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3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选取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48对SSR引物,对28份我国杂交水稻主要不育系进行了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在所分析的48个位点中,多态性位点41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为85.4%;每1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5,变幅2~6个;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分别为0.40和0.36。AMOVA分析表明,不育系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各选育时期内,时期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3.3%,且未达到显著水平。基于模型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我国三系杂交稻主要不育系多数含有相近血缘,背景单一。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稻瘟菌的育性及其交配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菌株 2 539W(MAT1- 1)和 6 0 2 3(MAT1- 2 )对福建省长期保存的 118个稻瘟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 .结果表明 ,经长期保存的菌株仍具有性生殖能力 ,其可育菌株率为32 .2 % ,可育菌株的交配型均为 MAT1- 1.研究结果还表明稻瘟菌育性与其致病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袁筱萍  沈瑛 《植物保护》2000,26(4):19-20
1997~1999年共鉴定来自全国14个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系)248份。通过人工接种鉴定 ,筛选出七银占、两优5189、中鉴961、中组73、浙大 72 4、银朝占 ,对白叶枯病抗性较为稳定 ,可供育种和生产部门选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泳对来自太湖稻区的10个水稻稻瘟病菌株和2个禾本科杂草瘟菌的可溶性蛋白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菌体可溶性蛋白可呈现16~25条电泳谱带,其中在Rf值为0.23,0.33,0.44的3条谱带为122个菌株所共有,没有发现生理小种特异性谱带。对12个菌株α-酯酶同工酶的分析表明,在所有菌株同工酶谱带中可分辩出具有不同迁移率的12条谱带,据此可将菌株分为8个不同的同工酶谱带类型。同时表明,α-酯酶同工酶在太湖稻区稻瘟病菌中存在丰富的多态性,但其谱带类型与病菌生理小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理来源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38对SSR引物对144份不同地理来源的旱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3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3.6个,等位变异范围2~9。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在0.440(RM162)~0.854(RM335)之间,平均0.598。旱稻种质资源亚种间SSR多样性差异明显,籼稻的等位基因数目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3.5,He = 0.558)明显高于粳稻(Na = 3.2,He = 0.41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以亚洲最高,非洲最低,亚洲其他(He = 0.594)>中国(He = 0.593)>南美(He = 0.545)>非洲(He = 0.512)。AMOVA分析表明,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亚种内(占总变异的76.3%),亚种间遗传分化极显著。系统聚类能较好地区分籼粳亚种,但不能区分地理组。旱稻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水稻节水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1组合,分析了在我国1980~1996年期间的17省(市)146个不同稻区475个稻瘟病菌株(下简称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下简称指纹)的相似率,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将表现为48个不同致病型的475个菌株区分为56个谱系,每个谱系的寄主范围有限,且与不同稻区稻瘟病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菌株的指纹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菌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在适宜的气候和人工接种条件下,草瘟菌和稻瘟菌可彼此互交.文中,作者还分析了不同稻区稻瘟菌谱系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该菌的致病性变异及其演化过程,为改进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和持抗育种的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非洲栽培稻作为重要的水稻种质资源,其基因渗入系可以为普通栽培稻的遗传背景提供新的有利基因,如果能将这些优良基因引入普通栽培稻中,可为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本研究以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YIL60与轮回亲本中9B(Z9B)杂交衍生的包含188个株系的F2和F2:3群体为材料,对粒形性状包括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千粒重,剑叶形态性状包括剑叶长、剑叶宽进行数量性状点位(QTL)检测。结果共检测到16个QTL,包括2个粒长QTL、3个粒宽QTL、2个籽粒长宽比QTL、2个千粒重QTL、1个剑叶长QTL、6个剑叶宽QTL,分布于第1、第6、第7、第10和第11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2.25%~25.64%;有4个多效性QTL区间,有4个QTL qGW7-1、qFLL10、qFLW10、qTGW7在F2和F2:3群体中被重复检测到,其中在第7号染色体RM3859-RM3394区间检测到同时控制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和千粒重的QTL,贡献率最高达17.10%,是一个来源于非洲栽培稻的新粒形QTL。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粒形、剑叶形态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稻外引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1~1995年共鉴定由国际水稻所提供的国际稻瘟病圃材料1235份。通过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筛选出IR13761-11-3、IR18349-22-1-2-1-1、IR387、GIZA175、MILYANG95、水源3556份抗性较为稳定的材料,可供育种和生产部门选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3份中国稻种微核心种质资源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评价。其中,抗叶瘟和穗瘟的品种分别占41.38%和78.82%。对稻瘟病抗谱在80%~90%和70%~80%的广谱抗性品种分别有19个(9.45%)和9个(4.48%),抗谱在20%~30%的品种占64.68%。有2个(0.98%)品种对白叶枯病的8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频率为75%,有6个品种(2.98%)抗性频率为62.5%,抗性频率在50%以下的品种有188个(92.61%)。其中,特青选恢和黄丝桂占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发现了1个抗菲律宾强致病菌株POX99的品种金溪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选用19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株,对577份国外引进水稻新品种(系)进行不同稻瘟病菌的抗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中有11份品种(系)对19个参测菌株均具有抗性,1份品种(系)对19个参测菌株均为感病;19个参测菌株中,CH187、CH171的致病性最强,而CH362、CH154的致病性最弱;籼稻较粳稻表现出更强的稻瘟病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