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林业   311篇
农学   269篇
基础科学   275篇
  261篇
综合类   1326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637篇
园艺   236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5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外相机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于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在95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1~2个月。共获得野生动物照片9665张,其中有效照片536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82%,鸟类占18%,经鉴定,兽类有19种,鸟类有9种。在海拔2219~2597 m的区域和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的动物种数和拍摄率均最高,说明这些区域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最多。同种动物在不同的植被型下拍摄率不同,说明该种动物对各植被型的偏好程度不同。对6种最常见兽类和2种雉类的研究表明:在寒温性和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斑羚、红腹角雉,在温性针阔混交林拍摄率最高的是毛冠鹿,在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野猪、梅花鹿、红腹锦鸡,在针叶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鬣羚。  相似文献   
98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大果沙棘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赤霉素、ABT6号生根粉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处理大果沙棘插条,进行嫩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果沙棘扦插育苗过程中,吲哚丁酸150 mg.kg-1不仅对大果沙棘的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新梢生长发育作用非常显著;吲哚丁酸50 mg.kg-1对大果沙棘的根系生长作用显著;吲哚乙酸50mg.kg-1对扦插苗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983.
广东省森林生态状况与建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摸清广东森林生态现状是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基础和依据。根据2002年森林生态监测结果,初步阐明我省森林生态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广东省森林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984.
我国主要观赏竹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在庭园景观、花卉观赏中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便于选择识别、引种繁殖、配置设计、小景制作,笔者将主要观赏竹种汇集成15个属75个种(含变种变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微塑料会与土壤颗粒及团聚体相互作用而影响土壤的稳定性,探究微塑料浓度对黑土团聚体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土壤健康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通过大豆盆栽实验,研究自然条件下不同微塑料浓度(0%、0.1%、0.5%、1%、2%、5%)对黑土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R > 0.25)、土壤团聚体特征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均重直径GMD、分形维数FD)的影响。  结果  不同微塑料浓度处理中,< 0.25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比例最小,且 > 2 mm和 < 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比例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最小,< 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浓度时,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均与其他浓度的趋势相反;无植物种植的团聚体变化与种植物的相似。土壤大团聚体(R > 0.25)的含量比例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当微塑料浓度为1%时,其含量比例略低于对照试验(CK)。不同采样期,大豆成熟期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MWD、GMD均比花期的小,而花期的团聚体分形维数比成熟期高,表明随着大豆生长及微塑料的作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MWD与GM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二者均与F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团聚体MWD和GMD总体显著增大,FD值则显著减小,从而表征土壤颗粒团聚性下降。此外,当土壤中微塑料浓度为1%时,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最小,即土壤团聚作用增强。  结论  土壤中微塑料累积浓度越高,对土壤团聚体产生的破坏作用越强,导致土壤颗粒间聚合能力减弱,土壤中微塑料浓度为1%是否可作为影响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阈值还有待后续研究,以期为全面评估微塑料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6.
为研究采后外源性褪黑素处理对鲜切花椰菜货架期间品质及生理的影响,试验以"雪白"花椰菜为材料,拟从中筛选出有效的使用浓度,进而从生理、细胞和基因表达水平解析褪黑素对鲜切花椰菜保鲜品质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探索鲜切花椰菜保鲜和衰老调控的有效途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0.05、0.10、0.50 mmol/L褪黑素溶液浸泡鲜切花椰菜样本15 min,分析货架期间(0、4、8、12、16 d)样本的失重率、硬度、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值、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色泽、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内源性褪黑素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s, LOX)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0.10 mmol/L褪黑素处理明显延缓(P<0.05)了失重率、硬度、色泽和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下降,提升(P<0.05)了样本中内源性褪黑素的含量。同时,0.10 mmol/L褪黑素处理最有利于提高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延缓抗坏血酸的降低。此外,0.10 mmol/L可抑制细胞结构的损伤,降低PG和LOX的基因表达,延缓PG和LOX的活性。由此可知,对鲜切花椰菜进行外源褪黑素处理可能是延长其采后寿命和提高品质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987.
超高压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多种新的食品加工和贮存方法得以研究与开发,其中高压技术是最近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的“高新技术”之一。高压处理过程是一个纯物理过程,具有瞬间压缩、作用均匀、操作安全和耗能低的特点,处理过程大多伴随化学变化的发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超高压加工技术除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优点外,其最大优越性在于这种技术是目前人们发现的能最好保持食物天然色、香、味和营养成分的加工方法。1超高压处理的作用机理与特点高压处理过程中,物料在液体介质中体积被压缩,超高压产生的极高的静压不仅会影响细胞的形态,还能使形成的生…  相似文献   
988.
加强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村庄整治规划又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村庄整治的重点一般集中于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些物质性设施方面,但在此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一些非物质性内容,如增强农民的主体责任感、加强农民的地缘归属感以及对原有生活文明的保留、发掘及传扬等,这将有益于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的进行。  相似文献   
989.
采用0.005mol/LDTPA-TEA,Mehlich3(M3),1mol/LNH4OAC作为浸提剂,研究了不同浸提剂对根际与非根际潮褐土有效态Pb、Cd的浸提效果,从浸提剂的提取率、提取量与作物体内Pb、Cd积累量间的相关性方面进行比较和筛选。结果表明:无论Pb还是Cd,在供试根际、非根际土壤上其有效性均存在显著差异;3种浸提剂对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效态Pb、Cd的提取率结果均为M3〉DTPA-TEA〉NH4OAC;对有效Cd,3种浸提剂提取量与作物Cd积累量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对于有效Pb,DTPA提取结果与作物积累量相关性最佳。因此,认为DTPA是最适合供试土壤有效性Pb、Cd提取的浸提剂。  相似文献   
990.
 【目的】为分析2005-2007年间中国部分省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了解其遗传演化规律,查明中国目前PRRSV流行毒株现状。【方法】应用病毒分离方法从中国4个省份在2005-2007年间采集的81份疑似蓝耳病病料中分离到36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应用RT-PCR方法对36株PRRSV现地分离株的ORF5基因和Nsp2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36株现地分离株均属于美洲型 PRRSV,ORF5基因全长均为603 bp,未发现有基因缺失或插入,编码约200个氨基酸,分离株推导氨基酸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9~39位;36个分离株中有15株PRRSV Nsp2基因全长为2 940 bp,21株PRRSV Nsp2基因全长为2 850 bp;发生Nsp2缺失的PRRSV在Nsp2基因第481位、532~560位发生了不连续缺失,共缺失30个氨基酸。与GeneBank中收录的14个PRRSV ORF5、Nsp2基因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除B02-2005株可能与疫苗株有关外,多数现地分离株与Ch-1a株遗传距离较近,不同年份分离到的毒株与早期PRRSV分离株的同源性逐年降低。【结论】根据氨基酸变异情况对PRRSV现地分离株进行亚群聚类分析,发现36株现地分离株分别归属于以VR-2332为代表的4亚群,以BJ-4为代表的1亚群和以Ch-1a为代表的2亚群。进化关系表明PRRSV ORF5、Nsp2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较大变异,不同地区PRRSV分离株的遗传关系存在交叉现象,地域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