作物品种,其秸秆营养价值高,籽粒的产量和质量也不低。秸秆营养价值的差异,与秸秆的叶与茎的比例有一定关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的叶子的消化率是茎的二倍以上。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将秸秆的茎和叶分离开来,分别予以利用:营养价值高的叶子用于饲喂;营养价值较低的茎则可用于工业原料(造纸、造纤维板等)。叶和叶鞘不适于工业用途。应当采取某种简单机械方法将叶、叶鞘与茎分离开来,分别予以利用。 相似文献
66.
67.
铬革渣是制革工业的原皮边角废料,含有较高的蛋白质(65~80%),皮渣经水解处理后其营养价值不亚于某些动物蛋白饲料和某些饼粕类,且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粗脂肪、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如除毒加工得好,是一种较好的蛋白质补充饲料。铬鞣皮革在世界上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68.
69.
70.
郭庭双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1982,(3)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制作青贮饲料主要靠青贮塔。青贮塔有贮存时间长、损失少及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主要缺点是投资太大。后来又出现了各种型式的平地(或半地坑式)青贮法、无复盖平地青贮法等。这些青贮法虽然大大降低了青贮设施投资,然而青贮饲料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浪费。近几。年美国又出现一种廉价的袋式青贮法。袋式青贮法就是将青贮材料装进一种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