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455篇
农学   269篇
基础科学   414篇
  202篇
综合类   1639篇
农作物   261篇
水产渔业   171篇
畜牧兽医   829篇
园艺   320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正>寄养工作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细节会影响寄养效果。若寄养过程中某些细节操作不当导致寄养失败,会致使寄出的仔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本文就仔猪寄养过程中应关注的细节谈自己的观点,望对广大养猪朋友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仔猪寄养成功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2.
沈清江  李丽  曲明传 《绿色科技》2023,(10):134-138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企业逐渐被社区包围,虽然大部分企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污染物已经配套建设治理设施,但恶臭气体仍会受风向、风速影响,在下风向对居民区等敏感点产生影响。饮料生产属食品制造业,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浓度高、水量大,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通过对日照某饮料公司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恶臭污染物的产生区域及治理工艺进行分析,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治理工艺升级改造,对污水处理站中产生恶臭污染物的区域进行全密封,将原有的恶臭污染物治理工艺由“UV光氧+碱喷淋”工艺改为二级“碱喷淋”处理。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污水处理工艺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改善恶臭污染物排放浓度,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从而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了吨水处理成本,提高了污水处理经济效益。通过以上措施,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条件,同时也降低了设施的漏电、爆炸及生产区域窒息、中毒等安全隐患风险。  相似文献   
113.
应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8个月季品种的耐热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个月季品种叶片经温度梯度处理后,细胞伤害率与处理温度之间呈现"S"形曲线关系,通过显著性检验发现,该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根据公式得出,这8个月季品种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粉扇50.49℃、绯扇49.97℃、黄和平52.07℃、天堂50.89℃、玛依柯51.20℃、节日礼花50.21℃、金玛莉50.03℃、霍尔恩50.73℃,依据高温半致死温度得出,它们的耐热性强弱顺序为黄和平玛依柯天堂霍尔恩粉扇节日礼花金玛莉绯扇。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纯化获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JAK3(TroJAK3)重组蛋白,为了解TroJAK3蛋白功能、相互作用及抗体制备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ET-32a-TroJAK3,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TroJAK3重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片段长度为3 333 bp,经双酶切鉴定、测序确认序列和开放阅读框正确,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TroJAK3。经终浓度为1 mmol/L IPTG 37℃诱导4 h后进行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TroJAK3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分子量约为140 ku。经Ni-IDA树脂柱纯化,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有140 ku的条带,表明TroJAK3重组蛋白能被抗His抗体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TroJAK3,纯化得到高纯度的TroJAK3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15.
香果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值。笔者结合对香果树的生态学研究,分析其保护利用价值,对舒城县的香果树保护提出建议,为大别山区香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又称为"猪红皮病".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发红、贫血、黄疸,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为特征.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还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我县某猪场暴发的附红细胞体病并感染肺炎病例,以50~60日龄仔猪居多,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高达61%和46.7%,危害性很大,经济损失严重.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显微镜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继发肺炎.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夏燕1号”燕麦高产栽培措施,挖掘其高产潜力,在甘肃省夏河县开展了不同播量(120、180、240、300 kg/hm2)和不同行距(10、15、20、30 cm)试验,探讨了播量和行距对“夏燕1号”农艺性状、鲜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夏燕1号”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行距对“夏燕1号”叶宽和茎粗影响显著(P<0.05),同时对叶长、穗长、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鲜、干草产量在行距20 cm+播量240 kg/hm2时均为最高,分别达20 926.01 kg/hm2和8 447.83 kg/hm2;种子产量则在行距3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3 171.17 kg/hm2。通过相关分析,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与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草产量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穗长、分蘖数与干草产量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1年生岗梅Ilex asprella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进行定期跟踪观察、调查,岗梅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曲线均呈“S”形,快速生长阶段均集中在5-8月份之间。苗高与地径均有两次高峰生长阶段,分别在6月和7月。8月开始苗高和地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进入11月生长缓慢,直至12月份基本停止生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均符合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的生长规律。根据岗梅幼苗生长特点,幼苗生长过程可划分为5个生长阶段:萌动期、出苗期、生长早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19.
地形对天然次生林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化地形模型(DEM)与景观类型图进行地理信息叠加,以定量化地反映主要群落在不同坡度、坡向以及坡位的空间分布,获得各群落的分布结构,数量化研究地形因素与植被分布的关系。在Arcgis及其3D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的支持下,计算并探讨了老爷岭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蒙古栎、榆树、水曲柳、胡桃楸等)在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坡位)各梯度级的分布比重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样方的坡度在10.2°一22.5°之间。坡向分为5个等级,坡度及坡向差异显著。对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及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半方差分析,发现三者的空间异质性尺度分别为31.2、161.6、17.3。地形因素的变化尺度远大于植被组成的变化,说明小尺度下地形因素不是影响群落内种群分布格局的唯一因素。坡度和坡向因子的块金值分别为9610及2 172,说明两者在小尺度下的某些过程不能忽视。植物与地形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的种对地形的适应性有差异,群落中的9种主要植物可以分为4个生态种组。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在地形变化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20.
近年来,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现有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存在地质灾害数据时效性差、不准确以及需进行大量评价因子权值计算等弊端,该研究提出一种联合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和PSO-BP(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算法来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的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得到研究区升降轨形变量,引入高分辨率影像等作为辅助识别,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数据;然后,选取高程、坡度、升降形变速率等12个评价因子与是否为高危险区构建PSO-BP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并保存模型;利用保存好的模型得到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指数,通过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结合专家参与进行危险性分级,最终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升降轨结合的方式对高山峡谷地质灾害进行识别,避免了单一轨道存在SAR成像几何畸变造成部分地质灾害不能识别或识别结果不全面等问题;利用SBAS-InSAR技术并结合高分辨率影像等辅助信息,可有效识别出活跃的泥石流、滑坡、崩塌和潜在地质灾害,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点数据源时效性差、不准确等弊端;利用PSO-BP算法能跳过大量评价因子权值计算等弊端;为验证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信息量法和组合赋权法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准确度,信息量法、组合赋权法和该研究方法的AUC(Area Under The Curve)值分别为0.694、0.721、0.785,准确率为73.3%、76.2%、79.8%。利用该方法能更为有效的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为防灾减灾事业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