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2篇
  7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评价不同品系金银花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相同产地5个不同品系金银花药材成分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5个品系金银花成分间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相关性分析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与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与总黄酮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833、0.690和0.636;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与木犀草素,芦丁和木犀草素与总黄酮均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81、-0.688、-0.476和-0.595。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中豫金2号(YJE)金银花评分较高,其次为豫封3号(YFS)金银花,评分中排序最低的为由山东引种的北花1号(BHYH)金银花。[结论]通过对5个品系金银花药材内在成分进行评价,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指导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及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种质资源中矮秆基因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54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利用BFMR1,DFMR2和微卫星xgwm261标记检测了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结果表明,在254份材料中,含有Rht-B1b,Rht-D1b和Rht8基因的材料分别有84,171和178份,平均株高分别为80.7,78.5和80.7 cm.只含有Rht-B1b,Rht-D1b和Rht8基因的材料分别有15,36和31份,平均株高分别为83.8,80.1和86.2 cm.只含Rht-B1b和Rht-D1b基因有16份,平均株高为73.7cm,Rht-B1b和Rht-D1b基因具有累加效应,两个基因同时存在时株高降低幅度会更大.只含Rht-B1b和Rht8基因的有94份,只含Rht-D1b和Rht8基因的有28份,同时含有Rht-B1b,Rht-D1b和Rht8基因的有25份,同时不含这3个矮秆基因的有9份,说明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绝大部分品种均含有不同种类的矮秆基因.微卫星WMS 261及基于PCR的2个STS标记可以分别用于对品种(系)中Rht8,Rht-B1b和Rht-D1b基因型的鉴定以及育种世代该基因型的筛选.  相似文献   
73.
为了明确红花牛蒡长管蚜发生规律,并获得抗蚜种质和常用化学杀虫剂的药效,以167个红花种质作为试验材料,对红花牛蒡长管蚜发生规律、抗蚜能力、常用化学杀虫剂的药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花的整个生长季节都受到牛蒡长管蚜的危害,高峰期为盛花期到灌浆期。经鉴定,10份红花种质在盛花期表现出牛蒡长管蚜高抗,分别是新疆昌吉、新疆呼图壁、肯尼亚-xy017、印度-04、新疆伊犁-09、肯尼亚-xy016、新疆伊犁-06、新疆米泉、新疆伊犁-08和印度-02。药效试验表明复配药剂5[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1)]3 000倍液和复配药剂6[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1)]3 000倍液的牛蒡长管蚜防治效果均达到95%以上。本研究明确了牛蒡长管蚜发生规律,并筛选出抗牛蒡长管蚜红花种质和最佳化学杀虫剂,为红花牛蒡长管蚜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4.
经过 70 余年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种业发展取得辉煌成效,种源保障能力和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三农”事业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初步构建起以《种子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以及《刑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基本,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为补充,较为完整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体系。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但囿于现代种业起步晚、产业化时间短,存在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原始创新突破性品种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我国种业应居安思危,构建良好的种业发展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社会环境,以促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发展。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依法治种、依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其二是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培育种子和种畜禽重大突破性新品种。  相似文献   
75.
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与QTL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以山西农家品种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构建遗传图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样品中的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和Win 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混合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表明,大豆苷、黄豆苷元、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异黄酮总含量分别受4、4、2、3、2和2对主基因控制,并有多基因修饰。检测到44个与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相关的QTL,与大豆苷、染料木素、黄豆苷元、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相关的QTL分别有10、9、4、7、8和6个。连续2年分别检测到与大豆苷、染料木苷、黄豆苷元和异黄酮关联,分别位于标记区间satt430~satt359、satt038~satt570、satt197~sat_128和satt249~satt285的稳定表达QTL,可尝试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76.
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人类膳食的重要营养成分,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花青素还原酶(ANR)是合成原花青素的关键酶。以大果球红花品种为材料,克隆得到2个CtAN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tANR2和CtANR3的编码区分别为1 020,1 023 bp,对应基因组序列中均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第1个外显子长度不同,其余4个外显子长度一致,内含子长度差异较大。CtANR2和CtANR3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分别为339,340个,二级结构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都属于水溶性蛋白,但CtANR2蛋白不稳定,而CtANR3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此外,2个蛋白质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可能定位于细胞外。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tANR2和CtANR1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3个CtANR蛋白与菊科植物ANR蛋白进化关系最近,与茄科、锦葵科和桑科植物ANR蛋白也同属一个大分支。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CtANR2和CtANR1组织表达模式相似,都是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初期果球表达量最低,而CtANR3则在苞片中表达量最高,根和初期...  相似文献   
77.
研究红花表型性状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互作规律,为红花节肥增效提供技术参考。采用3因素3水平试验方法,分别对红花盛花期和成熟期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记载,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红花表型性状与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的互作,并采用DTOPSIS法评比红花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规律。结果表明,盛花期的单株根鲜重、开花果球数、总果球数、单株鲜重、分枝高度、果球总鲜重、主根长等7个性状,成熟期的果球总干重、单株干重、顶果球着粒数和根干重等4个性状,随着不同氮磷钾施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变异系数均高于10%,占所测表型性状的53.8%和50.0%。13个盛花期性状和8个成熟期性状对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响应规律,但各性状间相互协调,部分性状间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盛花期4个主成分因子,能解释84.61%的变异;成熟期3个主成分因子,能解释85.70%的变异,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可通过改变产量相关性状为红花花冠和籽粒高产奠定基础。红花盛花期和成熟期对氮磷的需求量较高,因此,适期适量追施氮磷肥利于红花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78.
以70份菊花种质为试材,采用Shannon-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法、隶属函数值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19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优异种质,以期为菊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及参考依据。结果表明:70份菊花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2.20,多样性指数大于2.00的农艺性状分别是第一分枝高度、单株分枝数、舌状花轮数、舌状花数量、管状花直径和管状花瓣数,可作为菊花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评价指标。1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23%~83.63%,其中单株花朵数变异系数最大,为83.63%;叶片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3.23%。花相关性状间大部分呈现出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7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4.67%、15.43%、12.63%、7.20%、6.19%、5.75%、5.4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7.31%。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0.0处可以将70份菊花种质聚为四大类,第1类群属于管状花直径大、舌状花短、花序直径中等的小黄花;第2类群属于小叶型且管状花直径小、舌状花短的小白花;第3类群属于大叶型且管状花直径小、舌状花长...  相似文献   
79.
开展艾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旨在为艾草新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SPSS 25.0软件对70个艾草种质资源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2.01,遗传多样性指数大于1.50的农艺性状有12个,占供试种质的92.31%;变异系数为16.97%~78.04%,变异系数大于30.00%的农艺性状有8个,占61.54%;大部分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主成分分析中,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13个农艺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6.31%。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2.0处可将70个艾草种质资源聚为2类群,第Ⅰ类群包含45个种质,呈现出第一分枝叶片数多、叶片长、叶片宽、单株鲜重高等4个有益性状;第Ⅱ类群包含25个种质,呈现出叶柄短、两叶鲜重高、五叶间距短等3个有益性状;根据综合得分值(F),筛选出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好的5份艾草种质资源。本研究中70个艾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将为艾草遗传改良、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