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国内外部分野生稻的形态观察和酯酶同工酶分析:认为国内的野生稻较国外野生稻的野生性强,国外野生稻可能由于栽培稻基因的渗入,而致野生性减弱。  相似文献   
23.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利用IR72汕优63等材料,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以结实率的影响力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7979。穗数、大穗型和中间型的品种(组合)均能获得15t/hm^2的产量,但穗粒协调的中间型品种更易获得15t/hm^2的高产。云南涛源获得每公顷15t以上产量就在于高水平的穗数群体下,仍能协调与穗粒数及产量的关系。使得粒数和粒重达到相当的水平,1996年汕优63获得15t/hm^2产量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489,每穗实粒数101.4千粒克30.7g;桂朝2获15.18t/hm^2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433,每穗实粒数126.2,千粒重27.3g。  相似文献   
24.
元江普野(普通野生稻)栖生地远离栽培稻,生活周期属多年生野生稻,套袋自交后代不分离,酯酶同工酶EST-X位点分析显示为纯合型普野。多数形态特征分析属典型普野,未见明显的灿粳分化。同工酶分析结果则不同。酯酶上偏灿,过氧化氢酶上则偏粳。两种同工酶上表现不一致似乎表明,元江普野具有灿粳分化的可能性。元江普野在酯酶上接近南亚与东南亚普野,其过氧化氢酶又类似中国其他各省的普野,使它在追溯中国栽培稻的原与演化  相似文献   
25.
云粳19号是常规优质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13号/云粳12号,经4年6代系统选育而成.从集团单株选拔开始,每年对系统材料进行严格的产量、品质、稻瘟病抗性和耐寒性四特性同步鉴定,确保了优良性状定向积累.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广适、多抗等特点.通过对云粳19号株型、穗型、米质以及产量性状等方面进行剖析,认为选育优质水稻品种,应加强优异稻种资源的收集、研究和利用,并开展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以及加强优质稻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6.
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杂交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的问题,许多水稻育种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可能是由于所用的试验材料或试验方法不同,导致有些研究结果不太一致.通过论述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以向读者提供一些关于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现状以及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之间的关系等信息,以便人们对水稻配合力有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云粳3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长粒香型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合系41号、云粳20号。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440.0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7.90%。2013年参加云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207.5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5.06%。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稻区及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型稻区推广种植。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研究介绍了云粳3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8.
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稻米品质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系)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1~2008年云南省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粳稻新品系产量及其结构与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差异变化。分析显示,云南省新育成品系产量总的趋势是增加,但与对照比,产量增加幅度不大,产量差异中部在359.25~850.95 kg/hm2,中北部在141.7~927.5 kg/hm2,影响其产量差异的主要结构因素是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其次是群体结构。千粒重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稳定,变异小,遗传性强,提高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产量与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确定后,穗粒数成了产量构成中的决定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单产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袁平荣,杨从党,周能,贺庆瑞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王象坤关于栽培稻起源演化的研究,近年的结果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L.)起源于普通野生稻(Oryzaruf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