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5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32.
土壤大孔隙是土壤优先流的主要通道,其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运移及污染物迁移,量化大孔隙三维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水分运移机理。因此,文中结合CT扫描及土柱水分穿透试验,对比了林地、草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大孔隙三维结构特征及其土壤入渗能力,并分析了大孔隙结构特征与土壤水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影响显著,林地大孔隙发育程度相对更好,其土壤大孔隙度,大孔隙数量均大于草地,同种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种植物的根系特征对大孔隙的结构和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2)植物根系能显著改变土壤入渗能力,林地土壤初始入渗能力较草地更强,大孔隙度在入渗初期会对渗透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入渗后,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能力较入渗初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3)大孔隙度与穿透时间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迂曲度、累计入渗量、累计节点数与各入渗指标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33.
 为了指导滨海盐碱地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恢复,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测试与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中捷农场45块样地的土壤类型、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距海距离、盐分类型、土壤质地、pH值、海拔等因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盐碱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为盐渍化土壤形成因子、土壤因子和碱化度因子;对立地类型划分贡献大小的变量依次为距海距离>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海拔>盐分类型>土壤含盐量>pH值;中捷农场的滨海盐碱地可划分出滨海盐化潮土、滨海盐化草甸土和滨海盐土3类立地类型和11类立地亚型,不同立地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中捷农场盐碱地造林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地土壤水文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退耕林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层的水文生态效应及其水源涵养功能,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测试的方法,以封育草地为对照,定量研究坝上地区典型区域张北县沙棘林、柠条林和榆树林等退耕林地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水分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等水文生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土层间土壤密度、孔隙度与持水性能差异显著,同一植被类型内不同土层间各指标差异不明显;与草地相比,林地能较好地改善土壤结构,土壤水文生态效应好于草地;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05 mm范围内,约占64.08%~71.13%;林地土壤密度小于草地,榆树林、沙棘林和柠条林的土壤密度分别比草地的减小25.26%、24.98%、16.49%;土壤孔隙度以及土壤饱和持水量、有效持水量表现为沙棘林>榆树林>柠条林>草地;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遵从f=at-b的幂函数关系,柠条林、沙棘林和榆树林的稳渗速率分别为草地的4.96、3.18和2.88倍。研究结果可为坝上地区退耕林地生态效应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确保玉米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阐述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分析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泰山榛子林土壤水文生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泰山榛子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测试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蓄水量、土壤入渗性能等土壤水文生态特征.结果表明:与荒坡相比,榛子油松混交林,棒子林地的石砾含量减少,砂粒和粉粒含量增加,0~20cm土层平均容重降低10.0 %和5.7%,上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效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分别增加5.94mm、14.69mm和5.89mm和11.81mm,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是荒坡的2.89倍、2.57倍和3.76和3.17倍.说明榛子油松混交林、棒子林均能较好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量和入渗能力,具有良好的土壤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7.
利用磴口县1970年~2000年31年的风沙天气发生日数资料和1977~2000年24年防护林建设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并通过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分析了沙尘暴和扬沙日数的长期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大风、扬沙和沙尘暴日数呈总体下降趋势,1970~1985年沙尘发生日数相对较高,1985年以后明显下降;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在防护林体系建设前期最高,在不同建设阶段各指标均明显下降,尤其是第三阶段各指标下降幅度可达73.0~94.0%。方差分析表明四个阶段沙尘天气差异极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风沙天气指标(年均大风日数、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与防护林指标(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林木蓄积量)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期扬沙、沙尘暴与大风日数的比值变化明显,说明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了其对沙尘天气的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38.
黄河故道风沙区牧草控制风蚀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测试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故道风沙区种植牧草后的土壤风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风蚀季相特征不同,以春季风蚀剧烈,而冬季次之。对照区年风蚀深度达5.2cm,与之相比,牧草种植小区年风蚀深度下降了69.62%~80.58%。不同牧草对风蚀的减弱程度不同,差异明显。种植牧草可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表风速,风速降低幅度为30.17%~60.31%,达到防止风蚀的目的,并通过生物改良和阻滞堆积使细粒物质增多,增强抗蚀性。  相似文献   
39.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从绿洲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变化入手 ,探讨了额济纳绿洲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水资源缺乏等生态问题的现状 ,说明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而相应地提出了绿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在额济纳绿洲首次开展了棉花滴灌、防渗渠灌等节水灌溉试验 ,结果表明 ,节水灌溉技术与绿洲内漫灌相比 ,可收到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节地省工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灌溉方法。在绿洲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下 ,农业的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将是绿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议绿洲发展滴灌、防渗渠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