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90篇
农学   104篇
基础科学   139篇
  149篇
综合类   614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336篇
园艺   162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江西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建设实践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归纳为自然生态型、产业开发型和安全保障型三种模式,可为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2.
茶树对可溶性有机和无机态氮的吸收与运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亚热带茶树能否直接吸收利用分子态可溶性有机氮,探讨茶树吸收可溶性有机和无机氮后的运转特性差异。【方法】 采用13C、15N双标记甘氨酸、15N标记硫酸铵和15N标记硝酸钾为同位素示踪剂,采用茶树(黄金桂)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同位素示踪盆栽试验,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茶树植株地上和地下部的13C、15N丰度。【结果】 供试土壤施用13C、15N双标记甘氨酸态有机氮后,2 h和6 h茶苗地下部和整株中的13C增量/15N增量比值均接近于1:1的理论值;2 h和6 h茶苗地上部未检出13C增量,而72 h地上部13C增量达0.284 μmol/(g,DW);施用铵态氮2 h、6 h和72 h茶苗地下部、地上部和整株中的15N增量均极显著高于施用硝态氮和甘氨酸态有机氮;施用铵态氮6 h茶苗地上部15N增量/地下部15N增量比率分别比硝态氮和甘氨酸态有机氮的比率高34.7%和65.0%,72 h茶苗地上部15N增量/地下15N增量比率分别比硝态氮和甘氨酸态有机氮的比率高88.6%和133.0%,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 黄金桂茶苗具有从土壤中直接吸收利用甘氨酸分子态有机氮的能力,但吸收量不及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可溶性分子态有机氮可以从茶树根系运转至地上部;不同形态氮素在茶树植株体内的迁移能力高低表现为:铵态氮>硝态氮>甘氨酸态氮,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可溶性有机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913.
生物质炭对烤烟旺长期根系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通过改变生物质炭在植烟土壤中的施入量,明确优质烤烟在生产环节的根系发育、叶片光合特性及地上和地下部分协调生长的生理指标,以改善东北植烟区烤烟品质较差的现状,于2015—2016年采用大田试验方式,设置6个处理(CK、T1、T2、T3、T4、T5),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氮肥施入量均减少40%,分析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对烤烟旺长期根系生理指标与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烟株在旺长期根系发育状况与光合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系数的状况是协调一致的;施用生物质炭2 400kg/hm~2的处理较对照提高根系活力177.8%、根系总面积91.35%、总根尖数100.9%、叶面积73.29%、叶绿素相对值(spad)57.68%、净光合速率77.32%、叶面积系数23.48%。生物质炭能够有效促进烤烟根系形态的生长发育,优化根系生理指标,并通过改善根系的发育,进而改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片发育指标,而生物质炭这种改良作用在T4(2 400kg/hm~2)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914.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在胁迫环境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涵盖大量的光合作用过程信息。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精确且无损伤的新技术,在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及胁迫生理生态等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和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介绍了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叶绿素荧光分析相关参数、生物学意义以及该技术在胁迫环境中应用。  相似文献   
915.
为研究改进后的轴流式钉齿滚筒对不同含水率玉米进行脱粒的效果,以川单417号玉米为对象,选取了脱粒线速度、脱粒间隙和玉米含水率为因素,以未脱净率、破碎率和夹带损失率为指标,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与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含水率的增加,未脱净率、破碎率会呈指数式增长;夹带损失率变化不显著,可能主要与栅格凹板的孔径有关;当玉米含水率高达30.70%时,对应最佳脱粒线速度为6 m·s-1,脱粒间隙为45 mm,其未脱净率为4.01%,破碎率为5.54%,夹带损失率为2.05%。  相似文献   
916.
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叶片氮素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为利用高光谱遥感诊断条锈病胁迫下作物的营养状况,测量感染条锈病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以及相应叶片全氮(LTN)含量,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微分光谱与小麦LTN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随病情加重,小麦LTN含量逐渐降低,并与一阶微分光谱在430~518、534~608、660~762 nm以及783~893 nm区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经检验,以红边内一阶微分总和与蓝边内一阶微分总和比值(SDr/SDb)为变量的模型是估测LTN含量的最佳模型,其RMSE为0.3567,相对误差为8.33%.因此,利用高光谱遥感估测条锈病胁迫下作物LTN含量是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研究成果可为小麦氮素营养监测、精准施肥以及条锈病情诊断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17.
探讨真菌药剂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水稻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测定出绿僵菌CQMa421施药后14天稻飞虱防效达71.11%;稻纵卷叶螟防效达73.8%,对蜘蛛、黑肩绿盲蝽、寄生蜂等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无影响,较大程度改善水稻田生态环境,可在绿色水稻基地推广。  相似文献   
918.
对罗非鱼肝脏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在全氟己酸中水解pNP-NAG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氟己酸对NAGase具有可逆抑制,IC_(50)为0.29 mg·mL~(-1).应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可知,全氟己酸对NAGase的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与自由酶结合的抑制平衡常数(K_I)为0.18 mg·mL~(-1).采用底物反应的动力学方法建立全氟己酸对NAGase的抑制动力学模型,其微观速度常数可以在全氟己酸对NAGase的底物反应中求出.  相似文献   
919.
为解决零件表面粗糙度等级识别困难的问题。构建一套显微镜CCD图像采集系统,获取了不同表面加工类型和不同粗糙度值的零件表面图像。设计用于粗糙度等级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采用已知粗糙度等级的图像及其对应的粗糙度标签对网络进行训练。通过车削、平铣、立铣、平磨、磨外圆、研磨6种表面加工工艺来验证该方法。并且研究了不同放大倍数和不同光照强度对于识别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每种加工方式适宜的放大倍数和光照强度。实验证明所提出的粗糙度测量模型能以较高的准确率识别出零件表面粗糙度等级。  相似文献   
920.
为减轻苹果果农每年套袋作业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首先从人工套袋时的基本动作着手研究,根据主要动作步骤,设计装置所必需的四大机构,取袋机构,输袋机构,张袋机构,封袋机构。将压缩空气作为主要动力源,利用电磁阀、调速阀所组成的调速换向回路对装置的四大机构进行控制,实现四个机构的相互配合动作。最后通过SW三维建模的方式,确定机器内各个零部件的安装连接方式及各机构的布局,完成对机体外形的设计和各零部件的装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