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9篇
  6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发福  方玉  张从合  周桂香  陈金节  董召荣 《种子》2012,31(4):69-72,79
生物技术是当前育种工作的重要手段,国内外育种研究已从常规育种阶段转变为利用生物技术的阶段.合肥作为全国知名的“种业之都”,种业发展基础好,生物育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物育种的研究,分析合肥市生物育种产业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提高合肥市生物育种技术、发展生物育种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沼液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沼液循环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扬麦16’为材料,研究了沼液施用量对小麦群体质量、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不施沼液CK)相比,施用沼液能增加小麦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也相应提高;施用沼液处理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和TR6(75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土壤容重达到了1.0 g/cm3以下。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5.3%(全氮)、34.5%(有效磷)、16.2%(缓效钾);施用沼液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6525.00 kg/hm2,比对照产量高6.5%。沼液施用量以60000~75000 kg/hm2之间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3.
杂交粳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杂交粳稻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 g之间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 g之间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5×40 NCⅡ设计方式,配制200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单株谷重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0.63**,0.53**,0.35**),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r=0.15**);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是每穗实粒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是杂交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次是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率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33**,0.25**)。产量性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不大,通过筛选,可以将高产、优质的性状聚合到同一杂交组合中。  相似文献   
84.
孔郑  李秋娜  董召荣  倪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12-7813
[目的]研究酸雨对佛甲草生长的影响,为佛甲草在合肥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佛甲草的盆栽扦插苗为试材,将98%的浓硫酸滴入蒸馏水中,配制成pH值分别为2.0、3.0、4.0和5.0的4个酸度梯度的模拟酸雨对佛甲草进行处理,研究酸雨对佛甲草根冠比、体内pH值、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酸雨pH值为2.0和3.0时,对植物体内pH值有显著影响,导致植物体地上部分叶片脱落或萎蔫,对植物的根冠比有明显影响,使佛甲草的根冠比大于对照,植物体内pH值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减小,植物体内pH值由酸雨pH值为5.0时的4.99降至pH值为2.0时的4.11;叶绿素含量由pH值为5.0时的0.184mg/g降至pH值为2.0时的0.1mg/g。[结论]佛甲草不适于在自然降水pH≤3的区域生长。  相似文献   
85.
利用正交旋转回归分析研究了氮、磷、钾、种植密度和行距对中筋小麦皖麦52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皖麦52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施钾量、施磷量和密度;施氮量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密度、施钾量和施磷量。蛋白质含量≥15%为目标的栽培技术模式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分别为:施氮量283.14~296.04 kg/hm2,施磷量85.08~87.96kg/hm2,施钾量96.83~105.26kg/hm2,基本苗密度2.3268×106~2.4732×106株/hm2,行距17.6~18.3cm。湿面筋含量≥37%为目标的栽培技术模式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分别为:施氮量285.96~293.7kg/hm2,施磷量87.9~92.1Kg/hm2,施钾量107.81~112.19 kg/hm2,基本苗密度2.3526×106~2.4474×106株/hm2,行距17.7~18.2cm。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小麦/棉花、小麦-甘薯、小麦-花生、小麦/玉米/玉米等4种新型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对照小麦--水稻相比,这4种新型种植模式避灾能力强,增产增收,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显著,在江淮丘陵易旱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南丹地区不同叶位的烤烟叶片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了解不同部位叶片主要化学元素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叶位镁元素的分布状况为由上到下递减,表现为中下部叶片明显缺镁,缺镁程度由上到下呈递增趋势;碱和总氮含量均未达到理想水平;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在缺镁条件下均超出最佳值,说明烟株缺镁导致烟叶成熟度不够;钾含量逐渐降低,并都处于适宜水平,同时由于钾镁之间的拮抗作用,间接导致南丹地区烟叶中镁含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88.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强筋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皖麦3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互作对强筋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相同时,适当增加拔节期追氮比例有利于群体质量的提高;氮肥基追比例相同时,密度减少,单株营养条件明显改善,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叶面积系数减小,株高降低,干物质积累减小。12个互作处理中,密度180万苗/hm^2、基追比例5∶5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达到7826.08kg/hm^2。  相似文献   
89.
主要栽培因素对弱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皖麦48的推广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密度和播期对弱筋小麦皖麦48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各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施氮量>施钾量>播期>密度>施磷量。建立了各试验因子与产量性状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它们的互作效应及其优化组合。以产量7796.0kg/hm2为目标,共模拟提出了1490套组合方案,95%置信区间分布对应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和播期分别为294.60~305.40万基本苗/hm2、157.08~164.64、85.62~89.55、198.08~207.90kg/hm2和11月1日~3日。[结论]找出了影响皖麦48产量的最佳栽培组合,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90.
自2003年起,安徽省逐步形成小麦良种补贴统一供种机制,为小麦持续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许多新的问题逐步显现,亟待完善机制,加快调整。该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对完善全省小麦良种补贴统一供种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